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宣布成立一周年!院长周志华:培养有源头创新力的人才

2019 年 3 月 8 日 全球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多所高校纷纷发力,布局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依托特色优势,相关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2018年3月,南京大学正式下文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由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周志华兼任院长。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一年过去,人工智能学院发展态势良好。未来南京大学针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有一整套培养计划,目前都在进展之中。

    首批招收80名本科生

今秋约40名研究生将入学


去年,南京大学通过“综合评价+全国统考”形式招收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80人,首批学生已于去年9月正式入学。今年,学院拟招收硕士研究生35人,博士研究生10人。周志华接受人民网专访时介绍,招生公告一经发布,就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学生报考,其中包括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以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今后南京大学还将在考虑各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稳步增加学院本硕博的招生名额。


周志华院长

据了解,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那么为何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之外还要单独增设人工智能学院?

周志华表示,人工智能是由计算机学科长期发展孕育而来,经过60多年发展,已形成庞大的知识体系。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精英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坚实的数学、计算和软件基础,以及全面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同时应有很强的分析建模能力。这样的知识体系就决定了必须经过长期专门培养才能产生。由于目前计算机系的教学体系必须同时兼顾计算机学科的众多专业分支,相对比较“宽”,难以很好满足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面向人工智能学科特点构建新的培养体系,应该是更为有效解决方案。

大一学生在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学习

“高考志愿填报本专业,是因为人工智能是当下最前沿的学科,有着蓬勃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人工智能可应用于各行各业、可引领新的技术革命等特点,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 该院首批本科生张博接受采访时说,很高兴能进入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让世界更加美好。


搭建全新AI课程体系

   数学基础是关键

 

目前,该学院结合自身优势,设置了两个培养方向,一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另一个是智能系统与应用。周志华指出,人工智能的学科范畴很大,而在南京大学以往的课程体系下真正能够专门用于讲授人工智能的专业课时很少。2016年,他承担了南京大学关于“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的本科教改项目,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内涵、需求、规划、课程形成等进行了深度探索。


而今,南京大学针对人工智能的课程规划做了一个完整的梳理,规划了一整套全新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被问及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该院本科生杨旖纯介绍,上学期主修了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其中,院长亲授了人工智能导学、人工智能企业实训两门课程。此外,她和同学们在学院的学生实训基地进行了富有收获的实践学习,深感受益匪浅。


大一学生在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实训基地体验产业应用中的人工智能新技术

从该院上学期的课程表来看,数学类课程在整体课时安排上占比很高。对此,周志华解释,人工智能解决的通常都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很好定义的、带有不确定性的问题,所以,怎样把问题抽象出来是关键,如果没有良好的数学能力,可能很难做到这件事。此外,人工智能从技术到实践,最终要变成程序、软件才能够发挥作用,所以扎实的计算、软件功底和分析建模能力也很关键。

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京大学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周志华为首的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团队。其中,院长周志华是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是在人工智能相关的五大主流国际学会均获得学会给予会员最高荣誉“Fellow”的全球首位华人学者,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两大综合性顶级国际会议均担任程序主席的全球首位华人学者,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青年骨干教师俞扬去年入选IEEE两年评选一次的国际“人工智能10大新星”,是本次国内高校唯一的入选者。这支团队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并且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有深入的思考。


           打造一流教育

培养有源头创新能力的人才

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学院致力于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学术重镇和人才高地。

“人工智能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我们需要有源头创新能力。”周志华表示,学院对于专业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源头创新能力、具备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软件基础、全面深入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丰富的应用实践能力。

同时,周志华也指出,这一目标基于现有计算机学科的课程体系或在现有学科培养体系框架下修修补补难以达到,必须根据人工智能学科特点从头建设。本学院为建设符合人工智能学科特点的全新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搭建了学科平台。

“人工智能专业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专业。我们的学生用不着考虑能不能就业,而是应该考虑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如何能够让自己掌握更好的专业知识,具有更强的能力。”针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景,周志华表示。

据悉,为支持学院未来发展,南京大学为该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硬件设施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南京大学

内容来源:人民网(李依环 郑溯 齐琦),南京大学

图片来源:人工智能学院

编辑&责编:李嘉豪


广告 &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kellyhyw    

投稿请发送至:mary.hu@aisdk.com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1949年,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是综合研究型大学,格物致知,广博易良,向有学科齐备的传统,涵盖了众多领域,现为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192+阅读 · 2020年5月3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2+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人工智能学习笔记,24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75+阅读 · 2019年12月14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重磅发布|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长三角项目今年正式启动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7+阅读 · 2019年9月2日
国内第一部AI本科教育体系书籍出版!周志华等人著
大数据技术
29+阅读 · 2019年5月15日
学界丨面向未来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现状如何?
大数据技术
9+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Arxiv
20+阅读 · 2019年9月7日
Arxiv
4+阅读 · 2019年9月5日
Arxiv
8+阅读 · 2019年3月21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192+阅读 · 2020年5月3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2+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人工智能学习笔记,24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75+阅读 · 2019年12月14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