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超算论坛

2019 年 9 月 22 日 中国计算机学会


本论坛将于CNCC2019第一天,10月17日下午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A215会议室举行,本论坛拟邀请长期奋战在超算领域的专家,从基础设施建设、高性能计算、应用及高效运维等方面给大家一一解剖。值得期待!



智能超算中心是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近年来,苏州随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领域项目的集聚,尤其聚焦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极大提升人工智能在核心研发、智能制造、软硬件终端和智慧城市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智能超算中心=基建设施+高性能计算机+应用软件+高效运维管理+用户服务支持。


论坛主席

苏州超级计算中心有限公司 顾宗根 董事长

顾宗根,现任苏州超级计算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苏州国科综合数据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苏州市五一奖章获得者。主持研究开发的项目有:苏州国际科技园通信网络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苏州软件园互联网数据中心(国家发改委项目);恒信中招管理系统(苏州市科技进步奖);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云存储技术与应用(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大规模数据中心面向大数据应用的云计算管理平台(江苏省科技支撑重点项目)。

联合主席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周曦民 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周曦民,2014/5-至今,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主任、上海大数据联盟秘书长,兼任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副会长、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长期致力于信息化及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是信息化及信息安全领域取得一定影响的学者之一;在高性能计算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积极影响。


目前共成功邀请六位来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有:


周立旸 IBM中国有限公司 大中华区业务 总监

郭  峰 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TO        

顾明剑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工程七室副主任   

吴爱平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院  研究员        

陈  健 北京并行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彦棡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人工智能发展部主任 


讲者和报告简介


周立旸 



报告一:《新型超算与传统超算的区别》


报告摘要:AI时代的HPC:通过对AI时代以数据为中心的HPC应用特点的剖析,介绍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算平台和传统超算平台的区别及其技术特点,同时分享一些IBM具体的应用案例。


报告人简介周立旸,199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计算机软件硕士、计算机与应用学士、工业外贸学士学位。1999年加入IBM中国有限公司,现任IBM系统部软件定义与云对象存储解决方案大中华区业务总监。在过去19年的时间里,参与并领导了国内政府、金融、企业等多个领域的重大项目,对网格计算、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分析,动态基础架构、云计算、软件定义等分布式系统解决方案及应用具备丰富的经验。



郭  峰 



报告二:《从大规模算力设施到云原生智能算力服务的转型》


报告摘要:随着云计算技术在企业端应用的日益深入,企业对云的需求已经逐渐从最初的资源需求向能力需求转变。上海超算中心在现有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容器技术为核心的大规模异构算力调度系统,并在其上提供了符合深度学习计算要求的 DevOps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逐渐实现了向云原生算力服务云的转型。本次报告将分享上海超算中心的转型历程,并结合实际客户的上云过程分享实践心得。


报告人简介郭峰,DaoCloud CTO。管理 DaoCloud 研发团队,把握产品开发进度、功能模块发布,并为企业级客户提供顾问服务。曾就职于 EMC,担任中国研究院云平台主任工程师,在 PaaS 开源社区拥有很高的声誉,拥有 20 几项美国专利,同济大学计算机硕士。对 PaaS 内核及容器技术有深入研究,是 Java 和企业级微服务架构的业界专家。



顾明剑 



报告三:《基于云计算的遥感应用服务关键技术探讨》


报告摘要:地理信息和遥感大数据发展至今,各类应用广泛普及,传统的数据中心应用服务模式在气象、海洋、测绘、资源、环保监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面对精细化和面向大众的应用服务则受到数据库带宽、遥感算法和海量数据存储的综合影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遥感应用服务面临一个绝佳的机遇。


遥感大数据与目前主流云计算大数据有极大的区别,包含遥感数据种类、光谱维度和时间维度的信息使得数据的结构极其复杂,同时遥感数据的预处理、科学算法和服务产品链条长、工作流复杂、专业领域和部门交叉,报告围绕其中的诸多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和探讨,目标就是通过遥感数据、应用服务与云计算发展相结合,实现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包括超算)、科学算法和行业应用的协调发展,为教育、科研、气象数值模拟计算和面向更广阔的应用开展系统级的变革与服务。


报告针对几个重要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多源多尺度下的遥感数据云架构标准、遥感数据处理工作流与集群和云计算的结合、算法的动态调度和开放接口、遥感数据价值链的区块链技术等等。


报告人简介顾明剑,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程七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苏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主任设计师,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委会委员,上海红外与遥感协会理事



吴爱平 



报告四:《基于高性能计算的传染病信息建模及应用》


报告摘要:以流感和寨卡等新发突发病毒性疾病为例,介绍我们课题组近十年来,如何将信息学方法引入到分子病毒学领域,建立新型计算模型,发展计算方法和系统整合策略研究重大传染病流行变异及宿主感染的分子机制,进而推动疾病的前瞻性预防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工作:1)新发病毒的溯源及变异规律分析;2)病毒感染后宿主的系统免疫机制研究。


报告人简介吴爱平,男,出生于1979年12月,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奖励、江苏省第十四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选拔计划资助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青年医学人才奖励。研究方向为传染病的计算与系统生物学。主持或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信息学与理论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以及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高通量测序和高性能计算平台主任。 



陈  健    



报告五:《深度学习+互联网化的高性能计算服务》


报告摘要: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三者基础之上,得到了跨越式的巨大发展。其中高性能计算算力的传统供给方式是小规模计算设备和超算中心,在互联网化时代,融合了超算中心和云计算的“超级云计算”模式,给出了一种新的高性能计算服务模式,通过集中化用户深度学习应用需求,以动态扩展计算资源的方式,使得用户可以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和应用本身,摆脱对底层资源的依赖,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同时降低计算资源成本支出


报告人简介陈健,博士,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CF理事、CCF高专委常委、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主席、TEEC清华企业家协会成员。2005年至2010年,任英特尔中国高性能计算架构师、资深性能优化工程师。负责中国大型HPC及前沿HPC项目系统架构设计、HPC系统的优化及高性能计算技术推广。2002年至2005年,任联想集团高性能服务器事业部方案处经理,参与联想深腾万亿次、四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研制。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博士学位,期间在荷兰TUDdelft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



王彦棡 



报告六:《信息化应用引领下的人工智能环境与应用》


报告摘要:报告将从人工智能计算方法出发,探讨当前人工智能计算与数据服务平台基本形态,将人工智能算法及数据管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需求统一考虑,详细描述基于高性能计算环境的人工智能计算与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报告人简介王彦棡,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人工智能发展部主任,从事机器学习和高性能计算的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专项科研信息化应用工程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财政部基础设施专项课题等。





CCF推荐

【精品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参会报名。


登录查看更多
2

相关内容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整个运行方式很像电网,类似之前的网格计算。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0+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3+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分布式智能计算系统前沿
中国计算机学会
18+阅读 · 2019年10月8日
学界丨面向未来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权威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7)
全球人工智能
12+阅读 · 2018年2月25日
《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发布|附下载
人工智能学家
17+阅读 · 2018年1月21日
【重磅】《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发布(完整版)
Inferred successor maps for better transfer learning
Arxiv
15+阅读 · 2019年6月25日
Neural Approaches to Conversational AI
Arxiv
8+阅读 · 2018年12月13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