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3参数超1700亿,马斯克给3只小猪植入芯片,首钢园大咖再论「人机对决」

2020 年 11 月 2 日 新智元



  新智元报道  

编辑:卫民、马钊

【新智元导读】《终结者》里人机大战的场景会出现吗?脑机接口能帮助人类达成「数字永生」吗?XR+5G已经能带来如《头号玩家》般的炫酷体验吗?11月1日下午,中国科幻大会「科幻+科技创新专题论坛」上,孙茂松、江波、杨锦陈等大咖与我们一起揭秘科幻电影中的黑科技,畅想人类科技的未来!


永别了,亲爱的约翰和莎拉!
 
为了防止自己的CPU和部件被用来设计出「天网」,T-800在与约翰和莎拉道别后,融入炼钢炉中销毁了自己。
                 
莎拉在伤心的同时,也开始相信如果一台机器也能够学会理解生命的价值,人类也许并不一定会自我毁灭。
 
但莎拉和约翰不知道的是,T-800其实并没有死亡,在被熔浆淹没的一瞬间,他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
 
与此同时,在2020年的11月1日,中国北京首钢园,那座来自未来的炼钢炉仿佛重现了!
                   
而穿越后的T-800也失去了记忆,化身为一个优必选机器人和同伴一起出现在了第五届中国科幻大会的现场。

       
据说,某位被选定的《终结者》忠实粉丝,将有可能在科幻大会的现场从一群优必选机器人中发现穿越过来的T-800。这位幸运观众,会是谁呢?
 
随着AI的迅速发展, 《终结者》中人类和机器人「生死对决」的场景会不会在现实中上演呢?
 
答案即将揭秘!

GPT3有1750亿个参数,「人机对决」并非空穴来风,但目前无需杞人忧天

「从科学角度来讲, 小说中写的机器和人会对决,或者说人和人工智能可能在某种场合对决,这件事应该还是杞人忧天 。」
 
在11月1日的中国科幻大会「科幻+科技创新专题论坛」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教授回答了关于「人机对决」的担忧。
               
但孙茂松教授同时也认为,虽然不必杞人忧天, 但这个说法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而是有依据的。
 
实际上以深度学习也就是深层神经网络为基本的人工智能,在很多应用,例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翻译等场景,已经非常强大甚至超越人类。这个趋势这两年又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孙茂松教授举了 GPT3的例子,它的模型参数达到1750亿个 ,把大模型大数据大计算推向了极致。GPT-3没有接受过任何特定任务的训练,但可通过样例学习完成十余种文本生成任务(如:问答、风格迁移、网页生成、自动编曲等)。
                
GPT3推出后,社会对它的威力也有各种各样的评论,比如说火爆全球的GPT3,凭什么砸大家饭碗等等。这些评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社会对AI快速发展的隐忧。
 
孙茂松教授觉得,从专业角度讲, 这一代人工智能方法实际上是存在深刻问题的,它只是针对单一任务的函数而已, 它是黑箱,可解释性差,强壮性弱,运用知识能力和推理能力弱。
                 
去年Nature上的一篇文章(超大规模模预训练模型+小规模人标注数据fine-tune),比较充分的展示了以大数据驱动为基本驱动的这一代人工智能方法的弱点。
 
为什么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这么容易被愚弄?举一个例子,像无人车道路上的一个Stop路牌,你人为贴几张纸条,对人识别没有问题,但对人工智能来说就可能彻底出问题。 我们要辩证的看人工智能的长处和短处。
 
孙教授认为,这一代人工智能面临很多深刻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需要通过引入知识驱动谋求某种突破。 现在人工智能都是基于大数据的,并没有系统性的引入人类知识,也没有系统性运用这个知识,就导致刚才说的一系列问题。
 
第二个挑战是从相关关系到发展到因果关系。 比如说乌云密布和下雨,这两个东西相关,现在计算机能发现这个东西,但是并不知道天上乌云密布是下雨的原因,它不知道,没法推理。因果关系是非常难研究的问题,即使乌云密布是下雨的出现,它也不是绝对的概率。
 
在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在文学创作领域,孙教授认为,AI和人类结合可能创作出比人类单独参与更好的作品,AI在这个领域未来大有可为。
 
穿越到宇宙尽头,向世界讲述中国的科幻故事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让我们普通人好奇,也是一直困扰天文学家和科学家们的一个问题。
 
著名科幻作家、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得者江波,曾在他的短篇科幻小说《时空追缉》中描绘过宇宙尽头的样子。
 
在那里,一切都到了尽头,你已经无法再向前穿越,只能静静等待生命的终结。
 
江波带来了主题为《“科幻热”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认为“科幻”和“科技”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
               
科幻热潮在中国逐渐兴起,银河奖、未来大师杯等科幻征文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流浪地球及其他重工业电影的起步,科幻题材的文旅项目如火星小镇等兴起,主流文学杂志对科幻小说的重视等都是其表现。
               
驱动中国科幻热潮的原因包括;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科教兴国等使得大众的科学素质提高;工业化使国民财富快速积累,科技水平提高,科技的促进作用;三体的引爆以及《流浪地球》的再次引爆等。
 
作为一名科幻作者,江波希望 在未来10年、20年,向世界讲述属于中国的科幻, 同时也代表中国向世界讲一些代表地球,代表全人类的科幻故事。
 
「数字永生」不是梦!脑机接口技术是代表未来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今年8月,当Neuralink 宣布推出最新的硬币大小的脑机接口产品时,全世界都被震惊了!
 
通过这个植入小猪体内的芯片,我们能直观看到猪的脑部活动,甚至可以预测出小猪的身体运动。
 
脑机接口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大脑芯片”“意识交流”“数字永生”等这些曾经只在科幻片中存在的场景成为可能。
 
除了Neuralink的外,核心研究团队为华人的BrainCo强脑科技在今年9月也推出了款充满科幻色彩的脑机接口——赋思头环。相比于马斯克的脑机接口,BrainCo属于非侵入式,后者属于侵入式。
 
BrainCo公司首席科学家,曾任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研究科学家杨锦陈在论坛上演讲中提到, 脑机接口不仅仅是机器和大脑之间的简单连接 ,它实际是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一个连接的界面,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也 是代表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核心技术。
                 
脑机接口技术分为机器读取大脑、脑控外部机器、脑机交互互联三个阶段。脑机接口技术可用于帮助千万人,目前的医学很难治愈的自闭症、老年痴呆、睡眠障碍等疾病,未来都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来很好的解决。
         

仿真大脑、5G+XR、运动捕捉?《猩球崛起》《头号玩家》背后黑科技大揭秘!

你是否好奇《头号玩家》里的VR技术到底是怎样的?《星球崛起》中逼真的大猩猩真的是找来猩猩当演员吗?《黑客帝国》中的具有人类意识的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
 
针对科幻迷们的这些问题,论坛还设置了主题为「AI浪潮如何助推科幻产业蓬勃发展」的高端对话环节,由新智元创始人兼CEO杨静作为主持人。
 
杨静表示,今天在首钢的三高炉里,开场的优必选的机器人热舞Rap不禁让人想到了《终结者》电影中机器人技术穿越时空拯救人类以及《西部世界》中机器人意识觉醒的的场景。

 
OpenAI有个报告显示,AI算力在2012-2018年间增长了30万倍以上,OpenAI今年还推出了1700亿参数的GPT-3预训练模型。AI以超摩尔定律的速度学习进化,似乎“天网”也不再遥远了。
 
杨静和对话嘉宾就机器人意识的觉醒、脑电研究、AI技术会在哪些方面助推到科幻产业、VR/AR等技术在科幻电影中的应用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谭旻:AI、机器人的发展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快
 
优必选科技CBO谭旻表达了自己对AI和机器人发展情况的看法。他认为,现在大家对于人工智能及智能机器人的认识还停留在科幻电影里面,但是现实跟电影是有巨大的差异的, 现实中人工智能跟机器人的发展并没有大家想象当中这么快 。在人工智能行业,整个行业还是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节点 :第一是考虑制造成本的阶段;第二是人机互动能力;第三是机器识别能力;第四是机器自主决策阶段。最后一个阶段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实现。
               
何万青:刘慈欣的想象力已经被科技超越
 
AI和科幻产业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阿里云资深技术专家何万青表示,AI的发展可能会提高科幻作品的门槛,但是 科幻作品本身的水平和未来如何发展,其实跟科技的发展,跟AI的发展是两回事。
                
科技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许多“科幻场景”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真实的上演着。例如,刘慈欣在2008年发表的《三体·2》中提到全世界最快的高性能计算机,在那个时候,这个算力可以说是“科幻”,但到了2014年,随便找个IBM的就能达到百亿次, 刘慈欣在写的时候,想象力已经打到天上去,但现在都已经被超越
 
闫宇翔:仿真人脑模型最终或将使《黑客帝国》成为现实
 
在脑机接口以及脑电研究的发展和应用方面,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闫宇翔提出,脑机接口确实是先进而且很科幻的应用场景。除了脑机接口以外,脑电本身从大脑里边直接提取人脑的神经活动信息的方法,很多时候可以用在对脑疾病的诊疗以及对大脑功能的增强这两个方面。
              
至于机器人未来会不会有意识,闫宇翔认为,我们至今还不太知道人脑的意识是如何组织起来,让机器人具有意识更困难。但通过在疾病领域大样本脑电的采集,在高级功能领域建立人脑的模型,把模型建立起来, 在机器里边仿真出来一个人脑的状态 。未来有一天 或许会实现像《黑客帝国》里进行自由交流的状态
 
齐笑:2020年到2030年是5G+XR的时代
 
斯皮尔伯格在《头号玩家》中对VR、AR等技术进行了极致的想象,成为科幻影视中一个标志性事件。北京当红齐天国际文化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齐笑认为,其实VR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的头显硬件经过迭代已经非常轻便,未来15到20克的墨镜,双目识别5G云平台,包括边缘计算,可以把硬件更好的提升。
               
2010年到2020年是4G+智能手机的时代,而2020年到2030年则是5G+XR的时代, 它会在原来的场景中延伸出来,网络手游也好,社交也好,XR最先让你体验到空间式的,就像《头号玩家》中一样无限的想象场景
 
贾哲:揭秘《猩球崛起》里的大猩猩是如何呈现的
 
科幻电影中经常会用到运动捕捉技术,北京虚拟动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哲表示,大家所知道的,看到 很多的科幻大片基本都采用了光学动作捕捉技术 ,这项技术采集人和动作的所有空间坐标,一比一还原到模型里边。
 
例如,在《星球崛起》里边扮演的猩猩,就是那位瑟金斯大师,通过面部表情的捕捉和身体肢体的捕捉一比一还原,把数据传到猩猩模型里边然后实时驱动这个模型,是表演和科技的结合。
 
另外,运动捕捉用的领域也比较广,除了在影视制作中会用到外,还在虚拟现实、体育医疗康复、远程医疗操控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话的最后,杨静表示,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发展高速增长,总产值456亿元,比前一年的140亿增长3倍。 2019年上半年总产值为315亿元,同比约增长1.38倍。
 
虽然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给蓬勃发展的科幻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是随着国内影院的逐步开放和经济的恢复,祝愿我国科幻产业能重新走上快车道。
 
               

助力中国科幻,首钢园将打造「科幻之城」

科幻是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对于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具有独特作用,是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

 

11月1日至2日,2020中国科幻大会在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中国科幻大会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聚焦推动科普科幻产业发展,为科普科幻全产业链提供相互交流、融合发展的平台,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

 

作为2020中国科幻大会的重磅活动之一,讨论脑机接口、AI等技术研发助推科幻产业发展的“科幻+科技创新专题论坛”也于11月1日下午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三高炉主会场成功举办。

              

论坛由石景山区政府、首钢集团主办,首建投、新智元承办,以“幻无界,智有声”为主题,大咖云集,干货满满!

 

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石景山区委常委、副区长周西松,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梁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王建新等领导出席论坛并发表了讲话。

                                                     

李新在致辞中透露,为了促进科幻产业发展,石景山区将聚焦技术、人才、场景三大关键要素,从8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首钢园区将围绕科幻产业集聚区进行建设,未来占地71.1公顷的科幻之城将会跃然于眼前。下一步石景山区区委区政府将探讨发起设立全国首支以科幻产业为主要方向的创业投资基金

 

另外,论坛还邀请到了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科幻作家、银河奖获得者江波,BrainCO公司首席科学家、脑机接口研究领域专家杨锦陈、北京追梦方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学东以及谭旻、何万青、闫宇翔、齐笑、贾哲等嘉宾进行了精彩演讲和对话。

 

中国科幻大会,科幻爱好者不可错过的嘉年华

              

中国科幻大会是聚焦于推动科普科幻产业发展,为科普科幻全产业链提供相互交流融合发展的平台。


截至目前,中国科幻大会已走过四个年头,已成为全国科幻爱好者们年度最大的嘉年华。

 

中国科幻大会上从来不缺少创意和大咖。


2018年,一名来自“未来”的“宇航员”拎着一个箱子从天而降,送来了一份《2018中国科幻产业发展报告》。

 

2019年,刘慈欣、陈秋帆、吴岩、王晋康…这些科幻界的大咖齐聚一堂,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科幻作家、影视导演也都齐聚大会,准备“拯救地球”。

 

今年的大会在石景山区首钢园举行,时间为11月1日~2日, 以「科学梦想 创造未来」为主题,采取「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展开。



大会主要内容包括开幕会、专题论坛7项、涉会活动8项、展览展示3项,邀请到了郭帆、王晋康等国内科幻创作、科幻影视领域重要专家与会,还有来自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科幻界嘉宾线上参与。

 

北京科幻之夜、机器人舞蹈秀,以及平行宇宙科幻展、新技术新产品展、科幻艺术展等也在大会悉数登场,还有知名科幻作家、科学家作主题分享,为市民带来一场科幻盛宴。

 

主题论坛和涉会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科幻主题演讲、科幻电影产业发展论坛等接受线下预约,同步安排在线直播,市民可以通过微信搜索“中国科幻大会”小程序观看在线直播。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孙茂松,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现任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开放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下一代搜索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主任。研究领域包括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社会计算和计算教育学。个人主页:http://nlp.csai.tsinghua.edu.cn/site2/index.php/zh/people?id=16
AlphaZero原理与启示
专知会员服务
30+阅读 · 2020年8月23日
腾讯发布2020《腾讯人工智能白皮书:泛在智能》,4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30+阅读 · 2020年7月14日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0年6月12日
“马踏飞”AI机器人实现方案介绍
PaperWeekly
5+阅读 · 2019年8月31日
马斯克最感性专访:我期待失败,也期待真爱
中国企业家杂志
4+阅读 · 2018年2月8日
PPTV创始人姚欣:人工智能到底怎么赚钱?
浅谈类脑智能
中科院之声
7+阅读 · 2017年10月22日
你见过马化腾17年前写的代码吗?
互联网it观察
5+阅读 · 2017年7月3日
Periodic seismicity detection without declustering
Arxiv
0+阅读 · 2021年1月27日
Arxiv
5+阅读 · 2019年10月31日
Physical Primitive Decomposition
Arxiv
4+阅读 · 2018年9月13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