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如果放松落户政策,值得重新回去吗?

2019 年 4 月 20 日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排版:鱼丸汤圆


想像一下,5400万人口的“超级魔都”


一、户籍问题:一个新的表述

 

2004年,我通过上海市人才引进政策拿到了户口,当时代办机构的人对我说,今年能办下来,是卡着政策的点,纯属运气,明年是什么情况,就不好说了。

 

此话一语成谶,“本科学历入户”的大门第二年就关上了,一直到后来变成了“居住证积分入户”。

 

上海入户最容易的九十年代末,拿十几万买一套房子,就送你一个“蓝印户口”,可见这二十年上海户口控制的总趋势是越来越紧,北京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放在整个中国不断放松户籍管理的总趋势下,非常不协调。

 

不过这个二十年的趋势很可能到了拐点。

 

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本来无关户口问题,但其中关于“超大特大城市”落户政策的表述,却有点新意。

 

原话是这么说的:“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科普一下国家的口径,城区常住500万以上的算“超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算“特大城市”(注意是“城区”,不是“城市总人口”)。

 

而以前的口径基本是这样的:“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1000万上的“特大城市”只有北上广深再加重庆,天津也快了,但实际上,本科生在广州深圳落户的难度并不大,所以影响最大的,就是上海和北京。

 

在这个政策的解读上,有专家认为“会放开”,因为这是政策的大趋势,而且“京沪”的“老年化问题”已经严重到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地步了;也有专家认为“不会放开”,因为“总量控制”还是政策前提。

 

这个政策到底是说明京沪落户政策真的松动了,还是为了让其他几个已经放松的特大城市更“名正言顺”?

 

这个问题对于正在(或想要在)北京上海打拼的年轻人,还是很重要的。想要知道答案,首先应该理解之前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

 

二、谁想管?谁在管?

 

在人口的问题上,政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管理思路。

 

“居住证积分入户”是目前解决上海户口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实过去的“人才引进政策”从来没有废止过,它们背后都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入户指标。

 

就算有一天,“居住证积分入户”放松了,比如每年达标的人十万,而入户指标只有一万,那就意味着至少要排十年队才轮到你。

 

那这个入户指标到底是谁定的呢?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一点,地方政府并没有决定权。之所以这么肯定,因为“人口控制”不符合地方利益。

 

从市场经济原理上说,城市规模越大,集约化程度越高,人均GDP也越高。而且越大的城市,人口增长对经济的边际拉力作用越强。京沪两市的政府同样要追求GDP,没有道理自断生路。

 

更重要的是,流入的大多是年富力强的劳动人口,控制人口会使加速城市的老年化,降低城市竞争力。

 

那会不会是环境、交通、水资源压力呢?也不是。

 

下图可以看出,交通拥堵和城市规模没有必然的关系。

 

 

对比东京和首尔人口密度,北京、上海的人口承受能力分别还有1500万和700万人的空间,特别是北京,其实人不多,人口密度还不如中山、无锡这些三线城市。

 

其实中国的人口控制有个特点,不是按“密度”控制,而按“总量”控制。

 

十三五规划的2020年的常住人口控制目标:北上广深分别为2300万、2500万、1550万、1480万人以内。而2017年这四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2171万、2418万、1449万、1252万,明显对深圳特别“宽厚”,

 

上海的人口密度和深圳差不多,但“总量”是深圳的两倍,所以,上海的控制严,而深圳就松。

 

从“总量控制”而不是“密度控制”的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政策的某些思路。

 

三、总量控制的两个原因

 

人口政策的制订是中央的权限,体现了国家的整体利益,特大城市的人口控制政策总体上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地方经济平衡发展的考虑。

 

正因为大城市对人口有天然的吸引作用,如果不控制人口流动,人口迁出的中西部地区和小城镇经济就会受损,最明显的例子是东北地区,近十年既是人口迁出比例最高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最弱的地区。

 

地方要发展,中央讲平衡,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经济”等软的导向性政策都没有影响人口流动大趋势的时候,硬的行政控制手段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另一个考虑因素是安全。

 

北京、上海的经济份额占比仅3.3%和3.7%,而纽约是7.9%,巴黎、伦敦、东京都市圈更是超过25%,如果没有行政控制,按照国际上城市化的速度,未来至少有10%的中国人集中在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北京和上海的常住人口将分别突破5000万。

 

 

经济和人口集中于大城市是市场经济的选择,但经济规律并不代表最合理的结果。大量流动人口,不但经济上不安全,而且有政治风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北京落户又比上海难,这纯粹是政治上的考虑。

 

深圳不怕人多,因为有上海2000万人口的管理经验,但北京上海人口如果到了5000万,谁也不知道该怎么管理。

 

这就是为什么整个中国都在放松户口控制时,中央仍然选择了对京沪两个城市“严加看管”。

 

从2013年开始,控制人口总量成为京沪两地政府的头等大事,北京市的“以水定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控人”的政策,尽管屡遭诟病,但因为有效,一直在用。

 

理解了原有政策制定的背景,就不难推测新政策将发生什么变化了。

 

四、最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效果如何?

 

具体的人口控制力度,其实是一线城市之间、高线城市与低线城市之间、省份与省份之间博弈的结果。

 

从2017年以来,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不断升级,落户早就是“起步价”了,从补贴房租到专门的人才公寓,从取消买房限制到买房优惠,效果也非常明显。

 

这么大的力度,没有中央的默认,给地方政府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二线城市抢人,对北京上海有压力吗?当然有。可有压力也要执行,中央层面不开口,北京上海难有大动作。

 

但前面说过了,人口控制不是为了“打压京沪发展”而是为了“地方经济平衡发展”,但平衡这个东西,最讲究政策的执行火候,太猛了也不行。

 

2016年出台的“十三五计划”中,上海2020年的人口控制目标是2500万,当时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因为上海常住人口2015年底就达到了2415万,85万的增长指标,放在2013年以前,也就是一年的量。

 

但“得益于”2013年以来最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住房、产业、教育、城市治理多管齐下,接下来的五年,上海人口不是零增长就是负增长,照这个趋势,2020年别说了2500万,能不能保住2400万都是个问题。

 

北京的问题也是一样,从2014年开始,人口就不增长了。

 

2013年以前,京沪人口以13年增长50%的速度“噌噌”地往上窜,压都压不住的时候,高层都忧心忡忡,控制不住到了5000万怎么得了?

 

可真下决心控制往了,高层反而不担心了,毕竟咱们的邻居东京都市圈人口已在“奔四”的路上了。

 

一旦知道自己有能力控制,“单纯的数量控制”就不再是第一目标,而是“如何用更小的代价去科学地控制人口” ?

 

再加上,政策效果本身也是有疑问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那些从北京上海流出去的人,还有去不了京沪的人,最后去了哪里?

 

下面这张图,告诉你答案,很可能还是往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走,因为京沪人口零增长的拐点2015年,恰恰是广深人口增长率向上的拐点。

 

 

照这个趋势,广深人口十几年后就可以追上京沪、后面还有重庆、天津、武汉、成都等一大帮城市紧紧地跟在后面。

 

花这么大的代价,只是把人口从这个一线城市赶到那个一线城市,控制了两个超大城市,崛起了一堆超大城市。劳民伤财,意义何在?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原因,2018年开始,经济减速又成了大问题。

 

前面说过,城市越大,集聚效应越强,人均GDP越高。这点“集聚效应”,在GDP增长动辄9个点时候,大家不觉得心疼,自然是“平衡优先于增长”,可现在的GDP不停地往5上掉的时候,又变成了“增长优先于平衡”。

 

 

由此可见,至少今明两年将会是京沪人口控制较宽松的两年,毕竟离2020年的人口控制目标还有很大空间。

 

新政策提法,反映的是政府对人口的“调控自信”,反映的是京沪人口总量控制的重要性在下降,反应的是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担忧。

 

所以,京沪人口控制最严的时代基本已经过去了,如果各种因素叠加,以后恢复到之前每年一到三个点增长的平均水平,也是有可能的。

 

这个判断更重要的理由是一个更大的趋势——中国人口增长拐点将至。

 

不仅仅是落户政策,它将是未来中国一系列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

 

五、5400万或1900万人口?


一线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带来的外来流动人口,反映了全国劳动人口的增长,中国出生人口的巅峰是1990年,此后便一路暴跌,这个出生人口拐点在十几年后,就变成了劳动人口的拐点,结果是城市化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人口控制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大。

 

 

有人统计过,如果从现在开始,停止一切外来人口的流入,到了2040年,上海的人口将下降到1900万。数量上看没什么,但人口结构的问题就大了,60岁老年人将达到惊人的41%,而这个数字现在是17%。

 

所以,限制外来人口流入就是一个城市的慢性自杀,总量控制的思路是行不通的。

 

但另一方面,如果放开人口控制,去维持一个合理的年龄结构——最核心的指标是20~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保持在现在的70%的水平,那么2040年,上海的人口应该是多少呢?

 

答案是5400万!比现在整整多了一倍。

 

原因不难猜,出生人口下降导致的老龄化社会,必须要引进同样多的年轻血液,才能平衡这个结构,但实际管理中不可能只流入年轻人,结果必然是全年龄段的增长。

 

东京就是一个例子,由于出生率低迷,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但东京都市圈却始终保持70%的劳动人口比例,其原因就是其他地区的人口不断地迁入。

 

5400万人口,这是地球上从未出现过的“超级大魔都”,到底是产生空前的管理难题,还是创造全新的城市经济形态?谁也不知道,毕竟中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接下来的路,大多数都没有前例可循。

 

只有一点可能肯定,一旦人口与户籍控制的思路发生改变,相应的,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公共发展政策等都会发生变化,而这些都是以往京沪城市发展的一道道“紧箍咒”。

 

比起一个慢性自杀的老年化城市,人口控制的放松才是唯一的出路。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留言并且推荐给你的好友。


本文由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发布,授权互联网早读课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热点阅读:

众生百态: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深圳,全国经济中心之一,全国证券资本市场中心,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是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中国大陆经济规模第四大城市。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三,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1年居中国大陆第一位。深圳是全球排名第九的金融中心(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2010),深圳证券交易所IPO宗数自09年至15年居世界第一位;深圳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
广东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工作4年,我从阿里巴巴辞职到了国企
互联网架构师
3+阅读 · 2019年3月17日
创业者和伪创业者的10大区别
创业财经汇
8+阅读 · 2018年6月5日
“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
创业邦杂志
4+阅读 · 2018年1月14日
一个人的企业安全建设之路
FreeBuf
5+阅读 · 2017年7月7日
Dynamic Transfer Learning for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Arxiv
3+阅读 · 2018年12月13日
Implicit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rxiv
7+阅读 · 2018年9月24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4月13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12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