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特别幸运人,在合适的时间点一线参与了多个技术平台和商业生态的开发。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思考,我认为实践和思考相辅相成,两者迭代循环才能提升人的思考深度和认知水平,这里我着重推荐Richard Feynman(加州理工的物理学家)的思考方法——“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这里他强调了“create”,就是对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不能知道如何去建立,就不能真正理解。这里的create是指把问题拆解成很多子问题,对每一个子问题的思考足够成熟之后,去给加州理工的本科生讲,如果这些本科生如果能够接受,他认为这个子问题可以成立。然后把子问题的答案组合 (create) 成为原问题的解答。 这个方法让我受益很多,具体而言,能从各个角度来能够思考一些结构化的趋势,不断地加深自己观察。
左边具有长期性,是新的S曲线,正在高速成长的业务;右边是已经成熟的、低速成长的业务。上面是重要的收入,决定企业估值,下面是非重要收入。这张图可以对应前述三个视野来看,右上、左上、左下的象限分别对应1、2、3视野,大部分的企业对左上的象限不够重视,但这是投资者最看重的地方,是支撑估值和股价的地方,也是公司的核心和使命关键。对于核心业务,一定要做差异化,衡量业绩的标准就是你与第二名的距离,不是任何其他东西。右上象限的业务,不达到预期会被惩罚,这里要做的就是按照及时完成目标,产出利润,但超出预期不加分,在这里多做营收没有意义,不要在这里花太多精力。这些在《Dealing with Darwin》这本书里讲得非常具体,基本对任何企业都适用,推荐大家阅读。最后讲一点,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盖茨一样,我认为他书写了人类历史上十分罕见的个人史,第一篇章是他创造了微软,第二篇章是盖茨基金会,去解决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教育、医疗、环境,希望大家有机会将你们的第一篇章做得和微软一样漂亮,第二篇章做得比他更漂亮。*「崇岭计划」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泰合资本于2018年发起,定位“新经济顶级企业家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