国内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谁超车了?谁掉队了?

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与发展已有一定年头,近几年有些企业由于疏于战略、人才流失,显露出疲态。与此同时,一些没有过分渲染宣传的企业公司却默默在人工智能这…
关注者
983
被浏览
167,524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说起人工智能,我想全国人民都不忘忘记2017年5月那一场旷世之战——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最终结果是人类棋手三局连败,柯洁投子认输,并说了这样一句话:

“输得没脾气。”

也就是那时起,人工智能进入了更多人的视线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人工智能威胁论”浪潮。

如今,两年过去了,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呢?让我带你看一看。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会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对于中国而言,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对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压力、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自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被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取得突破性发展。2012年以来,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充分的“养料”,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实现突破,令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和商业化发展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


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4亿元,相较于2016年增长67%。其中以生物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最大,占比34.9%,达到82.8亿元。


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415.5亿元,同比增长75%。预测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554亿元左右。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达到了2364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3.73%。


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活跃的国家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球主要国家都很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性研究。1997-2017年这20年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论文总量居世界第一,数量接近40万篇,比位列第二的美国还多了将近4.2篇。



根据WIPO统计数据,2018年中美日三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总数的75%。中国专利数量领先,美国和日本,专利数量占比为37%,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最领先的国家。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


目前,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据全球总量的60%。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截至2018年6月底,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为2039家,世界排名第一;中国以1040家企业位居第二。




在人工智能基础层、算法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有相当实力的人工智能企业。


如在芯片领域有华为海思、寒武纪科技等企业;算法和综合领域有百度、腾讯、阿里;智能语音领域有百度、科大讯飞等企业;计算机视觉领域有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企业。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广泛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并且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与这些辉煌成就相比,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短板也不容忽视:


1、底层技术基础差


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理论,底层技术积累薄弱,存在“头重脚轻”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使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根基不稳。基层技术积累薄弱使人工智能核心环节受制于人,阻碍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2、发展氛围显浮躁


人工智能概念虽当前火热,但企业和政府对产业发展理解不透、思考不足,普遍高估并急于兑现人工智能的近期商业价值。产业发展氛围略显浮躁,面临同质化、碎片化风险,这些都可能延长人工智能商业价值的兑现周期,并加剧产业未来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幅度。


3、专业人才不充足


人工智能是新兴产业,虽然技术和产业发展迅猛,但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兼顾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跨界人才不充足,限制了产业发展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我国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人工智能涉及领域宽泛,相关领域学科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国内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时间较短,学科实力不强。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中前50名均位于欧美地区,我国大学无一上榜。此外,国内缺乏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跨界人才,不利于人工智能在各垂直行业的应用推广。


幸运的是,政府也意识到了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人才短板,采取了符合国家战略定位的举措。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全国已有36所高校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分别是:


北京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东南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大连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

福州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南京邮电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

烟台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

南京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浙江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

清华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

北京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吉林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

南开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天津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

天津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 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南京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

湖南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人工智能法学院

苏州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

中山大学 智能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



正如“创新之父”李开复在著作《人工智能》中说的那样:


人工智能来了,普通公众看到的是智能应用的惊艳,科技公司看到的是大势所趋的必然,传统行业看到的是产业升级的潜力,国家层面看到的是技术革命的未来。


他更是大胆预言,中国将在未来五年内诞生许多世界级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更有可能凭借独具优势的AI科研和创业环境,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后发先至。


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报告》

3、李开复/王咏刚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