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返岗了,硅谷“关门”了

2020 年 3 月 13 日 InfoQ

作者丨Tina、张晓楠

   抄作业,也得看会不会抄。

面对全球愈发严峻的疫情形势,很多国人“恨铁不成钢”:中国抗击疫情争取到的宝贵时间,都被浪费了。抄作业你们都不会抄?

抄作业,还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伴随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地区企业和组织效仿中国,开启远程办公,我们遭遇的问题,他们可能也会遭遇一遍:

远程办公工具如果扛不住流量激增崩了,如何做扩容?

远程办公势必要让员工使用企业 VPN,VPN 如何承受巨大访问量、如何保证安全?

Zoom、 Slack 人人都会用、覆盖率超级高?情况未必。如何让大家把远程办公软件用好?

1 远程办公、线上开学已经变为全球模式

由于担心新冠病毒疫情扩散,谷歌于当地时间 10 日晚上已通知其北美 10 多万名员工居家办公,为期至少一个月。同时,谷歌已建议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所有员工从 3 月 12 日起在家办公。桑德尔·皮查伊在推特上敦促大家 “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以减缓病毒的传播”,”这也有助于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并为有需要的人节省开支。”

上周日,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也表示,“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公司员工应进行远程办公。而根据推特公司官方博客文章,推特周三开始将远程办公策略由“强烈鼓励”变为了“强制性“的要求。

到上周末,更多的科技企业,如脸书、微软、亚马逊都开始了远程办公。

随着疫情升级,哈佛、MIT、斯坦福等美国名校纷纷停止线下上课。因为包括哈佛在内的众多名校都选择了 Zoom 作为视频教学工具,这家中国程序员创办的公司股价不断逆市上涨。

2 国内外远程办公工具大比较

有关国外企业如何远程办公,前两天伯克利教授发的一个远程教学公告让网友们忍俊不禁。

万一 Zoom 不能用,我们用 Google Meet;

万一谷歌也不能用,还有 AWS 上的网站;

万一也坏了,我还有自建的语音服务器;

万一大规模停电,我会用业余无线电进行广播;

万一湾区不能住人了,我就改用短波,请提前学一下摩尔斯电码;

...

请放心,无论什么困难都不会阻止你学习量子力学。

虽然这更像是个“安利”量子力学的段子,但是这里边提到的远程办公工具,确实是国外常用的。

首当其冲就是 Zoom。本身业务发展强劲加上疫情下远程办公需求激增,让 Zoom 股价暴涨,从今年年初的 60 多美元,最高涨至 125 美元,近乎翻倍,目前市值 302 亿美元。

Zoom 为什么好用?著名分析师 Ben Thompson 在其个人博客中如此分析:注册 Zoom 只需要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完成付费订阅只需要一张信用卡。障碍的减少,意味着质量比以前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 Zoom 如此成功的原因。

除了 Zoom 还有 Slack,Slack 现在已经是全球最热门、增长最快的 SaaS 创业公司之一了,市值 117 亿美元。它的特点是优秀的分组(频道)管理功能,把线上沟通变成不同的会议室,用户可以选择开放或私密,灵活管理。当然,最强大的还是其开放的机器人系统,通过开放接口,用户可自定义不同的 bot。

Slack 在前不久公开的招股书中强调,Slack 改变了内部沟通,它取代了电子邮件;另外 Slack 改变了集成软件的含义,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分享和聚合来自其他软件的信息。

提到 Slack,再提一下 Teams 。Teams 是微软基于 Office 365 开发的团队协作工具,作为 Office 365 商业软件包的一部分提供给用户。允许用户即时沟通,共享文件,打电话和发起网络视频会议。

Zoom、Slack 对应到国内,那就是一片厮杀的红海了。这里边包括阿里钉钉、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字节跳动飞书、华为 WeLink。

这些产品的使用体验如何,相信每个人都有亲身感受。但是国内企业集中远程办公带来的流量激增,确实让这些办公软件经受巨大考验。记得 2 月 3 日全民上班的第一天,从早上 8 点半开始,包括钉钉、微信在内的多个办公软件都出现了卡顿、丢消息等问题。前两天,因为一亿多学生在钉钉上课,钉钉又崩了。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钉钉 8 天扩容 10 万台服务器,腾讯在线会议紧急扩容 100 万核。

在协作办公上,石墨、Tower 被国内众多企业广泛采用。在国外,Google 全家桶(Google Group、Google Driver、Google Docs)采用率更高。

不过对于企业的研发部门来说,使用 Github 进行软件开发方面的协作,这一点国内外应该都一样吧?毕竟在国内真正替代 GitHub 的开发协作平台还没有。

而具体到开发环境上,国外企业应该大多采用 AWS,国内可能会更加多样一些,比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

3 一样的困扰不一样的作业

伴随远程办公企业的增多,HackerNews 上针对各种“远程办公”的讨论明显增加了。可不要以为远程办公对国外企业来说驾轻就熟,其实很多企业一样需要从头建立远程办公体系,一样需要解决远程办公带来的沟通效率低下和生产力下降的问题。

一直实施远程工作的 GitLab,也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他们之前发布的一篇“GitLab 的全远程指南“文章,在 Reddit 上一天内引发了两百多条评论。

不管是员工还是企业老板,大家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被硬推上远程办公后产生了各种“水土不服”。

比如要保持和在公司上班一样的作息时间就比较难,特别是在家里,可能会缺少独立的办公空间,或者容易被家里其他成员打扰。对于习惯“996”的国内企业员工来说,远程办公可能还意味着无限拉长了上班时间,但是对于国外企业来说,是否意味着不可控和效率低下呢?

此外远程办公对团队协作也是一个考验。团队成员之间要互相协作,协作过程中的日常沟通、会议讨论、文档协作、团队士气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问题,即时通信、文档协同等工具可以解决,但是工具的背后还是人,人才是关键。在这方面,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谁做得更好呢?

面对全民远程办公,国内企业大多免费开放部分产品和技术能力,这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这都是寻常策略。比如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免费提供了直播会议服务,不断扩展服务器数量和带宽规模;微软中国、字节跳动、钉钉提供免费的在线办公产品,保证上千万的组织和两亿人在线办公;360 金融、快商通等面向全国各地医院、社区、乡村和相关机构免费开放智能机器人服务......

在这方面,国外企业做得如何呢?或许他们没有如此巨大而集中的流量考验,所以不急着扩容?或者他们的拉新模式跟国内企业不同,未必要用免费这种手段?这个作业可能比较难抄。

4 基础设施能力免费?这个作业怎么抄

远程办公工具之外,基础设施的能力也凸显出来。

据媒体报道,美国宅家人数达到数百万人,但是对比中国远程办公、上学涉及到的 2 亿多人,中国企业和运营服务商的流量压力,以及涉及到的免费支持总额无疑要大很多。

因为宅家,全球受灾地区的网络高峰流量平均增加了约 10%。在全国封锁的意大利,流量增加了 30%。这种紧急模式给全球企业的基础设施都带来了压力。

今天,位于旧金山的 CDN 加速服务商 Cloudflare 宣布他们的 Cloudflare for Teams 产品将在未来的 6 个月里,对所有企业免费。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将不必再努力限制现有 VPN 或防火墙的容量。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是怎么做的呢?

全民远程,不仅考验的是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能力,同时也考验的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因为疫情,大家改为在家上班、上课,但是很多家庭之前没有接上网络,只能用手机流量来看视频、上课,如果没有 WIFI,这的确会是一笔昂贵的流量费用。

在武汉,一位大学生因用 4G 流量上网课,导致手机欠费了 670 元。

幸运的是,电信等网络运营商迅速的做出了回应,表示针对这类情况,大家可凭“学生身份”订购 20G 的免费上网流量包。也有学校直接对接运营商,为有需要的学生购买赠送流量,流量直接充值到学生本人留下的手机号码账户。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累计为 116.95 万人次提供免停机服务,为 17.48 亿人次提供了缓停机服务。

今天,有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 AT&T 宣布取消了超额收费。

由 AT&T 官网套餐说明可知,非无限数据流量的互联网用户,超出阈值后需为每 50GB 流量支付 10 美元。数百万美国居民宅家之后,就不得不面对这些附加费用了。遭到媒体炮轰后,多位议员联名向美国运营商致信,要求其停止采取超额收费的做法,才得到 AT&T 带头解除疫情期间的宽带数据流量上限的结果。

美国运营商的作业是不是让人感觉有点“眼熟”?

5 小结

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我们已经经受住了考验,而其他国家才刚刚开始,效仿我们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 10 天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10 万医务人员奔赴湖北,用一个省对口一个市的援助,举全国之力,中国的疫情控制总算初见成效,这个作业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抄。总体来说,各个不同的国家采取的各种手段,都是希望达到“消灭疫情”这样一个相同的目标。



InfoQ Pro 是 InfoQ 专为技术早期开拓者乐于钻研的技术探险者打造的专业媒体服务平台。

InfoQ Pro 推出新人福利,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InfoQ Pro,回复”资料“,即可免费获得InfoQ全套迷你书,机会难得,快来领取吧!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知识图谱推理,50页ppt,Salesforce首席科学家Richard Socher
专知会员服务
105+阅读 · 2020年6月10日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57+阅读 · 2020年6月2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陆奇,YC 中国的 01 号员工 | 36氪独家
36氪
4+阅读 · 2018年8月15日
一个年薪30万的应届生告诉你应该如何学“算法”!
全球人工智能
4+阅读 · 2018年1月23日
“独角兽”:开工资,我们不比BAT低
IT时报
4+阅读 · 2017年7月16日
Optimization for deep learning: theory and algorithms
Arxiv
102+阅读 · 2019年12月19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6月19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