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粪便里首次发现多种塑料!白色污染终让人类自食其果?

2018 年 11 月 7 日 科学出版社

塑料垃圾充斥整个世界。图片来源:pixabay


塑料自从发明以来就充斥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们被当做垃圾处理后会分解成微小的“塑料颗粒”。无论是深海还是高山都能检测到这些颗粒的存在。最新研究告诉我们,这些颗粒还存在于人类的粪便中。


撰文 | Robbie Gonzalez

翻译 | 甘立

审校 | 杨心舟


此时此刻,地球上正有大量塑料垃圾被源源不断地倾倒在海洋中,每年总量约有800万吨。这些塑料一旦落入水中,除非被冲上岸,不然最终都会被分解成碎片。其中最小的碎片宽度小于5毫米,我们称之为微塑料”(microplastics)。微塑料的归宿有很多:有的漂浮在阿拉斯加州大小的塑料碎片环流中,在太平洋中打转;有的则沉入水中,根据密度不同分布在不同的深度区间,遍布在全球海水中;还有一些被鱼和贝类等海洋生物摄入,进而被其他动物(如鸟类和人类)间接摄取。


从生态学角度看,这一切简直是一团糟。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食物网的微塑料渗透甚至还引发了胃肠病学家的担忧。如果微塑料侵入了我们吃的食物,那么它们也可能侵入我们的胃和肠道。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浓度越来越大。尽管食物链的这种性质明确表明人类内脏中含有微塑料,但之前还没有人用系统科学的方式探讨这个问题。


2018年10月22日,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胃肠病学会议上,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在全球一小部分受试者的每份粪便样本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成分。“日常生活中,塑料无处不在,人们有很多途径接触到塑料。”维也纳医科大学胃肠病学家Philipp Schwable说。他在互联网上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领导了这项研究。然而,他并没有想到每份粪便样本都呈阳性这个惊人的结果。


日常生活中,塑料无处不在。图片来源:pixabay


这项实验测试了来自八个国家的八个项目。被试者来自的国家有:奥地利、意大利、芬兰、日本、荷兰、波兰、俄罗斯和英国。每位志愿者都在捐赠粪便前一周记录饮食日记。他们把粪便放在玻璃瓶内,用生物危险品袋包装,然后用标有“B类生物物质”的纸板箱寄到奥地利环境署进行分析。这在同类研究中开创了先例。“也许是因为这项工作要和最不令人愉快的东西打交道的缘故。”Schwable说。另一个原因是,这项工作需要医生与分析化学家的通力合作。后者使用一种名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微光谱”的方法检测粪便中的微塑料成分。


每位被试者大便样本中的塑料成分都呈现阳性。涉及的塑料有:聚乙烯(塑料袋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塑料瓶盖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即PVC,塑料管的主要成分)等。事实上,在研究人员测试的十种塑料中,有九种都在人体中被检测到。研究人员发现每四分之一磅(约113克)的粪便中就含有20颗塑料微粒。


该项研究结果催生出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微塑料是如何进入大便的?它对人体是否有害?


由于参与研究的受试者较少,摄取微塑料的方式又众多,研究人员很难给出第一个问题的解答。“无论我们在哪里寻找微塑料,我们都能找到它。”伦敦国王学院Stephanie Wright说。Wright与这项研究无关,他研究了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饮食日记表明,在所有被试者(都不是素食主义者)中,有六人在采集样品前一周食用过鱼类。所有被试者都食用过塑料包装的食品,并使用过塑料瓶喝水。它们粪便中的微塑料究竟是来自海鲜、塑料包装还是其他东西(所有食物中都含有微塑料,即使是啤酒或者食盐)尚不明确。“现在我们知道粪便中存在微塑料,我们也知道如何检测它。我们的目标是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包括招募更多被试者。”Schwable说。


海洋生物在塑料灾难中首当其冲。图片:JOHN JOHNSON, ONEBREATHPHOTO.COM


Wright说未来将借助技术手段,观察尺寸更小的塑料微粒。在微塑料分析中,Schwable和同事使用的显微镜法很常见,但这不能检测宽度小于20微米的颗粒。这种颗粒与人类皮肤细胞尺寸相当。Wright说,另一种名叫“拉曼光谱”的方法可以解析小至1微米宽的微塑料


同理,我们也很难说微塑料对人体到底有多大危害,因为我们从未做过人体微塑料毒性研究。动物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以渗入生物的血液、淋巴系统和肝脏,所有这些都存在于内脏中,对动物器官、肠道和激素调节产生潜在的有害影响。


这项研究清楚表明,微塑料已经渗入全世界海洋,并已然侵入许多生物体,也包括我们人类。


原文链接:

https://www.wired.com/story/your-poop-is-probably-full-of-plastic/



本文来源:环球科学ScienceAmerican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推荐阅读


主编:江桂斌,刘维屏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10

ISBN 978-7-03-054637-1

责任编辑:朱  丽  杨新改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效应及其控制技术原理和方法的学科。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化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规模、国家目标和国际影响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环境科学的主流与核心组成部分。


本书邀请我国环境化学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撰稿。作者队伍中包括了30多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且所有作者均是在环境化学一线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并具有深刻见解的专家,他们的论述能够反映和代表我国目前环境化学领域的工作特色和主流发展趋势。


本书内容丰富、前瞻性强,可供环境化学、环境工程以及地学、材料、公共卫生、农业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政府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延伸阅读:人类一年吃下多少微塑料?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 环境化学前沿


(本期编辑: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你的来稿

与科学相约 | 科学出版社征稿启事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AI创新者:破解项目绩效的密码
专知会员服务
32+阅读 · 2020年6月21日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0年3月6日
【学科交叉】抗生素发现的深度学习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3+阅读 · 2020年2月23日
印度首次挑战登月告败,一步之遥≈多大差距?
人工智能学家
4+阅读 · 2019年9月7日
浅谈外泌体抑制剂——鞘磷脂酶抑制剂GW4869
外泌体之家
8+阅读 · 2018年12月19日
AI情绪识别技术背后:一场悄然来袭的“暴政”
大数据文摘
7+阅读 · 2018年10月11日
Do RNN and LSTM have Long Memory?
Arxiv
19+阅读 · 2020年6月10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10月5日
Physical Primitive Decomposition
Arxiv
4+阅读 · 2018年9月13日
Mobile big data analysis with machine learning
Arxiv
6+阅读 · 2018年8月2日
Zero-Shot Object Detection
Arxiv
9+阅读 · 2018年7月27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相关论文
Do RNN and LSTM have Long Memory?
Arxiv
19+阅读 · 2020年6月10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10月5日
Physical Primitive Decomposition
Arxiv
4+阅读 · 2018年9月13日
Mobile big data analysis with machine learning
Arxiv
6+阅读 · 2018年8月2日
Zero-Shot Object Detection
Arxiv
9+阅读 · 2018年7月27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