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IEEE Fellow名单公布:唐杰、郑宇、虞晶怡等入选,84位华人学者再创新高!

2020 年 11 月 25 日 AI科技评论
作者 | AI科技评论
编辑 | 陈彩娴
刚刚,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公布了 2021年新晋 Fellow 名单。 
在新增名单中共有 282位学者入选,其中华人学者有 84 位(占总人数的29.78%左右),包括:
清华大学唐杰、刘世霞、王昭诚、耿华、吴文传,浙江大学文福拴、徐政,北京大学喻俊志,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厚强,北京邮电大学马华东,合肥工业大学汪萌等等34位国内知名学者入选。
其他新当选 IEEE Fellow还有黄漪、王汉阳、文舸一、李宁辉、张霖涛、蔡剑飞、李厚强、石光明、袁俊菘、曾新穆、陈敏、易芝玲、黄凯斌、马华东、陈景东、张宏科、虞晶怡、甘铮、钱春江、吕乐、李建东、李军、贾秀萍、黄德双、廖晓峰、吕宝粮、王剑辉、岳东、张晓平、王忠东、李召良、王力哲、朱晓香、佘锦华、朱继忠、王聪、郭东宁、蔡明祺、吴明忠、高文忠、朱继忠、陈耀铭、吕征宇、谢崇进、郭书祥、刘洪海、王英旭、江旭东、李纯明、刘洋、邵岭、张晓平、汪宏、李建东、逢爱君、王洪刚、陆永祥等知名学者!
热烈祝贺! 
IEEE,全称“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美国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致力于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有关的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已制定了900多个行业标准,现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其会员人数超过40万人,遍布160多个国家,其中50%以上来自美国以外地区。 
IEEE Fellow为该协会最高等级会员,是IEEE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每年由IEEE同行专家在拥有高级(senior)或终身(life)等级的会员中评选,当选人需要对工程科学技术的进步或应用作出重大贡献,为社会带来重大价值。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当年会员总人数的1‰。由于每年当选的IEEE Fellow数量较少,因此当选的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1

当选华人名单

1. Yi Huang (黄漪),利物浦大学
入选理由:对整流天线技术作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rectenna technology)
2. Hanyang Wang (王汉阳),华为
入选理由:对移动终端天线作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mobile terminal antennas)
3. Geyi Wen(文舸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入选理由:对天线品质因数作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antenna quality factor)
4. Zhinong Ying,索尼研究中心
入选理由:为移动终端天线技术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mobile terminal antenna technology)
5. Wenke Lee,佐治亚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为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和僵尸网络检测方法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machine-learning-based approaches to intrusion and botnet detection)
6. Ninghui Li(李宁辉),普渡大学
入选理由:为数据隐私和安全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data privacy and security)
7. Shixia Liu(刘世霞),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为视觉文本分析和视觉模型分析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visual text analysis and visual model analysis)
8. Le Lu(吕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入选理由:为机器学习对癌症检测和诊断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machine learning for cancer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9. Jie Tang(唐杰),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为数据和社交网络挖掘中的知识发现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data and social network mining)
10. Xiaorui Wang,俄亥俄州立大学
入选理由:为数据中心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的电源管理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power management of data center servers and embedded systems)
11. Jingyi Yu(虞晶怡),上海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为计算摄影学和计算机视觉的理论分析、算法和系统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theoretical analysis, algorithms and systems for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and computer vision)
12. Lintao Zhang(张霖涛),微软亚洲研究院
入选理由:使用高效的布尔可满足性求解器为计算机辅助验证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computer-aided verification with efficient Boolean satisfiability solvers)
13. Yu Zheng(郑宇),京东
入选理由:为时空数据挖掘和城市计算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spatio-temporal data mining and urban computing)
14. Jianfei Cai(蔡剑飞),莫纳什大学
入选理由:为多媒体传输和内容分析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multimedia transmission and content analysis)
15. Houqiang Li(李厚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入选理由:为视频编码和多媒体内容分析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video coding and multimedia content analysis)
16. Guangming Shi(石光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为图像表示和图像重建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image representation and image reconstruction)
17. Meng Wang(汪萌),合肥工业大学
入选理由:为多媒体内容分析和检索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multimedia content analysis and retrieval)
18. Junsong Yuan(袁浚菘),纽约州立大学
入选理由:为人类行为理解和视频分析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human behavior understanding and video analytics)
19. Huang De Shuang(黄德双),同济大学
入选理由:为用于模式识别和生物信息学的神经网络作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neural networks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bioinformatics)
20. Xiaofeng Liao(廖晓峰),重庆大学
入选理由:对神经动力系统和混沌密码学作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neurodynamic systems and chaotic cryptography)
21. Bao-liang Lu(吕宝粮),上海交通大学
入选理由:为人工神经网络和情感脑-机接口做出的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affective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s)
22. Vincent Tseng(曾新穆),国立交通大学
入选理由:为实用模式挖掘和生物医学应用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utility pattern mining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23. Min Chen(陈敏),华中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为数据驱动的通信、缓存和计算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data-driven communication, caching, and computing)
24. I Chih-lin(易芝玲),中国移动
入选理由:领导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for leadership in wireless mobile networks)
25. Kaibin Huang(黄凯斌),香港大学
入选理由:为无线通信和多天线通信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wirelessly powered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s)
26. Rongxing Lu,新不伦瑞克大学
入选理由:为车辆通信中的安全性和隐私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security and privacy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27. Huadong Ma(马华东),北京邮电大学
入选理由:为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s)
28. Wing Kwan Ng,新南威尔士大学
入选理由:为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分配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29. Zhaocheng Wang(王昭诚),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为 OFDM 无线系统的导频设计和调制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pilot design and modulation of OFDM wireless systems)
30. Cong Wang(王聪),香港城市大学
入选理由:为云存储和计算的安全性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security of cloud storage and computation)
31. Dong Xuan,俄亥俄州立大学
入选理由:为无线网络中的连接覆盖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connected coverage in wireless networks)
32. Hongke Zhang(张宏科),北京交通大学
入选理由:为高速铁路通信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high-speed railway communications)
33. Gan Zheng(甘铮),拉夫堡大学
入选理由:为多用户多天线通信的优化和设计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optimization and design of multiuser multi- antenna communications)
34. Chunjiang Qian(钱春江),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
入选理由:为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和预估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control and estimation of nonlinear systems) 
35. Yifeng Wu,Transphorm公司
入选理由:为氮化镓微波和功率转换设备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Gallium Nitride microwave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s)
36. Hanchuan Peng,艾伦脑科学研究所
入选理由:为大规模生物数据的可视化和定量分析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visualiz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rge-scale biological data)
37. Jianqing Wang(王建青),名古屋工业大学
入选理由:为生物和可穿戴/可植入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of biological and wearable/implant devices)
38. Daoqiang Lu(吕道强),汉高集团
入选理由:为移动设备的材料开发和制造工艺发展作出贡献(for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mobile devices)
39. Xiuping Jia(贾秀萍),新南威尔士大学
入选理由:特征挖掘和高光谱图像分类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feature min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images)
40. Jun Li(李军),中山大学
入选理由:在高光谱图像处理中的贡献(for contributions in hyperspectral image processing)
41. Zhao-liang Li(李召良),中国农业科学院
入选理由:为热红外遥感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42. Lizhe Wang(王力哲),中国地质大学
入选理由:为遥感影像处理、分析和应用中的高性能计算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in process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
43. Xiaoxiang Zhu(朱晓香),德国航空航天中心遥感技术研究所
入选理由:为地球观测与全球城市地图中的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 science in Earth observation and global urban mapping)
44. Hua Geng(耿华),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对可再生能源电力转换器控制的贡献(for contribution to control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 converters)
45. Jinhua She(佘锦华),东京工科大学
入选理由:为复杂冶金过程的智能控制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intelligent control of complex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46. Dong Yue (岳东),南京邮电大学
入选理由:为基于网络的控制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network-based control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power systems)
47. Dongning Guo(郭东宁),西北大学
入选理由:为多用户检测和估计理论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multi-user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theory)
48. Mi-ching Tsai(蔡明祺),国立成功大学
入选理由:领导电动机行业磁性材料的发展(for leadership in magnetic materials for the electric motor industry)
49. Mingzhong Wu(吴明忠),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入选理由:对自旋电子学和磁化的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spintronics and magnetization)
50. Wenzhong Gao(高文忠),丹佛大学
入选理由:为风电和电动汽车技术的电网整合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grid integration of wind power and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51. Yongpei Guan,佛罗里达大学
入选理由:为电力系统运行的鲁棒性和随机性优化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robust and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for power system operations)
52. Ning Lu,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入选理由:为需求方电网服务的负荷建模和控制方法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load modeling and control methods for providing demand side grid services)
53. Zhongdong Wang(王忠东),曼彻斯特大学
入选理由:电力变压器绝缘液体及频率响应分析方法的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insulating liquids and 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methods for power transformers)
54. Jianhui Wang(王剑辉),南方卫理公会大学
入选理由:为电力系统机组组合和可再生能源的经济调度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unit commitment and economic dispatch with renewable generation)
55. Fushuan Wen(文福拴),浙江大学
入选理由:为电网故障诊断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fault diagnosis in power grids)
56. Wenchuan Wu(吴文传),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为能源管理、运营和控制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energy management, operations, and control)
57. Zheng Xu(徐政),浙江大学
入选理由:为基于HVDC输电系统的模块化多电平转换器的控制和建模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control and modeling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s)
58. Jizhong Zhu(朱继忠),华南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实时经济的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方法的应用(for application of 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real-time economic power system operation)
59. Yaow-ming Chen(陈耀铭),国立台湾大学
入选理由: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并网电源转换器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grid-connected power converters for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s)
60. Zhengyu Lu(吕征宇),浙江大学
入选理由:为DC-DC电源转换和控制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DC-DC power conversion and control)
61. Jin Wang,俄亥俄州立大学
入选理由:高密度功率转换器及其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for development of high density power converters and their use in electric cars)
62. Chongjin Xie(谢崇进),阿里巴巴
入选理由:为光传输和数据中心的光网络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optical transmission and datacenter optical networking)
63. Shuxiang Guo(郭书祥), 北京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为微创外科医疗机器人和仿生水下机器人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medical robo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biomimetic underwater robots)
64. Danwei Wang,南洋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为约束机器人的建模、分析和控制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modelling, analysis, and control for constrained robots)
65. Junzhi Yu(喻俊志),北京大学
入选理由:为仿生游泳机器人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bio-inspired swimming robots)
66. Honghai Liu(刘洪海),朴茨茅斯大学
入选理由:为人机系统的理论和应用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human-machine systems)
67. Yingxu Wang(王英旭),卡尔加里大学
入选理由:为实时自治系统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real-time autonomous systems)
68. Jingdong Chen(陈景东),西北工业大学
入选理由:为嘈杂和混响环境中的麦克风阵列处理和语音增强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microphone array processing and speech enhancement in noisy and reverberant environments)
69. Gene Cheung,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
入选理由:为用于图形频谱图像处理和交互式视频流作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graph spectral image processing and interactive video streaming)
70. Yifan Gong ,微软
入选理由:行业中云语音识别服务的领导(for leadership in creating cloud speech recognition services in industry)
71. Xudong Jiang(江旭东),南洋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为面部和指纹图像识别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face and fingerprint image recognition)
72. Chunming Li(李纯明),电子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为计算机视觉和医学图像分析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computer vision and medical image analysis)
73. Yang Liu(刘洋),亚马逊
入选理由:对语音理解和语言学习技术的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speech understanding and language learning technology)
74. Ling Shao(邵岭),起源人工智能研究所
入选理由:为计算机视觉和表示学习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computer vision an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75. Yongyi Yang,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为医学图像恢复和分析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medical image recovery and analysis)
76. Xiaoping Zhang(张晓平),瑞尔森大学
入选理由:为金融中的信号处理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signal processing in finance)
77. Hong Wang(汪宏),南方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无源集成的新型介电陶瓷和复合材料的开发、集成和商业化(for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novel dielectric ceramics and composites for passive integration)
78. Shujun Zhang,卧龙岗大学
入选理由:为换能器先进压电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piezoelectrics for transducers)
79. Jiandong Li (李建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领导异构自组织无线网络(for leadership in heterogeneous self-organizing wireless networks)
80. Ai-chun Pang(逄爱君),国立台湾大学
入选理由:为移动边缘网络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供应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rovisioning for mobile edge networks)
81. Honggang Wang(王洪刚),罗格斯大学
入选理由:为低功耗无线的物联网和多媒体应用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low power wireless for IoT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82. Chau Yuen(严超),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入选理由:为节能无线通信做出贡献 (for contributions to energy effici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83. Yung-hsiang Lu(陆永祥),普渡大学
入选理由:为计算机系统的能源效率做出贡献 (for contributions to energy efficiency of computer systems)
84. Gang Qu,马里兰大学
入选理由:为硬件知识产权保护和安全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hardwa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security)

2

AI领域相关人物介绍

唐杰: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清华-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获杰青。研究兴趣包括: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发表论文200余篇,拥有专利20余项。曾担任国际期刊ACM TKDD的执行主编和国际会议CIKM’16、WSDM’15的程序委员会主席、KDD’18大会副主席以及IEEE TKDE、ACM TIST、IEEE TBD等期刊编委。获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奖学金、CCF青年科学家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学者、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KDD'18 杰出贡献奖。
入选理由:为从数据和社交网络挖掘的知识发现做出了贡献。
 

郑宇: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数据科学家、京东城市总裁,ACM数据挖掘中国分会(KDD China)秘书长、人工智能国际权威期刊ACM TIST主编。他是城市计算领域的先驱和奠基人,由他主编的《城市计算》(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是该领域的第一本教科书。2013年被《MIT科技评论》评为全球杰出青年创新者(TR35),2014年,由于他主导的城市计算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和改变行业格局的潜力,他被《财富》评选为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2016年被评为美国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2019年,他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总负责人。
入选理由:为时空数据挖掘和城市计算做出了贡献。
 

邵岭:

 
起源人工智能研究所(IIAI)CEO兼首席科学家,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目前是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的副主编,以及其它一些领域权威期刊的编委或副主编。他编辑出版了三本专著,在国际顶级会议包括 ICCV、ECCV 和 ACM MM上组织了一系列的研讨会。他曾担任 WACV'14、BMVC'14 /15/16/17 和 ICME'15 的领域主席,并一直担任许多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包括 ICCV、CVPR、ECCV、IJCAI、ACM MM。邵岭教授是英国计算机学会 Fellow、IET Fellow、IEEE 高级会员以及 ACM 终身会员。
入选理由:为计算机视觉和表征学习做出了贡献。
 

黄德双: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2000年度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同济大学认知互联网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机器学习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四届专家评审组成员。 IAPR Fellow,IJCNN2015大会主席,国际智能计算学术会议发起人、大会主席(Founding Chair),2014年度第11届IEEE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中的计算智能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IEEE高级会员,国际神经网络学会(INNS)高级会员、理事,IEEE计算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工程技术委员会以及神经网络技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兴趣: 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图像处理。
入选理由:为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和生物信息学方面做出了贡献。
 

虞晶怡: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美国特拉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终身教授,叠境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 。 他于200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及计算机学士学位,200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电子工程硕士学位,200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包括计算机视觉,计算机成像,视频监控,非常规成像系统等领域研究。 他已经发表近90篇文章, 其中包含40多篇顶级会议如CVPR/ICCV/ECCV。 他已获得美国发明专利10项,并于2008和2009年分别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杰出青年奖和美国空军研究院的杰出青年奖。 他是IEEE TPAMI, Springer TVCJ 和 Springer MVA的编委。
入选理由:为理论分析,计算摄影和计算机视觉的算法和系统做出了贡献。
 

刘世霞: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IEEE可视化与计算机图形学学报副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数学学士&硕士、清华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图形学博士。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视觉文本分析,视觉社交媒体分析和文本挖掘。加入清华大学之前,曾在Microsoft Research Asia担任首席研究员,并在IBM China Research Lab担任研究人员和研究经理。
入选理由:为视觉文本分析和视觉模型分析做出了贡献。
 

吕宝粮: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Senior Fellow。 主要从事模块化神经网络结构、学习算法和多层神经网络逆映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提出了多级筛选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线性与非线性规划方法的多层神经网络逆映像计算方法。 研究兴趣主要包括类脑计算、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脑机接口、情感计算。
入选理由: 为人工神经网络和情感脑-计算机接口做出了贡献。

吕乐:
PAII (平安科技公司子公司)美东研究院的执行院长。 PAMI副主编,2006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博士学位。 在加入 PAII 之前,吕乐博士曾在美国西门子研究院、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临床中心和英伟达公司一共工作了近 12 年。 他的研究致力于改进现代医学图像理解和语义分析,以推动预防性医学、精准医学、癌症影像诊断治疗以及医疗大数据等领域的革命性临床工作流程实践。 到目前为止,他共发表了科研论文 130 余篇、美国/PCT 专利 26 项,并获得了 NIH 多项科研临床贡献奖励、MICCAI 5 年最有影响力论文奖和 RSNA 2016/2018 年杰出论文奖。 他曾多次担任 CVPR、MICCAI、 WACV 和 ICIP 领域主席。

入选理由:为机器学习用于癌症检测和诊断做出了贡献。

石光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领军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部委生物与信息交叉领域专家。现任IEEE高级会员,IEEE CAS西安分会主席,IET Fellow,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体视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专委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委员,陕西自动化学会/信号处理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2课题、863计划、科技委及预研项目等国家课题三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包括在IEEE会刊(IP、SP、MM)、IJCV、CVPR、ICCV、ICML等国际权威期刊和顶级国际会议上论文,相关研究成果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3项。至今,SCI他引超过1800余次,单篇最高400余次,Google Scholar引用超5000多次,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类脑感知、压缩感知、计算成像、机器学习、脑电信息处理与脑启发智能技术。

入选理由:为图像表示和图像重建做出了贡献。

 

汪萌: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息处理,在其研究领域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10次国际期刊、会议论文奖励,包括多次国际顶级会议最佳论文奖。2014年获得ACM SIGMM Rising Star Award(该奖项的首届获得者)。2016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担任5份SCI期刊编委,包括IEEE TKDE、IEEE TCSVT、IEEE TNNLS等。
入选理由:为多媒体内容分析和检索做出了贡献。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AAAI小组!

登录查看更多
4

相关内容

虞晶怡,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教授、IEEE Fellow、上海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委员,叠境数字创始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计算成像、生物信息学等。发表140多篇学术论文,拥有20多项PCT发明专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获得者。IEEE TPAMI等多个顶级期刊编委,ICCP 2016、ICPR 2020、WACV 2021及IEEE CVPR 2021、ICCV 2025程序主席。
剑桥大学2020《AI全景报告》出炉,177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18+阅读 · 2020年10月4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2018 ACL fellow 出炉,5人上榜,无中国学者
专知
4+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Arxiv
0+阅读 · 2021年1月26日
Arxiv
1+阅读 · 2021年1月26日
Arxiv
0+阅读 · 2021年1月26日
Arxiv
0+阅读 · 2021年1月22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