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 发布《智慧城市本体2.0》
【报告引言】
目前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15 年首次尝试定义智慧城市本体 (SCO 1.0) (Komninos et al., 2015)。在这项工作的框架内,开发智慧城市本体的目的是评估智慧城市应用程序和电子服务。基本假设将软件应用程序和电子服务的有效性与其本体联系起来,特别是它们在整个智慧城市本体中的位置。因此,SCO 1.0 的目标是定义智慧城市应用本体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个版本(SCO 1.1)是在 2018 年开发的,对类进行了微小的更改,但它没有发布并保留在我们实验室内部使用。
自从首次尝试建立 SCO 以来,智慧城市领域的许多事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发生了变化。可以说,目前,我们对智慧城市景观、提议和使用的术语系列、它们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此外,用于开发本体的平台和框架的工作也取得了进展,我们现在处理更精细的高级本体来设计特定领域的本体,例如 BFO、DOLCE 等。
SCO 目前的工作和发展延续了 2015 年开始的努力,集成和重用了许多初始实体(类、对象属性、数据属性),但也存在一些重要差异。最重要的区别在于 (a) SCO 开发的目标和 (b) 使用基本形式本体 (BFO) 作为高级本体为智慧城市开发特定领域的本体。继续这项工作的动机是智慧城市社区对智慧城市本体的兴趣,我们收到了许多要求提供 SCO 1.0 的 owl 文件以用于各种其他实验和评估,如除了有关智慧城市的大量出版物外,还可以在有关该主题的文献中找到为数不多的作品。
SCO 2.0 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智慧/智能城市景观;识别主要组成部分和过程、用于描述它们的术语、它们的定义和含义;阐明与智慧城市不同维度(主要是物理、社会和数字维度)整合相关的关键过程。此外,我们有两个具体目标。首先帮助研究人员和智慧城市开发商确定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改善城市提供的数字基础设施和电子服务的领域。智慧城市通过整合数字和非数字城市元素而发展。确定数字化转型的原始领域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以优化资产和设计创新的电子服务。其次,为更广泛的智慧城市本体工作提供一个框架,从而使该领域的研究人员社区形成完整的 SCO。
智慧城市正在成为 21 世纪城市设计和发展的标准模式,而 SCO 是该模式的知情使用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支柱,该模式由工程、社会科学、和信息技术。
SCO的一项重要贡献是揭示城市数字和非数字维度之间的联系,并通过部署数字服务、数据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的物理和社会空间;通过考虑城市物理和社会空间的动态并揭示进一步部署的领域的数字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