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品负责人,该如何做好团队的引领者

2018 年 1 月 7 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朴老师

作者:朴老师

全文共 3455 字,阅读需要 9 分钟


———— / BEGIN / ————


如果在这家公司不是有你,我可能早就走了。

——来自一位技术同学


上面是最近开总结大会后,一位之前经常怼我的技术同学说的一句话。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碰见说话不经过大脑的人,或是遇到因责任不清晰而导致各种相互推诿的事情,作为产品经理,更多的是无奈与无力,一时之间也无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最终只能任由发展,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成为背锅侠!


那么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实例,你作为产品主管或是负责人、或者仅仅是产品经理,如何引导团队成员去思考一个问题,以此来达到对问题的共识,形成一致的目标,最终来解决问题!


实际例子:


成员A:朴老师,APP新版本我测出来一个问题,描述balabala,你看一下是不是要解决!(说了句没头没尾的话,没有解决方案你来说个啥)


我:没听懂,你把所说的问题,以及对应的机型拿过来,演示一遍。

成员A:我回去拿一下~(做事不全面,细节问题很明显)


2min过后…


成员A:朴老师,你看这个问题,是这样balabala,我觉得是个问题,来和你确认一下!


我:我问你,你觉得这个问题该不该改,是现在改还是放在之后改。(我想引导他思考一下)


成员A:我也不太能拿得准,我和技术确认了一下,我觉得应该要改。(你都不确定,就直接找技术要去修改?你不是逗我?解决方案呢?)


我:…….(听到这里,我都要气死了)


我说你看问题就不能全面点,你为啥觉得要改、怎么改,理由是什么,你有考虑过开发时间么!我们从实际分析一下:


第一,我们今天要发布上线,现在已经是下午16:00了;(从时间角度来分析紧急程度)


第二,改这个问题,要连带改动10处功能,虽然问题不大,但改动完成至少需要半天,你、我、测试再确认一遍还需要半天到一天,也就是说,我们至少需要延长1天,多则2天来发布,而且我们不能更好的保证质量;(从范围角度来分析产品质量)


第三,这个问题根本不在本版本需求开发、bug修改范围之内,最多算是一个体验问题,而且当前用户并没有对这块功能提出疑问,或者不会造成特别的失误;(从问题的本质上做区分)


第四,假定我们提出要修改,你觉得技术同学会给我们改么!再假定,他们给我修改,那必然会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你觉得他们心里一点意见都没有?(从人文关怀角度分析)


第五,改动这个问题,相同的地方有10出,和这10处相关的功能,比如:XXX功能,是不是也要修改,这样才能保证功能体系的完整,别只改动了一个头,尾巴就不管了!(从功能延展角度来分析)


成员A:是我考虑欠缺了,没想这么多!(真的,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你就是太想当然)


我:你不仅是想的太少了,而且还没记录这些问题。我得承认,你说的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你说的这种问题这几天最少反馈3-4个类似的,我看你的给我的报告也没有写进去,实际情况是啥我也不清楚,所以你得回去重新整理,重新给我个报告,把问题写清楚!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能明白:这就是思考和不思考的结果。


那么,如何引导团队成员思考呢?


一、要学会理解、学会犯错


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很自信,殊不知这种自信是茫然的,多是自我感觉良好,而在多数人的眼中是根本不达标的。


无论我们身处什么岗位,我们交代给或者说对接给他人的工作,他们总是会掺杂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偏离主要的战略方向,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多去理解,找到歧义的关键,切中要害,才能发力。


而犯错应该是良性的,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每个有心的人都想通过工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以此来获得赞誉和自信,我们应该鼓励这种行为。


可就初期而言,这种彰显,基本上对战略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对于产品的理解程度不同,你所能想到的结果也不同。


所以,犯错的意义是让他更好的了解当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这种问题给产品或是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这样在后期才能形成一致的目标。


如果犯了错,还不改,还到处甩锅,那就是人品问题!这种人趁早远离。


举个例子:


团队一个成员,在一次沟通中无法认可我的意见,想要自己做点成果出来(我估计他觉得我是在压着他),虽然我知道他这样不会带来很好的效果,但是我顶着上面的压力,选择按照他的实现方式,来做一个版本看最终效果。


实际结果和我预期一样,数据不升反降,于是,我在版本上线后的两周重新上了一个版本,将数据提升回去。


最后,我们部门内部对此讨论了一番,我也把之前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1. 你的改动虽然出自好心,但是用户没有买账,太想当然的做事,结果说明一切。因此你需要提升一下场景设计的理念,多分析实际情况再来提方案;

  2. 版本重点不在你的方向上,而你只关注于这一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你的全局意识有所欠缺。加强产品全局观,需要了解公司战略方向、商业价值、业务逻辑,搞清重点,然后去收集可以支持你方案的观点,让别人信服;

  3. 后续跟踪做的不好,既然你想做事,那就要做全面,你的东西,你不去负责,还等着别人来背锅?这就是做事的态度,你既然想承担,那就必须给出态度,否者根本得不到别人的肯定。


自此,他在工作方面逐步加强了思考,讨论问题也更加的谨慎,也能够和我一起完善数据的处理工作。


二、要学会引导、学会思考


我见过一些产品经理,自己很牛掰,但总是抱怨团队不给力,成员的思想和公司的战略不再一个频道上,导致产品做出来不理想,自己也无能为力。


归根结底的问题,就是在于:你想你的,他想他的,缺乏共性的交流,所以目标不一致。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引导团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起到引领的作用。


1. 引导团队,达成一致目标


自己理解,也要让别人理解。


领导的理解>你的理解>团队的理解>用户的理解,而我们最终是要让用户理解,所以你的将你所理解的战略思想,通过产品的开发,逐步拆解成不同使用群体所能接受的东西。


这也可以说是“共情”能力或者说“换位思考”能力。


因此,你需要做些日常的工作。文档、会议、email、用户回访、日常沟通等方式,要将产品愿景传达给各个群体,从近到远,确保理解上不存在偏差。


曾经我试过,减少沟通,产品最终返工现象十分严重,bug率也居高不下;通过部门会议、产品评审、晨会等多种方式的沟通,可以将项目进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甚至是提前。


2. 自己思考,也要让团队思考


产品经理不去思考,那就跟咸鱼是一样的。


一个渴望进步的产品人,都是会经常思考的,这点我从朋友圈、论坛,一些产品经理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自己经常的思考,可以提升自己的上限,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产品专家。


当你可以影响一个团队思考,那就能全面提升产品的上限,带领一个团队,发挥最大价值,因为一个人的战斗永远比不上一群人的战斗。


现在在我看来,做好一款产品,一个产品经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当整个团队愿意真心的为此付出,思考未来的路、思考自己如何做的更好的时候,这样的团队才有凝聚力,产品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多余的方法不说,但就我自己所在的公司,我会让每一个成员,在周三的产品分享会上,用1.5个小时时间,来做3件事:


  1. 分享一件自己最近有趣的事情;(活跃一下气氛)

  2. 分析一款自己喜欢的产品;(提升产品分析思维)

  3. 带领团队对产品近期工作进行讨论和总结记录。(产品复盘和总结)


好不好,不作评论,不过通过这种方式,确实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每个人都愿意提前准备,每个参与者都愿意记录一些内容,这点对于我来说,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最近听过三句令我比较感动的话,分享给大家:


  1. “如果在这家公司不是有你,我可能早就走了”——来自一位技术同学

  2. “朴老师,你不在我的问题都不知道问谁好,也真难为你每天听这么多反馈(牢骚)”——来自一位销售同学和一位运营同学

  3. “你是我见过这么多产品经理中,最够负责也最够钻牛角尖的,和你一起工作很开心”——来自COO


今天分享到此为止喽,希望2018每个产品、运营同学都能大有发展、鹏程万里!


———— / END / ————


作者:朴老师,项目型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主做ToB移动办公软件,爱思考、爱学习,爱交流,欢迎各位留言建议。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简称为 PM)是指,定义1:在公司中,针对某一项或是某一类的产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人,主要负责产品的需求分析、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工作;定义2:是针对某个产品,贯穿其生命周期,没有行政权力的全面负责人。一般来说,产品经理是负责并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按时完成和发布的专职管理人员(某些公司有专职的项目经理完成)。他的任务包括倾听用户需求;负责产品功能的定义、规划和设计;做各种复杂决策,保证开发队伍顺利开展工作及跟踪错误等,总之,产品经理全权负责产品的最终完成和后续迭代
专知会员服务
144+阅读 · 2020年6月15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阿里技术专家:优秀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51CTO博客
8+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产品经理们,好好琢磨产品定位吧
产品100干货速递
7+阅读 · 2019年6月4日
产品总监如何管理团队,搭建一个强大的队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7+阅读 · 2018年12月19日
怎样用声纹识别,提升智能硬件产品的用户体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6+阅读 · 2018年8月27日
一篇文章读懂阿里企业级数据库最佳实践
阿里巴巴数据库技术
5+阅读 · 2017年12月20日
有了场景和画像才懂用户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6+阅读 · 2017年8月26日
Deep Co-Training for Semi-Supervised Image Segmentation
Arxiv
3+阅读 · 2018年11月12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10月5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6月8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阿里技术专家:优秀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51CTO博客
8+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产品经理们,好好琢磨产品定位吧
产品100干货速递
7+阅读 · 2019年6月4日
产品总监如何管理团队,搭建一个强大的队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7+阅读 · 2018年12月19日
怎样用声纹识别,提升智能硬件产品的用户体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6+阅读 · 2018年8月27日
一篇文章读懂阿里企业级数据库最佳实践
阿里巴巴数据库技术
5+阅读 · 2017年12月20日
有了场景和画像才懂用户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6+阅读 · 2017年8月26日
相关论文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