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健身「拼练时代」,ClassPass会成为下一个Uber吗?

2022 年 8 月 2 日 36氪

或许,在中国健身行业,一种新范式正在诞生。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毫无疑问,“对抗风险”是中国健身行业眼下最要紧的事情。
历经跌宕的三年,疫情带来的“一体两面”愈发明显。人们囿于家中,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国家政策层面上鼓励全民健身。与此同时,众多健身企业也被拷问着生存能力。特别今年以来,国内大型健身房管理层集中性地突发变动,中小工作室在疫情反复中求生。
这种局面下,直播流量成为获客新大陆;现金流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健身教练朝着网红的方向发展......不管承认与否,“变革”已然行业主旋律。
ClassPass便是这首变奏曲的一部分。2019年,这个全球最大的运动、丽人、休闲场馆一站式预约平台,携新模式从大洋彼岸落地中国健身业——消费者可以无须办理会员卡,在不同场馆的不同项目间按次消费。
2021年是个分水岭,或许是在蓄力,ClassPass此前都很低调,但从去年开始,这家品牌挺进的步伐开始加快,不光在北京、上海集纳了更多场馆,牢固自身于一线健身市场的地位,还陆续高调进军杭州、深圳和广州市场。此外,除了与大量精品健身工作室合作,ClassPass也和诸如威尔仕、古德菲力等大型老牌健身连锁展开接洽。

一场线下健身的变革正在悄悄进行着。

健身进入灵活时代

疫情改变了健身的一切,确实如此,也不尽然。
起初,线下健身行业陷入停滞,主打线上的居家健身迎来爆发,而疫情并未从根本上大规模塑造线上健身的习惯,随着长期“家里蹲”的不适和疫苗施打率的上升,人们正在走出家门,健身环等“疫情宠儿”失宠。 
行业报告中也证明了这点。根据最新的Gymsquare《2022中国健身行业报告》(以下简称“健身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健身房活跃用户总量为2420.2万,与2020年的2340万相比,活跃健身房用户有所增加,增幅为3.4%。

经历中场休息后,消费者回暖已然大势所趋,但仍面临着重重挑战。从业者想要抓住人们的心,就要觉察大环境的一些重要改变。
“习惯性省钱”是最明显的变化。当代消费者越来越精打细算,一方面是在不确定下安全感缺失,比如为避免承担财务风险,一次性预付大量金额的消费行为减少,另一方面,疫情间接促使消费者变得理性,专注当下,对自身需求有更明确的认知,更注重产品服务的性价比日趋主流。
这种情况下,传统健身会员模式未免有些吃力。许多人购买长期会员的初衷,都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不过大多会在一段时间后因大事小情逐渐倦怠,最后沦为“澡堂会员”;又或者只对某些课程/某位老师感兴趣,但碍于规定须支付全价。
不菲金额对比低利用率,难免心生后悔,对健身房渐生抵触。换句话说,让消费者按需消费,觉得物有所值,才是长久之道。在健身报告中,“单次付费”已跃居第二大付费形式,占比36%。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越高的群体,越倾向单次付费。
预判了这种趋势,在单次付费的基础上,ClassPass衍生出了点数制——一种根据课程项目的动态调价的制度。具体来说,消费者预定一节课,先要在平台付出相应的点数,平台再将点数折算成具体金额给到健身房,“汇率”根据实时情况调整。

来源:ClassPass小程序
“你可以提前有个心理估值,比如同样酒店游泳、精品健身工作室的体验课,与某些平台相比,ClassPass还是很划算。”阿菲说道,“有时候就像包场五星级景区,门票则是活动价,也没有隐性消费。”
阿菲是一名90后,打小就各种热衷各种运动的她,在成为小红书博主后,更将“运动”视为一种内容输出方向。尽管收入良好,但仍保持着相对节俭的生活风格。
此外,“多元化”是阿菲成为ClassPass忠实用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传统健身往往是“例行公事”,而年轻人大都讨厌一成不变,这就使得健身本身难以长期坚持。事实上,有47.3%的健身房用户不只在一处场所消费,47.2%的用户不只参与了一种健身项目。
为了留住年轻人,健身房和健身工作室开始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因为平台属性,ClassPass更是天生优势。截至目前,它提供了健身房使用、瑜伽、普拉提、CrossFit、单车和拳击等数十种运动项目,也会随时补充时下最新的流行课程,像是飞盘、壁球和网球。
ClassPass部分合作伙伴 来源:ClassPass官网
阿菲谈到:“不用购买多个会员,就可以同时在多个场馆长期上课,不少还是招牌课程和明星教练。”
“我经常使用ClassPass找找看哪里可以运动。”阿菲继续说,“使用它的这两年,我整个人瘦了很多,变强壮了很多。”在她的小红书主页里,照片上的腹肌肉眼可见。
“多元化”的现象,也反映了一种健身观念的转变——短期内改善体型不再重要,运动只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环。此种变化下,“健康”的定义愈加宽泛,凡有益于身心灵的活动,都可以算作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这同样是ClassPass的目标所在,抛开运动健身场馆不说,SPA、美甲美睫、康复拉伸等也是他们的合作对象。“这里有很多美容美体的项目,又不用打电话沟通预约,选好时间到点去就行。”阿菲感慨说,“ClassPass越来越让我舍不得了。”
过去,运动健身在国内没什么讲究,也算不上流行时尚,更多是千篇一律的“活动”:学生们在体育课上集体跑步做操;中老年人则是结成小团队,散步、打太极和跳广场舞。伴着经济发展、消费繁荣,各种新兴项目涌入人们的视野,运动的内涵超越了健康,还代表了个人品味与生活态度。互联网的到来,将这种风气从富裕阶层吹向了更多群体。

好比打造了一家“大众健身自助餐厅”,ClassPass的出现,更使运动健身进一步“低门槛、多样性和随时随地”,让人们真正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生活。

与线下健身从业者一起做蛋糕

运动的价值不仅仅在兴趣与健康,还有丰富社交的目的。疫情期间活跃的飞盘、陆冲等,同样印证了这个逻辑。
“刚来上海的时候,ClassPass一下帮我打开了社交渠道,从他家的线下活动中,我结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不仅如此,阿菲还将ClassPass视为一种社交方式,比如2021年七夕,阿菲便约过朋友去画室画肖像。
在阿菲的带动下,身边的朋友渐渐成为ClassPass用户。“我都邀请60多个人了,我妈也包括在内。”
对健身房来说,阿菲无疑属于高价值用户,原因很简单——获客拉新。
“前些年我做设备供应商,不接触C端用户,如今往服务商转,发现机构的最大痛点就是获客。”一位健身从业人士告诉36氪。
上世纪90年代,全球减肥热席卷国内,中体倍力健等商业健身房接连出现,拉开了健身产业的序幕,2010年代,脱胎于大型健身房的中小工作室萌芽,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因健身房高运营成本的特性,需要充足现金流保障运营,预付费制得以主流。
然而,这种模式慢慢走样,“唯销售论”变为主导,卖单续单的手法越发僵硬,顾前不顾后,健身房陷入“办卡、扩张、倒闭、维权”的循环。行业形象在网络的放大下受损,政策方面亦作出“办卡冷静期”等规定。

以牺牲体验为代价,给本就不成熟的行业蒙上了阴影。随着租金、人力和装修等成本逐渐提高,获客难度更日益加大。特别这两年,疫情又让中小工作室风险剧增。
葛佩琦是上海SUPERMODELFIT女性塑形健身工作室的创始人,在此之前,她是一位国际知名模特,2014年回国后,因找不到令她觉得满意的健身房,遂自己开办精品健身工作室,主打女性塑形和友好的生活方式。
经历过疫情后,葛佩琦感触良多。“非常遗憾,其实好的工作室有很多,但活下去并不容易,尤其做精品,首先管理者本身需要有够高的品味和经验,付出更高成本去体现和维持住‘精品’的服务,必须配有高素质人才和国际教练。但最最重要的是想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品牌是否可以满足,找到自己独特不可复制的一面。”
2016年,SMF开始与GuavaPass(2019被ClassPass收购)合作,流量是最直观的成果。在葛佩琦的记忆里,ClassPass每个月都能提供不小且相对稳定的流量。“300~400人左右,差不多是我们团课总席位的10%~20%。”
SUPERMODELFIT场馆图
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健身房老板没理由不欢迎大量“散客”加入,不但能提高每堂课的总收入,而且提高了教练、场地和器材设备的使用率。
何况ClassPass用户普遍见识丰富,各种工作室都有经历过,因而“他们的反馈也是很重要的财富”,能有效帮助经营者调整方向。
帮助健身房增加稳定收入是ClassPass最大的任务,然而,它还有个极具吸引力的点,就是“营销”。
健身报告中,“朋友介绍”是用户选择健身房最看重的因素,朋友背书能带来营销不具备的影响力。诸多从业者也表示,转介绍的获客效率最高。尤其信息爆炸的年代,公域信息五花八门,注意力容易缺失无法聚焦,因而私域营销变成重中之重。
与同为健身相关的某些品牌社群相比,ClassPass用户群具有高社交属性。以北京群为例,每周互动频繁,36氪观察到,除了分享场馆、运动体验和健身心得外,还偶有行业讨论。
“与腾讯合作做完用户洞察后,发现我们的用户以女性为主,教育和收入水平普遍较高,所在行业基本是媒体、广告、市场咨询等,这些人通常有文艺时尚的标签。”
ClassPass中国区负责人王洁玮进一步解释:“她们本身就算KOC,个性比较活跃且有示范性,是朋友们的效仿对象,当他们加入ClassPass后,我们的用户群就会自然而然的良性生长。”
高素质的用户群,使ClassPass在私域天然占优,用王洁玮的话来讲“做社群并没特意花太多精力”。
除了口碑,线上平台营销也左右着消费者的选择,但因运营成本不低,很少有中小健身房绰有余力,这恰恰是ClassPass的专长所在。
ClassPass向36氪透露,他们有很多KOL用户,不乏与诸如钳钳妈阿曼达呀、刘逗逗等百万级粉丝以上的头部KOL合作过多次。这些KOL会去场馆探店拍摄Vlog,尽管初衷是推广ClassPass,但实际上也会带动场馆在社交媒体打开知名度。
他们同样会在自有的微信公号等渠道上,为合作场馆增加曝光度。“毕竟ClassPass自己不提供健身课程和产品,而没有任何一个营销可以脱离产品、用户。”
此外,ClassPass还会与lululemon、Allbirds、MAIA ACTIVE等第三方品牌做线下联名课程,同时也借机推广了ClassPass的线下场馆。
收益是营销效果最好的证明,据ClassPass数据,与其合作较好且课程较丰富的一些场馆,单个场馆单从ClassPass用户端的月收入就能达到10万以上。
“我们希望健身房能专心做产品、服务,由ClassPass来帮他们做推广和品牌,这些目前全都是免费的。”王洁玮接着说,“我们唯一要求的,就是健身房提供一部分课程席位 。”

在外界看来,ClassPass和场馆的这种合作存在矛盾,某些场馆不希望用户始终通过第三方平台预约,因为这会和自家会员体系存在冲突。
对此,葛佩琦表示不太在意,“你要有取舍,人家给你流量,你又要转化,天底下没这美事。”她认为,平衡的关键点是调整自身的价目表,在高频情况下,让办卡更为合适。
“其实,ClassPass对这种行为也有设限。”葛佩琦说。
站在工作室的角度,点数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其定价权。点数可以理解为ClassPass的平台专属货币,不同的工作室品牌、地点、时段、上座率等均会被赋予不同的点数,避免了客流的单向潮涌,以此来达到商家、消费者和平台之间的三赢局面,从而提高整个市场内的场馆利用率。
“我觉得ClassPass很了不起,平台非常有行业价值,通过把所有工作室整合到一起,既能帮工作室获取更多流量,也可以让不同健身爱好者去自己最想去的地方。”葛佩琦评价道,“对任何人都很有帮助。”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健身行业已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自我“大包大揽”不再主流,健身从业者需要更加灵活,更加精准,同业间抱团互补,已是不可逆趋势。

威尔仕试水ClassPass

除中小健身工作室外,大型连锁健身房也选择与ClassPass共舞。
2022年7月27日,威尔仕与ClassPass官宣进一步加深战略合作,从之前的只上线团课产品,到现在将健身房和泳池的空间使用也上线至ClassPass。
以会籍收入为主的头部传统连锁健身房主动求变,愿意拿出部分空间来按次售卖,这意味着行业变革的冲锋号可能就此吹响。

据王洁玮回忆,ClassPass接洽威尔仕始于去年四季度。最初对方心存担忧,一是怀疑平台流量不足,无法支撑起旗下百余家场馆,二是顾虑与自有的会员体系相矛盾。
商量过后,双方决定先从非核心业务的团课合作,将此大规模地变成付费课程。半年过后,无论是团队配合,亦或用户素质、实际流量,威尔仕都深感满意。借着疫情的契机,双方又决定更深入地合作。
实际上,威尔仕也借着此次合作来深化转型,他们希望通过进军生活方式类的社群及内容,将品牌打造得更为年轻时尚,符合时代潮流。
“从品牌契合度也好,流量也罢,我们都是不错的合作对象。” 王洁玮总结说,“我们和威尔仕深度接触后,发现其整体店面布局、风格和设施,都比印象中传统大型连锁的要更好。而且威尔仕的店铺网络足够大,足够便利,对我们的用户非常有吸引力。”

从2019年的两个人,到拿下与威尔仕的合作,ClassPass中国团队只用了三年多时间,还是在经历两场疫情的背景下,由此也不难看出ClassPass扎根中国市场的决心。

ClassPass入乡易旧俗

作为一家国外起家的品牌,ClassPass的本地化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没怎么听说过”,“尝试过类似平台,但流量不行” 是摆在ClassPass中国团队面前的首要问题,再加上2015年前后,国内出现过一波“盲目模仿潮”——只有表面皮毛,忽视了中国健身市场的成熟度。这导致了不少场馆对ClassPass模式的不信任。
一家一家地扫盲,向场馆解释“如何在不改变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利用率,增加额外收入”成为ClassPass必做的苦功夫。
好在结果不负努力。“我们的销售团队是整个ClassPass全球30多个国家团队里,开拓速度最快的。”王洁玮介绍说,数量从2020年底的300多家,截至目前已将近1400家。

从左到右依次为ClassPass在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广州的场馆分布图

当然,在场馆选择上,ClassPass也有相应标准,“要么是比较大的健身连锁品牌,要么是中高端工作室,或者拥有优质团课的品牌”。
另外,在运营上,中国团队也在ClassPass内部独树一帜,对本地化异常坚决。除了摒弃全球统一的App,独立开发微信小程序;还将国外普遍的订阅制改为课包制;营销上,中国则是ClassPass全球30多个国家里,除美国以外唯一自己拥有本地营销团队的国家。“我们负责自己的产品,负责自己的拉新,负责自己的各种工具。”
策略见效明显,相对2020年,ClassPass中国的付费用户翻了4倍,销售额翻了5倍。2021年下半年,ClassPass中国团队更在集团内部拿到了唯一的梦之队奖项(Dream Team)。

“美国的互联网模式搬到中国本地化成功的案例很少,我们不敢说成功,但目前的确是非常良性的发展,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的全球化经验和本地化策略的组合。” 王洁玮展望道,“我们今年的目标仍然很激进,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再翻三倍。”
谈到未来发展,ClassPass认为先要“做好手头的蛋糕”,才好在时间积累下“一起做大蛋糕”。
因此,ClassPass将继续稳扎稳打,深耕大城市,挖掘现有地区的精品场馆与课程,推广给更多目标用户。同时,还要推进本地化,通过申请中文商标、用户评选榜单等策略,以及和对相关产业感兴趣的公司团队合作,让更多人了解ClassPass。

王洁玮说:“虽然我们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清晰的盈利模式,并且在中国验证了产品和市场的匹配,但作为一家纯外资企业,单靠自己很难在国内走得远,所以希望在一定规模后,能有本地合适的合作伙伴加速ClassPass的发展。”

或许,在中国健身行业,一种新范式正在诞生。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专知上对国内外最新AI+X的课程进行了收集与索引,涵盖斯坦福大学、CMU、MIT、清华、北大等名校开放课程。
中国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生态白皮书2021,4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70+阅读 · 2022年1月27日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观察报告(附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51+阅读 · 2021年12月17日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1年6月15日
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3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67+阅读 · 2021年2月20日
数字化健康白皮书,1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04+阅读 · 2021年1月6日
专知会员服务
47+阅读 · 2020年12月4日
这个 618,超长预售给我退!退!退!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5月26日
刘畊宏可以火,抖音上的健身生意不好做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4月24日
盲盒退潮后,原创IP被迫「出圈」
36氪
0+阅读 · 2022年2月14日
跟用户做朋友,这事靠谱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1月11日
汽车经销商如何突围,从一个故事说起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18日
这届 95 后,已经放弃双十一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11日
第 13 个双 11,淘宝输不起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0月19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10月3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10月1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中国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生态白皮书2021,4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70+阅读 · 2022年1月27日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观察报告(附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51+阅读 · 2021年12月17日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1年6月15日
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3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67+阅读 · 2021年2月20日
数字化健康白皮书,1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04+阅读 · 2021年1月6日
专知会员服务
47+阅读 · 2020年12月4日
相关资讯
这个 618,超长预售给我退!退!退!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5月26日
刘畊宏可以火,抖音上的健身生意不好做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4月24日
盲盒退潮后,原创IP被迫「出圈」
36氪
0+阅读 · 2022年2月14日
跟用户做朋友,这事靠谱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1月11日
汽车经销商如何突围,从一个故事说起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18日
这届 95 后,已经放弃双十一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11日
第 13 个双 11,淘宝输不起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0月19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