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名:国际团队证实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整体极化”理论
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向科学网论文频道投稿,来稿必审,祝大家科研顺利!
投稿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paper/add_paper.aspx
查看论文原文方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6999572288441034.shtm
图片论文:科学家描述最早的花朵样子(详见排行榜亚军)
周五过后就是周末啦,希望大家劳逸结合,休息好才能工作好,休息的时候能来科学网逛一逛就更好啦,与君共勉哦。书接上文,言归正传,来看上周(7月31日—8月6日)的论文排行榜。
第十名:国际团队证实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整体极化”理论
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整体极化”理论,被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重离子碰撞实验证实,该实验室RHIC-STAR国际合作组织发言人许长补教授认为,超流体中相对论量子“整体极化”的提出和被证实是近年来世界高能核物理领域里的最重要突破。该实验结果已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小编:小编的量子理论正在学习中。
第九名:农科院破译环状RNA调控猪产肉性状分子机制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猪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和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合作,历时3年,开发出环状RNA研究平台,绘制猪环状RNA时空图谱,破译环状RNA对猪产肉性状形成调控机制,并构建首个农业动物的环状RNA数据库。该成果最近发表在国际基因组领域知名刊物《DNA research》。
小编:一个好的数据库对研究很有帮助哦,可以构建RNA数据库,转录数据库,泛素化数据库,DNA损伤数据库,小编最近也学了点生物学知识。
第八名:植物叶片温度研究获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树木年轮与环境变化研究组副研究员林华及其同事以种植在相同环境下的20种元江干热河谷冠层优势植物和18种热带雨林冠层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热像仪对植物叶片的温度进行研究,并摸索出了“三温法”(叶片温度-无蒸腾叶片温度-参考叶片温度),成功对叶片物理温度效应和蒸腾温度效应进行了原位测量和分离。该研究成果以Stronger cooling effects of transpiration and leaf physical traits of the plants from a hot dry habitat than from a hot wet habitat 为题,发表在Functional Ecology 杂志上。
相同环境下,干热河谷植物(HD)和热带雨林植物(HW)的叶片红外温度图像
相对参考叶片的温度差异
小编:为啥小编只想到去西双版纳玩呢,哎,好吃懒做的人怎么能和科学家相比呢。
第七名:等离子体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国际应用物理类学术期刊《应用物理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离子体学科研究论文A diffuse plasma jet generated from the preexisting discharge filament at atmospheric pressure,论文通讯作者为该所博士汤洁。文章的创新性和重要性受到了期刊编委会和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被遴选为当期的封面文章和亮点文章。
当期期刊封面
小编:编委会和专家都高度评价,小编当然要点赞啦。
第六名:碳气凝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张学同带领的气凝胶团队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宋文辉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闫立峰等合作,以平均直径达到220纳米的导电高分子(聚苯胺聚吡咯共聚物)空心球为前驱体,以氧化石墨烯为交联剂,先后通过溶胶-凝胶工艺、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高温热处理工艺等关键步骤,成功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全碳气凝胶,即石墨烯交联的碳空心球气凝胶。该工作为大尺寸粒子组装成气凝胶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思路,解决了由亚微米结构单元制备功能性气凝胶的技术难题。相关结果发表在Nano Energy上。
图1 石墨烯交联的碳空心球气凝胶制备工艺路线示意图
图2 石墨烯交联的碳空心球气凝胶:(a)花瓣上的气凝胶;(b)气凝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c)气凝胶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d)气凝胶的氮气吸脱附曲线。
小编:气凝胶是一种很好的材料,科学家们加油哦。
第五名:强关联电子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田明亮课题组在强关联电子材料Sr4Ru3O10的平面磁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上。
(a) 不同磁场角度下的平面霍尔效应;(b) 转角平面霍尔测量结构示意图;(c)平面磁各向异性示意图。
小编:这也是一种好材料。
第四名: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高维纠缠量子集成芯片研究获突破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国外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在高维纠缠量子集成芯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于微谐振腔中多个高纯度频率模式相干叠加的独特方案,解决了片上高维纠缠双光子态制备与控制的国际难题,证实了利用10级纠缠双光子态实现超100维的片上量子系统。相关成果于6月发表在《自然》上。
高维量子态产生和控制实验装置
小编:量子纠缠小编现在也能看懂一部分啦。
季军:CRISPR-Cas系统切割RNA研究获重要进展
国际顶尖期刊《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艳丽组和章新政组在VI型CRISPR-Cas系统效应蛋白Cas13a(亦称C2c2)结构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该研究成功解析了Leptotrichia buccalis (Lbu)细菌中Cas13a与crRNA (CRISPR-RNA)及其target RNA三元复合物3.08Å的晶体结构、Cas13a与crRNA二元复合物3.2Å的电镜结构。
LbuCas13a-crRNA-target RNA三元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小编:某人撤稿了。
亚军:科学家描述最早的花朵样子
为探寻第一朵花是什么样子的,由法国巴黎南方大学科学家Hervé Sauquet领导的36人团队花费6年时间,分析了几乎每种开花植物的解剖学证据,以确认它们最原始的特征。研究人员将获得的结果同来自分子分析的日期进行了校准,构建了进化树,并且对花朵进化的最早期阶段进行了建模。他们发现,最早的花朵可能拥有11个或者更多被片和雄蕊,并且通常分为3组,同时携带着雄性和雌性繁殖结构。和任何现存的花朵不同,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被排列起来。第一朵花有多大目前尚不明确,它的直径可能只有1厘米,或者不到1厘米。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小编:科学研究兴趣很重要哦。
冠军:中科院生态中心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对大气臭氧污染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兆忠研究组在环境臭氧(O3)胁迫对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影响方面再次取得重要进展。该项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植物生态领域刊物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2017, doi: 10.1111/pce.13007)。冯兆忠研究组利用开顶气室(OTCs)模拟未来地表O3浓度梯度升高情景,采用“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探究了杨树Isoprene释放与不同O3浓度梯度的剂量响应关系,取得重要新进展。
小编:小编的记忆点还停留在极地臭氧空洞上,得闲去下载点paper拜读拜读。
更多阅读
关注我们
微信号:sciencenet-cas (←长按复制)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