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那么多,科学青年的“第一桶金”在哪?——中科院自动化所胡振华研究员有话说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胡振华总说自己是个幸运儿,“80后”的她不但评上了研究员,选上了国家“优青”,还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项目。


不过,并不是每个青年科技人员都像她那么幸运。胡振华的师弟在国内某高校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青年基金项目已经申请过几次了,但都没有中,这让师弟深感“压力山大”。


“现在各种项目虽然很多,但青年人申请国家层面的科研项目,确实挺难的。”胡振华坦言,青年科技人员刚开始工作,有的研究方向不一定特别明确,有的想法比较“天马行空”,加上经验、影响力缺乏,一时难以得到科研资源的支持。


因此,很多科研单位、高校都存在着一个现实情况:青年人在最初工作的几年里,往往还是跟着比较成熟的老师做项目,也就是业内俗称的“大老板”,鲜有机会独立承担科研项目,自主开展个人感兴趣的科学研究工作,想发个文章,出个差,甚至复个印,都得找“大老板”要钱。


2013年开始,胡振华所工作的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一种新的尝试,在自主研发经费中设立了青年基金专项,专门为处于科研起步阶段的青年科技人员提供“第一桶金”。


“我们发现,最需要经费的其实是年轻人,只有在年轻的时候,钱才叫钱。”复杂实验室综合办公室主任闫研说,这笔钱虽然不多,每年只有50万左右,但已经基本能够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自由探索,为他们确立自己的研究方法提供项目载体。


胡振华是做新型成像技术的,实验经常需要买一些设备。但如果申请国家项目,就需要把要买什么设备提前写进预算。但是这个领域更新很快,可能等到立项,设备早就升级换代了,这时候又要重新打报告申请,程序非常繁琐。“基本上,国家的项目,报了什么就得做什么。”


在这个情况下,胡振华申请了实验室的青年基金并成为第一批受资助者。“所里的青年基金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有什么新的灵感、思路,都可以去尝试,很适合我们这些想法比较多的年轻人。”


此外,国家科研项目不允许支付人头费,这也让信息领域的科研人员频频遇阻。“信息口的人头费很高,有些项目基本全靠人堆。”闫研坦言,有的老师手里虽然有几千万的项目,却发不出工资,只能到处去找横向项目补窟窿。


但自动化所的青年基金只要申请者的研究方向与实验室大致相关,它就不会管你把钱花到哪里去,只要符合财务规定,得到资助的人可以用这笔经费做任何想做的事,包括出国访学,会议交流等。


事实证明,这笔“小钱”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几年下来,共有67名青年科研人员得到了资助,他们利用这笔钱,取得了初步的科研成果,确立了自己的科研方向,更经历了从项目策划、申请书撰写、项目开展到项目结题的全流程训练,为未来承担更高级别的项目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自动化所青年基金实施期间,约一半像胡振华这样的年轻人不久之后,就成功申请到了国家基金委的项目。


“青年基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万元的科研起步费用,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让青年人能够更坚定地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念,树立科学研究的自信。”胡振华说,“有了这个从0到1的机会,我们才有可能从1走到5,走到10。”


原文转载自科学网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

-END-

专 · 知

人工智能领域26个主题知识资料全集获取加入专知人工智能服务群: 欢迎微信扫一扫加入专知人工智能知识星球群,获取专业知识教程视频资料和与专家交流咨询!


请PC登录www.zhuanzhi.ai或者点击阅读原文,注册登录专知,获取更多AI知识资料

请加专知小助手微信(扫一扫如下二维码添加),加入专知主题群(请备注主题类型:AI、NLP、CV、 KG等)交流~

关注专知公众号,获取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

展开全文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