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是如何沙漠化的?

2018 年 9 月 8 日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666-内蒙古沙漠化


作者:征战的斯芬克斯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早低见牛羊。”《敕勒歌》里描写的蒙古大草原,令人心驰神往,也确实在漫长的历史上支撑了很多草原游牧民族的生存与生活。


然而今天的内蒙古大草原已经大大退化,很多地方产生了沙漠化的迹象,甚至通过风的传播对华北平原的生态都造成了影响。


辽阔北方的一面与另一面


内蒙古的沙漠化,原因有很多。人口密集造成的过度放牧、耕地开发、矿业开采等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简单地种植单一植被,也远远无法解决沙漠化的问题。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内蒙古的沙漠是怎么来的,又该往何处去?



 


生态最脆弱的系统


今天的内蒙古有着众多的沙地和沙漠,连片的草原已经不太多见了。这样的生态环境,让当地人苦不堪言。在这些沙漠的周边,沙漠化仍然有继续扩大的迹象,当地的畜牧业发展基本已经陷入停滞。没有人知道这种生态恶化的现象,会在哪一天终结。


与其说是一条草原脊梁

毋宁说是一条沙带


但熟悉中国历史就会知道,今天的内蒙古所在的地区,在古代被称为漠南,是一片不折不扣的草原牧场。由于和中央王朝的汉族之间隔着一道绵长雄伟的阴山,漠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没有被汉化,保留了大量属于自己的文化和战争方式。双方经常会隔着阴山对望,并且在实力消长期互相攻伐。


平坦的内蒙高原上难得有阴山这样的高山

加上山南的黄河河曲

使山南无论用于畜牧还是农耕都相当优越


很显然,能够和拥有庞大人口及经济体量的中央王朝对抗两千年,内蒙古大草原的生物承载能力也是很强的。当地的少数民族,不仅能够在辽阔的草场上放牧自己的牛羊马匹,还能在这里抓到大量野生小动物,在贸易断绝的情况下也能靠游牧经济自给自足。


一方水土一方人


事实上,即使是在内蒙古草原早期的文明历史上,也已经出现了诸如“控弦之士二十余万”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等到了蒙古帝国崛起的时候,官方的宣传口径甚至已经达到了“控弦百万”之多。


游牧经济的土地单位产出本来就不高,而且还会因为气候和地理的影响具有很大的脆弱性,能够供养这么多值得吹嘘的军队,当时草原的生命力自然不容小觑。


动不动就南下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要数气候对草原植被的影响。


蒙古高原在阴山北坡,地势平缓,来自西北方向的干燥冷空气能够毫无遮拦地扫荡这片平缓的草原。如果这团气流没有带来足够的水汽,那么对于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一道阴山

就分开了农业与游牧的世界

两种生活与两种文明


美国纽约的拉蒙特—多尔提地球科学研究所曾与蒙古国立大学合作,分析了蒙古中西部山脉中的红松标本,发现蒙古曾经有过一段异常的温暖期,而这个暖期正好和成吉思汗南下的时间相匹配。


这其实很好理解,气温升高意味着空气中的饱和蒸汽压下降,空气无法携带充足的水分,也就会导致草原的退化,乃至沙漠化。草原上活不下去,就只能试图向外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了。



人类对此能够做的其实很有限,最多也就是限制放牧的规模,让草原植被的自然生长能够跟上人类消耗的速度。可自然的伟力并不是人类能够轻易抗争的。


异常的热流是草原退化的一种原因,雪灾也可能是。汉武帝与匈奴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也就是李广利远征大宛的那一年,蒙古高原上经历了一次罕见的雪灾,直接断了匈奴人的补给。饥饿的牛羊只能把剩下的草根都吃了勉强充饥。


而这又导致了来年的草场退化,匈奴经济进入了恶性循环。这才让战争的天平快速向中央王朝倾斜。


一场横跨整个蒙古高原

从俄罗斯延伸至中国的巨大尘暴


所以可以看到,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内蒙古高原上,沙进草退的事情是历史上的常态。只是,这种过程从未像今天一样明显和难以逆转。



三个罪魁祸首


现代内蒙古的沙漠化,其实有三个罪魁祸首:集中放牧、土地开荒和矿业开采。


从生态学上来看,人类主导的游牧经济体系其实是在模仿自然界的动植物之间的互动。食草动物在吃完了一片地区的草以后,会自动前往下一个水草丰美的地区进食、繁衍。由于移动并找到新的草场比刨出草根吃要轻松,而草根也会在来年为动物提供新的食物。除非万不得已,牛羊是不会把草斩尽杀绝的。


牛羊怀念着过往的时光


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栖”,其实是人类有组织地指挥动物完成这样的迁移。


但如果人类对草原的承载力出现误判,圈养了过多动物或者始终在某一个地方集中放牧,那就会造成饥饿的动物吃掉了过多草场上的草,最终导致草场无法自行再生,沙漠在这个时候就会趁虚而入,永久地把植物的生存空间挤占掉。


这里已经无法养活这个蒙古包了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辖区为例,新中国建立之后,人口翻了3.5倍,牲畜数量翻了11倍,其实早就超出了草原能够承载的数量。从90年代开始,为了保护草原生态,国家又出台了禁牧令,禁止了牧民逐水草放牧。


这虽然保住了所剩不多的空余草原,却把那些可以用于放牧的草原给毁了。动物年复一年地吃同一片草原上的牧草,已经到了吃草除根的地步,加速了沙漠化的趋势。


你还能认出锡林郭勒大草原?


那如果不放牧,而是把草原改造成耕地又会怎么样呢?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退化似乎又给我们上了一课。


从上世纪末开始,人们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开辟了大量耕地,试图通过农业种植的方式改善草原的生产力,改良当地的经济结构。这个运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明显高估了草原的农业承载能力。


呼伦贝尔-海拉尔河畔的呼伦贝尔沙地

草原所剩的空间不多了


呼伦贝尔为代表的内蒙东部草原,位于半湿润草甸草原,看上去比中西部的半干旱乃至干旱草原要适合做耕地一些。但当地的地下土质主要是沙土,和南方湿润的烂泥地根本无法相比。用来种粮食,很快就会被榨干养分和地下水,从第三年开始就可能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了。而由于供应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不足,退耕之后这里也长不出草,沙漠就很快入侵了。


很多人想学习美国人民的先进模式

但未必有这个条件

也未必能承受这个代价


最后是没有节制的矿业开发。


矿业开发对草原的两件原罪分别是地表植被破坏和断水。在开挖地下矿产的过程中,人类免不了要挖开表面的土层和植被。


曾被央媒重点曝光过的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公司,就在霍林郭勒用几十年时间挖掉了86平方公里的草原,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如果这些矿坑只是简单回填而没有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的话,指望草株自然生长到原来的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矿底本身就是巨大的污染源。


来自霍林郭勒的大坑


另一方面,由于矿产开发需要大量的水冲洗矿壁和产品,草原上的河流往往会被无节制地用到断流。昔日滋养呼伦贝尔的七条大河,如今都已经时断时续的了。草生命力再强,没有水也会快速枯竭,给沙地留下充足的扩张空间。


这还是在情况相对良好的东蒙草原上,要是我们把目光投向西蒙的干旱地区,那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


西蒙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沙漠了

 


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西蒙的沙漠和沙地形成时间更早、规模也更大,沙漠化的程度也已经相当深了。不要以为远在西部边疆,这些地区对内地就没有什么影响。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京津沙尘暴的沙源除了内蒙古东部的苏尼特盆地或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甚至还包括阿拉善盟中蒙边境地区的巴丹吉林沙漠和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尔班通古特沙漠。


隔着1500公里都无法保护京津免受西部沙漠的影响,还有什么能呢?


对于前文述及的西蒙巴丹吉林沙漠来说,事先防治已经没有价值了,人类必须主动出击,通过绿色种植的方式直接和沙漠宣战。植树造林和模拟生态会是很好的第一步,随之才能逐渐吸引自然生物的到来,抢回被沙漠霸占的地盘。


西蒙沙漠紧逼边缘的细小河流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不过植树造林的思路虽好,实际实施起来却有很多问题。比如早期与沙漠的抗争中,人们喜欢按固定间隔种植同一树种。这样种出来的树林整齐划一、养护方便,在短期内确实有沙漠已经得到治理的错觉。但长期来看,这样种树却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


同一树种所需要的养分是一样的,枯枝败叶能分解出来的营养物质也一样,还会因为同一种疾病而死亡。只要这些微妙条件中的一个发生变化,树林就会成片成片地死去,把治沙工程一夜打回解放前。


在环境很恶劣的地方

即使骆驼刺都是靠复杂的生态平衡生存下来

简单粗暴的批量种树还是算了


通过种植物拯救沙漠化是可行的,关键在于设计得当的复合森林。


胡杨林是一种防沙的好树。在这样的荒漠地区,只要有一点点水,就能支撑胡杨林的生长。这种树不仅耐寒、耐热、 耐碱、耐涝、耐干旱,枝繁叶茂地还能抗御风沙。当然,还要配合种植榆树、沙枣、花棒等本地树种,让种植地区的生态系统能够活起来。人工培育几年稳固住局面,随着其他植物和动物的到来,这里就能永久地将沙漠化挡在门外。


如果这些胡杨养护得足够好

可以是另一番景象

(内蒙额济纳旗)


在G7京新公路沿途沙漠化已经比较严重的地区,凯迪拉克携旗下经销商,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北京林业大学(科研支持)、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等机构共同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用特别设计的混交林改善当地环境,发起了“小胡杨计划”。



这些小胡杨,将会带着人类的期待,坚定地在巴丹吉林沙漠站岗,守卫中国的绿色新边疆。在未来,将以这些胡杨混交林为基础,重新恢复巴丹吉林沙漠中曾经绿洲遍布的状态,为这片已经几乎沙漠化的地区带来新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价值。


我们的读者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从昨天,也就是9月7日开始,直到9月9日,你都可以在9:00-12:00在公益项目页领取加倍卡。只要捐款不低于1元,就能获得凯迪拉克的10倍配捐,为绿化京新公路沿途、拯救内蒙-额济纳旗的沙漠化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赶快行动吧。



END

登录查看更多
2

相关内容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地球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第一的类地行星。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是目前发现的星球中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专知会员服务
142+阅读 · 2020年6月15日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57+阅读 · 2020年6月2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周志华教授:如何做研究与写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148+阅读 · 2019年10月9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如何构建一个全面的商业调查和情报体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8+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如何完成一篇有效的英文写作
中科院物理所
6+阅读 · 2018年4月13日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20+阅读 · 2017年7月10日
娈童者:所幸 生在这里
博望志
11+阅读 · 2017年5月17日
Object detection on aerial imagery using CenterNet
Arxiv
6+阅读 · 2019年8月22日
Augmentation for small object detection
Arxiv
11+阅读 · 2019年2月19日
Arxiv
5+阅读 · 2016年10月24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如何构建一个全面的商业调查和情报体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8+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如何完成一篇有效的英文写作
中科院物理所
6+阅读 · 2018年4月13日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20+阅读 · 2017年7月10日
娈童者:所幸 生在这里
博望志
11+阅读 · 2017年5月17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