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百万UP主,如何体面「恰饭」?|了不起的创变者

2022 年 4 月 27 日 36氪
没有人能够拒绝一个好的故事。


撰稿、采访 昭晰
策划、编辑 邓浩
来源| Kr品牌主理人 (ID: brand36Kr
封面来源| 影视飓风

没有人能够拒绝一个好的故事。

 

知名畅销书《故事》作者罗伯特·麦基提到,故事天然受到人类心智的关注,它能把所有信息包裹在故事中,一旦观众将自我与主角联系起来,怀疑就会消失不见。


内容营销蔚然成风。讲好一个故事,成了无数创作者近乎工匠般的理想追求。但要问道:什么才是好的内容?如何量化讲故事的能力?——即便靠着经验主义和内容嗅觉,这仍是很难回答的问题。


不过,在B站拥有四百多万粉丝的影视飓风UP主潘天鸿看来,通过“HKRR理论”,讲好故事从直觉走向了数据量化:快乐属性Happiness,知识属性Knowledge,共鸣属性Resonance,以及节奏感Rhythm,好的内容往往具备其中一项或多项。

 

创变者的领导力,在于使命和激发人的能量。从一个人讲好故事,到一群人讲好故事,潘天鸿究竟如何完成了从频道UP主,到内容创业者的身份转变?


困扰B站UP主的问题有很多:如何做出一支爆款视频、如何获得更多粉丝的“一键三连”、如何保持创作自由的同时,又能体面地“恰饭”?

2019年冬天,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雪原,随着太阳升起,地面开始起风,一群年轻人放飞了系着3公斤全景相机的高空氦气球。气球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在镜头记录的视角中慢慢缩小,直到和信号一起消失在了四千米高空。视频主人公——一位裹着军大衣,黑色短发,少年气十足的男孩,对着镜头说了一句后来刷屏B站弹幕的话:“我们去做追星星的人”。


这是三次拿到B站百大UP主,全网粉丝800万的影视飓风创始人潘天鸿(Tim),放飞的一万多个“梦”。他和团队放飞的高空氦气球,不仅载着相机拍到了地球弧面,还装着一万多张粉丝们写着梦想的纸条。
 
大学毕业那天,Tim独自待在英国小镇的一片后山上,对着镜头娓娓谈到自己如何渴望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如今多年过去,他更关注的是,讲故事的能力如何降临到一群人的身上?如何将讲故事的能力从自己的大脑中抽象出来,扩大到”影视飓风”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所有人?
 
影视飓风这支不断壮大的团队和Tim一样,对于天马行空的创意近乎迷信般的执着。他们顶着1600度高温,捕捉打铁花绽放的瞬间;到零下25摄氏度冰湖拍摄花样滑冰;探秘《信条》里的倒放拍摄,还原电影里高难度特工车戏;仿拍《碟中谍》的跳伞镜头。
 
两年前,笔者曾经采访过Tim。那时,影视飓风刚刚发布《上升:我们一起飞上3万米高空》。Tim热情洋溢,精力充沛,聊到兴起,还唱起了小时候常听到的路边摊卖臭豆腐的唱词。
 
这一次,Tim的声音有些许沙哑,全程平稳而低沉——在交付给笔者耗时良久、细节丰富的讲述之后,他还有几个线上会议要参加。显然,作为故事的表达者,他变得更为娴熟了;而作为一支90多人的团队领袖,他也变得更加忙碌与疲惫。
 
从频道博主到一家创业公司CEO,其中的身份转变到底意味着什么?


 

什么才是优质的内容?
2017年,还在读大三的Tim,接到了英雄联盟宣传片的拍摄任务。彼时,仅有4个人的小团队没有任何经验。在租不起专业设备,只有一台松下GH5的情况,他们要马不停蹄地去到五个城市轮番拍摄。

“当时什么都不懂,非常焦虑,还要在甲方面前装懂,那个样子真的很滑稽。最终视频改了几十版,但我们都挺过来了。”Tim回忆道。
 
大学毕业回国后,Tim靠着一台C300 Mark II和之前“恰饭”攒下的6万块钱,踏上了创业之路。频道成立初期,他选错了赛道——生鲜电商。团队想靠卖桃子赚钱,结果因为缺乏经验亏得血本无归。兜兜转转之后,他还是决定回归内容本身来寻求商业变现。
 
靠内容变现,必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自己想要的内容,与甲方想要的内容之间,寻求完美的平衡?

这个无解的问题,给毕业就创业的Tim,带来了长达两年的焦虑——当无法判断产出的商业化内容是是否良性内容时,这个以内容质量著称的团队,掉进了自我质疑与产能枯竭的漩涡。
 
“因为粉丝讨厌的不是广告,而是(博主)是否以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去呈现这个广告。过多‘恰饭’只会带来产能的枯竭,因为每一次‘恰饭’后,你都会想用更好的原创内容去冲掉负面影响。”Tim最无法接受的评论是,总有人打着老粉的名义说“他变了”。
 
2018年,OPPO邀请影视飓风去中国香港拍摄的“发现夜的美”。在那支vlog里,Tim和团队探访了开店17年、至今还在掌勺的米其林餐厅老板,用手机拍摄下了老板在后厨忙碌的身影。那张带有岁月和烟火气的黑白照片,道出了一个颇有味道的香港故事。
 
那时,他才隐约感受到:商业化的内容也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在标准上,Tim心中逐渐有了一座自己的金字塔——最基本的是甲方是否满意;其次是自己是否满意;最高要求是粉丝是否满意。但究竟什么是好的内容?这仍然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父亲告诉他,不要找投资人,融资只能解决短期的资金焦虑,代价却可能是自由和掌控感的缺失。而对于内容创作者,这恰恰是产出优质内容的基础要素。
 
观看了无数视频、进行了千百次自我拷问后,Tim终于总结出一套“HKR理论”:快乐属性Happiness,知识属性Knowledge,以及共鸣属性Resonance。

在他看来,好的内容往往具备其中一项或多项。而这样的自我要求,也终结了他和团队自我质疑的精神状态,也化解了对于商业变现的焦虑。
 
2019年1月,影视飓风迎来了20万粉丝的重大节点。Tim做了一期揭秘频道收入的选题《二十万粉丝的频道收入有多少?自媒体商业模式大揭秘》,成为最早一批公布自己收入的UP主。

他开放提到,影视飓风已经摸索出了一个足够健康的盈利模式:频道内商业合作(25%)、TVC拍摄服务(50%)以及电商产品销售(25%),三足鼎立。
 
写这期脚本时,Tim也发现:自己讲的不只是收入问题,而是整个团队、自媒体变现和各种矛盾产生的结果。稿件逐渐变得感性,正是这样的感性打动了观众。最后,这期视频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大爆款——视频发出后,粉丝迅速达到40万,翻了一番。
 
HKR理论,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量化讲故事的能力
策划《上升:我们一起飞上3万米高空》时,Tim不断把自己放回当时的场景里,拷问自己:是成功激动人心吗?不是,是当他看到自己身边的伙伴奔向着陆点、欢呼、狂喜的时候,和他们一起亲眼见证梦想实现的过程,才是这整件事情最真实的最大的价值。于是,整个团队一起追寻梦想,成了视频的叙述重点。
 
如果满分是100,Tim评判自己的叙事能力只有50-60分,这样的自我评价比起外界低太多,原因是他始终在以电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他看来,真正的大师可以用画面和氛围去引导观众,用独白调动观众情绪的手法并不高明。但囿于自媒体属性,这是他目前能达到的最优解。


外界揣测Tim是技术流,但他最看重的却是导演塑造人性的方式。他喜欢克里斯托弗·诺兰、姜文、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冈萨雷斯的作品《鸟人》讲述了风光一时的好莱坞巨星里根·汤姆森在风头正盛时拒演超级英雄续集,中年为证明自己的艺术理想,转向百老汇,自导自演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影片中,特效服务于故事,人物情绪通过个人经历丝丝入扣地铺垫,塑造出的落寞感使Tim感到震撼。
 
叙述能力为何如此重要? 做视频前,Tim曾花三年日更8000字冒险岛同人小说。当时,他在百度贴吧上拥有数量不少的粉丝,他每天都能看到读者反馈。
 
小说烂尾后,他又开始尝试漫画。被漫画《食梦者》驱动得热血沸腾的他担任原作,和一位原画师合作,一下就要投入几个月时间。如果他没有把故事定义好,伙伴原画的所有努力都会变成一堆废纸,这种痛苦比他自己单打独斗写小说时更为深刻。
 
导演系毕业的Tim也导过非常稚嫩的作品。他曾和伙伴们费尽全力把乒乓球桌搬到山顶,想好了漫画分镜般的热血场景,却不知道怎么掌控镜头。

“当你意识到这个项目开始失控,或者故事不好,大家激情流失,情绪蔓延开来,会特别痛苦,但是不知道该去怎么拯救这个片子,那种感觉是最煎熬的”, Tim的声音重现着那种无力。


如今,讲好一个故事对于Tim而言早已轻车熟路。但这还远远不够,他现在希望整个团队都能“像常青树一样高频产出更好的内容”。“埃隆马斯克说过,做一个原型机很容易,但量产却要比造原型机要难几百上千倍。”SpaceX是Tim最欣赏的公司。
 
内容,本质就是一种非标的产品,如何量化叙述故事的能力?后来,Tim优化了HKR理论,增加了一个新R——节奏感Rhythm,他将其称之为时钟理论。

影视飓风把B站超过1000万播放量的视频全部做了时钟分析,把内容时长拉成一个圆形,测算每条视频在哪些时间点出现了有趣的爆点和兴奋点。最终统计发现:爆款视频的爆点是均化的,爆点的出现几乎等分每个圆形,没有遗漏。
 
于是,Tim和团队开始用这套标准预判自己的内容。如果某段时长是空白的,那就说明这段抓不住观众的注意力,需要优化。讲好故事,某种意义上完成了从直觉到数据量化的过程。
 
从一个人讲好故事,到一群人都能讲好故事;从一个人对好内容有判断标准,到所有人都能对此达成共识;从一个人拥有灵光乍现,到汇聚更多有才华的人的闪光点——从内容生产者,到一家创业公司CEO,Tim迎来了身份的转变。

 

做一家真正的公司
2020年初疫情袭来,一切工作都已停滞,公司账面上仅存的100万也因为房租、人工等固定支出疾速缩水。最焦虑的时候,Tim一天要查看20次公司账户。

而当看到公司账上只有6万块钱时,他开始逃避与外界的沟通,微信几乎每天能积攒2000多条未读。这次危机,成了Tim作为管理者的一次劫难。
 
大环境的困难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充斥着无力感。妻子小鱼虽然不知道公司内情,但能看出Tim在逃避,她点出了这一点,帮助Tim走出心理桎梏。
 
后来,影视飓风通过承接政府宣传片迅速复工,并且开拓电商直播卖影视器材,不仅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甚至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场均观看量能达到7、8万,维持了公司发展。


复工后,Tim重塑了对于公司规模和阶段的理解——15人,在不需要构建中间管理层的情况下,这是个人精力可以分化到的最大限度。

最初,影视飓风只是他和合伙人余志豪的两人团队。2019年,影视飓风扩张到了15人,Tim意识到:自己作为管理者需要变得更全能。

他开始有意识地构建坦诚文化。这种文化,使得影视飓风的每位成员随时都可以跳出来,指出任意一件事的荒谬。面对员工提出的建议与意见,他会迅速给出明确的答复与正向的反馈,鼓励他们倾诉的欲望:“坦诚是一种微妙而脆弱的东西,需要小心呵护”。
 
40人是下一个坎,当中层精力也不够分化时,管理者可以选择横向拆分部门,或纵向增加管理层层级。合伙人聂飘逸、王亚州、四维陆续加入。
 
四维加入影视飓风时,正值影视飓风员工人数达到40人,由工作室向公司转变的时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内容生产力不足,一个月只能产出3到5期视频,且质量达不到Tim要求的标准;公司没有对外的商务部门,找上门来的商务合作联系到谁就谁来负责;商业化内容标准不明确;内部急需管理层设置以及组织构架划分……
 
Tim和四维一起寻找解决方式,探访同行,寻求组织构架上的建议,同时学习巨头的管理经验。
 
让四维佩服的是,Tim在一个月内作出了有些公司半年才能完成的决策与变动:单休改双休,雇佣更多人力去覆盖生产力;改变组织构架,清晰划分部门;根据内容划分新频道;学习Netflix的高底薪制度,鼓励员工做好创造性的本职工作。
 
紧接着,王亚洲和余志豪组建起了专门负责商业项目的团队,将公司的TVC制作,商业项目制作归到了一个部门。同时公司的电商业务和产品设计研发也都整合归属到了聂飘逸负责的产品电商部门。2020年底,四维创建了一直空缺的商务部门,直接承接商业合作,和日常更新的内容作出了明确的产出区分。
 
完成这一切后,影视飓风很快回到了正轨。
 
频道的第七年,影视飓风的团队人数已经达到90人,生产力可达到每个月15期高质量内容的程度。 Tim预计,公司的下一个重大阶段是突破100人的时候。


最终,影视飓风会成为多大的一家公司?
 
“主观意愿上,我希望控制在130~150人。多大不重要,如果需要,几百人我也能接受。但如果哪一天没有优质内容产出,我们整个品牌和公司可能会在两个月之内就分崩瓦解。”在Tim看来,影视飓风永远是一家做优质内容的公司。

合伙人四维透露,Tim坚持用最好的设备:“去年买了一台100多万的Phantom T1340,全国只有一台,用来拍慢动作。”对于商业化的处理,他宁愿牺牲利润也要做到完美。理想情况下,普通TVC广告利润率应该在15%-30%左右,但是为了内容能达到自己的标准,成本没有控制住导致整个项目一分钱不挣的情况都有4、5次。

今年6月份,影视飓风计划送一颗自己的卫星到地球轨道上,每天往地球传150兆的照片或视频。Tim说,团队现在在思考,什么样的方案才能让所有观众都能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来。
 
毋庸置疑,又一场造梦行动要开始了。
 
将内容的理想追求与商业变现的体面相兼顾——这就是潘天鸿,一位向往宇宙的UP主;这是他的影视飓风,一家号称追求“无限进步”的公司。



「了不起的创变者」是36氪一档关于商业人物的深度栏目,旨在寻找新商业世界的少数派,记录他们关于创新和求变的一切。在经验主义失灵的时代,创变者拒绝墨守成规,习惯自我革命,拥抱商业世界的所有不确定性。如有报道意向,请联系 denghao@36kr.com,邓浩|36氪商业编辑。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没有人能够拒绝一个好的故事
登录查看更多
1

相关内容

通俗易懂!MIT《深度强化学习》课程,附Slides与视频
专知会员服务
66+阅读 · 2022年4月24日
【开放书】机器意识,23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2021年7月13日
【斯坦福CS224W】图神经网络理论,77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48+阅读 · 2021年2月13日
如何撰写好你的博士论文?CMU-Priya博士这30页ppt为你指点
专知会员服务
52+阅读 · 2020年10月30日
靠直播跳操7天涨粉1000万,刘畊宏做对了什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23日
肯德基“疯四”营销,牛的不只是好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3月10日
罗永浩,故人难寻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3月3日
面对尴尬,“名嘴”们如何用一句话巧妙解围?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2月18日
曾不被看好的冰墩墩,如今成了谁的“香饽饽”?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2月17日
压岁钱到底可以拿到几岁?
36氪
0+阅读 · 2022年2月5日
过年,还回家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1月27日
ZEALER 年终硬菜,iPhone 13 系列解读来了!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1月26日
00后概念股,当代财富新密码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7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6月19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6月17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靠直播跳操7天涨粉1000万,刘畊宏做对了什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23日
肯德基“疯四”营销,牛的不只是好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3月10日
罗永浩,故人难寻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3月3日
面对尴尬,“名嘴”们如何用一句话巧妙解围?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2月18日
曾不被看好的冰墩墩,如今成了谁的“香饽饽”?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2月17日
压岁钱到底可以拿到几岁?
36氪
0+阅读 · 2022年2月5日
过年,还回家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1月27日
ZEALER 年终硬菜,iPhone 13 系列解读来了!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1月26日
00后概念股,当代财富新密码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7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