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体系支撑价值驱动的业务创新 | GTLC 南京

2022 年 7 月 25 日 InfoQ

2022 年 7 月 16 日,由 TGO 鲲鹏会主办的 GTLC 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南京站成功召开,吸引全球 200 余位 CTO、技术 VP、CEO 等科技领导者参与。会上,有赞技术 VP、顾问,TGO 鲲鹏会 (杭州) 负责人沈淦(怀民),发表《研发体系支撑价值驱动的业务创新实践》的主题演讲,分享从宏观经济到细节落地,包括业务如何转型,技术团队怎么配合业务等内容。我们将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演讲嘉宾 | 沈淦(怀民)
责任编辑 | 程雪怡
视频编辑 | 李傲

我们技术同学内心特别认同价值感,相信很多事情是用愿景和梦想支撑的。但技术同学要追求梦想,就一定要了解你服务的那些人是怎么生活、工作、思考问题的,所以我去做混沌的领教,为了接触更多创业者,了解大多数没有技术背景的人如何看待问题。我认为技术同学要相信代码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所以我分享的内容会从宏观到细节落地,包括业务如何转型,我们怎么配合业务。

旧经济 vs 新经济

首先看经济。我默认大多数同学现在的企业都面临像我服务企业一样,正在经历生死考验,我们是亲身经历者。但前几年,大家的思维方式和现在大不相同,都在考虑我怎样做一件伟大的事。这两张图片大家都很熟悉,这两个看上去很像的场景,一个是诺曼底登陆,表示规模化,活得好;第二个是敦刻尔克,考虑的是有序撤退,这是很有意思的对比。

怎样活得好?疫情对我们影响太大了,其中有两个关键时间点:一个是刚开始 2020 年武汉,第二个是 2022 年上海,这两个时间和地点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不光影响到整个 GDP,还影响了很多企业家的心态。国家统计局 Q2 的数据已经发布,从数据上观察,消费没有太大变化。另外一个数据是失业率,现阶段失业率基本和 2020 年持平。这些数据客观上变化不大,但对信心的影响是巨大的。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数据是国家财政投入。经济增长包括投资和财政两方面。财政投入一般会在半年后起效,所以 2021 年 8-11 月国家财政都是超前投入,可以预判到 2022 年底国家经济形式一定是向好的。所以少上网,多看国家统计局财报,这才是国家经济的走向。

中国经济的底层范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是绝对经济优先的模式,当整体投入达到一定量级,就会发现第三产业或某些细分领域过于集中,所以开始强调可持续公平化、数据安全。这带来一个变化,就是我们以前活得特别好的行业被明显压制,另外一些新兴企业被扶持,但目前正处在过渡期,所以我认为这几年是中国出现一线企业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那么新经济和旧经济模式的主要差别是什么?旧经济指通过模式创新占领新市场或扩大市场规模,产生规模效应,占据行业领导地位,进而获利的业务模式。有很强的先发优势。新经济的特点是围绕业务场景,以核心能力 + 场景的模式构建产品服务矩阵。

旧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内卷。当产品无休止地迭代,我们就会学习对手,但总会发现有速度更快的对手,而且客户往往不买单。这个情况下对技术团队的要求就是速度要快,打造技术团队超 (无限) 高的交付效率,跟着业务一起卷。卷的时代只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并且带来了巨大的势能,给中国奠定了广泛的数字化环境和数字生活习惯。但现在发现卷不动了,我们还没有练就数字化真正的内功,但是环境有了,习惯有了,内功自然会有,只是过程我们还在探索.

再看中国新经济下企业的特点,就是内核 + 强势产业链的模式。中国的制造环节在全球是绝对领先地位,产业链完整,效率非常高。短视频我理解也是产业链,因为中国的内容制造很强大,包括生活家电代工做出海势头强劲,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功能强大、迭代速度快,所以在海外市场巨大。因为产业链能力特别强,我们称它为科技外溢。例如将在电动车行业应用广泛的无极电刷和健身融合起来,避免运动中对身体的伤害;以及在医疗产业链上应用很广的冻干技术,现在可以用来制作咖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旧经济强调规模,新经济强调价值创造;旧经济强调狼性,新经济强调柔性;旧经济强调单极最大化,新经济强调端到端闭环。

价值驱动的业务模式
对研发体系的要求

我们技术和业务的结合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神秘主义,技术和商业中似乎有一道护城河,中国现在已经跨过了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协作,其实就是卷王时代的特点,技术按需求工作,协同执行业务目标;第三阶段是技术引领的差异化,技术和业务边界模糊,强调的是技术怎样使业务快速试错。因为技术内核已经确定,在哪个场景能把内核的价值放大,是需要快速试错的;第四阶段是技术同学的梦想,就是代码主宰一切,可能是将来元宇宙带来的时代。

价值驱动的业务模式是很简单的模型,它核心点是要把一个业务价值形成端到端的流动。无论是战略、策略、价值评估体系、交付体系、成本,最后关键是要围绕试错,让它流动起来。流动就是端到端的价值创造,从客户需求出发到客户价值交付,形成闭环。

找价值

端到端实践分为四个步骤:找价值、设指标、拆流程、建团队。这四个步骤的关键是顺序,因为一旦把团队放在前面,肯定会围绕团队定流程、设指标,就会很麻烦。首先是定义价值,通过用户故事,实现端到端的快速交付。会设定两个关键指标,有时候我们也会纠结定义外部指标还是内部指标为主,后面我们发现,“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都要。”——外部指标和内部指标各定一个。外部指标定义的是交付效率和准确度,围绕价值部分,即能够为客户带来什么;内部指标关注闲置时间和成本,主要围绕流动的部分,因为一件事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效率。

定指标

指标体系的定义方式它包含 OE 和 KOL。我们把指标拆成两步,一部分是结果性指标,就是刚才讲的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第二部分是过程指标,一定要围绕结果指标拆解过程指标。过程指标是一个复杂体系,我自己带团队的一个最有效的拆过程指标的方式,也是一个四步法。

拆流程

到底是定义流程还是拆解流程,我们也纠结过很久。拆解过程第一步是真实还原现阶段的工作,从流程管控到需求管理,要做的是拆,而不是定义。

建团队

到最后建团队就很容易了,因为前面一系列流程完成后,就看现在的团队中人员是否匹配,建团队实际上是调整团队的过程,包括调整团队的结构和成员分工等。

实践过程

首先,使用用户故事工具,来提高需求匹配的程度,把讲故事作为整个团队工作的核心。只有跟客户一起讲故事,才能围绕价值创造推进项目。用户故事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建立一公里宽,还能做到一公里深。我们以前的需求是全,能做到一公里宽,但只有一厘米深。用户故事很简单,难的是端到端都相信用故事来驱动工作。我们说服研发团队围绕用户故事做构建,按照用户故事的颗粒度来定义 Future,我们把它定义一个新的概念叫用户故事集,这是对团队心智的挑战。最难的挑战是围绕用户故事做交付。我们一个项目两个月做交付,会两周做一次客户业务部门参与的 Demo 日,真正落实的程度非常高。全流程端到端做用户故事是最重要的实践价值。

第二,价值理论很重要,但手感更重要,一定要循序渐进。刚开始我们的流程非常细致、特别复杂,结果没人配合,不起作用。于是我们精简流程,围绕用户故事和主线,遵循少就是多的定义,允许任何一个团队对数据看板上的节点各自调整、灵活定义,自动化流程。以前看板给大家的感觉是管理工具,现在是能够有真实帮助的工具,效果会好很多。

第三,在工具上服务 Demo 日。让大家真正有体感的东西才有价值,我们后面又做了一次迭代,真正关注价值流动,在看板上很明显地展示出价值流动的特征,让大家一目了然。做迭代不能拍脑袋,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度量体系,以数据为本。数据采集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所以我们的看板全部采取自动化流程,真正把工作详细拆解后,很多同学才发现究竟在哪些地方有卡点。

端到端 XasCode,
把美好愿景变成日常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里讲得最重要的观点,大部分的科学研究并非从零开始发现世界的过程,而是对原有的范式承诺内的问题进行回答。回到刚才说的工作中,会发现在在价值流动过程中,在价值创造上投入的精力,远远低于适应环境和配合的环节。

研发实践中,存在大量的人与人的沟通,最耗费精力的是知识传播。如何把知识传播从人与人变成另外一种模式?就要用到 XasCode。所有的交互分两部分,流程可以把更多人与人的交互变成人与机器的交互。XasCode 的价值就是大幅度提升人与机器的交互能力。

人与机器的交互有两个主要动作,一个是业务需求的知识传播,就是客户的价值导向;另一个是数字资产的知识传播,在以前的系统上构建新的价值。我在业务需求的知识传播中,主要的动作是测试工程化到需求工程化;在数字资产的知识传播中,主要是能力实现、能力使用、能力学习三部分。测试工程化主要是功能测试,很多同学会在测试平台上面一点点记录,我觉得这个不是工程化。工程化需要有工程结构,所有的知识管理都在上面,跟交付项目一起走,包括接口测试。测试的内容是代码,所有的测试动作和结果都是代码的一部分,也就是 XasCode,测试工程化。

第二部分是能力中心,也就是数字资产工程化。我们通过产品化的方式——能力中心,使整体结构化。第一部分是偏架构师的部分,叫做能力领域化,能力一定要被产品化、工程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大图上,否则就会非常难推进。第二部分是能力实现,从价值推动的角度看,会发现实现是最容易,却最没有价值的事情,价值的使用才有价值。能力的使用和学习才是能力中心中最重要的。例如我们的商品查询有 20 几个,到底用哪个好?从文档是看不出来的,如果找到个人可以得到结果,但知识的传播成本很高。所以需要制定能力的使用规范,也叫作 API 标准化。

真正用的过程要能够传播速度快,称为业务可视化。例如需要在某个板块添加一个功能,我们会直接通过流量回放看到业务视角,看到线上真实的流动状况。这其中有一个坑,在微服务下的动作,一定要把所有设计思路代码化,坚决不要搞大平台式。我们曾经做过微服务统一发放的配置中心,结果上线后发现它的配置发放要逐个排队,这是血的教训。

总    结

数字化时代研发体系要打造价值驱动,其中最主要的是端到端流程的闭环。拆解开主要是两大目标,一是围绕价值的工作,二是要让工作流动起来。最后一定要相信代码的力量,特别是代码驱动数字化世界。XasCode 是我自己追求的大方向,但目前还是碎片化的,期待有更多同学一起打造一个端到端闭环的 XasCode,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TGO 鲲鹏会!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学术科技问题,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创新药系列深度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16+阅读 · 2022年9月13日
智能决策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实践
专知会员服务
35+阅读 · 2022年8月20日
《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年)》
专知会员服务
87+阅读 · 2022年4月24日
《华为云数据库在金融行业的创新与探索》华为26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阅读 · 2022年3月23日
报告 |《数字碳中和白皮书》(附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89+阅读 · 2021年12月31日
专知会员服务
64+阅读 · 2021年8月28日
专知会员服务
35+阅读 · 2021年8月13日
2022,下一代新消费机会在哪里?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7月24日
为什么一定要从 DevOps 走向 BizDevOps?
InfoQ
0+阅读 · 2022年7月4日
2021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创新创业研究报告
CCF计算机安全专委会
5+阅读 · 2022年4月8日
从0到1,搭建经营分析体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3月6日
独家揭秘腾讯研发效能体系 | 活动通知
DevOps时代
21+阅读 · 2018年10月24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1年6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19+阅读 · 2021年4月8日
Arxiv
27+阅读 · 2018年4月12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创新药系列深度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16+阅读 · 2022年9月13日
智能决策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实践
专知会员服务
35+阅读 · 2022年8月20日
《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年)》
专知会员服务
87+阅读 · 2022年4月24日
《华为云数据库在金融行业的创新与探索》华为26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阅读 · 2022年3月23日
报告 |《数字碳中和白皮书》(附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89+阅读 · 2021年12月31日
专知会员服务
64+阅读 · 2021年8月28日
专知会员服务
35+阅读 · 2021年8月13日
相关资讯
2022,下一代新消费机会在哪里?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7月24日
为什么一定要从 DevOps 走向 BizDevOps?
InfoQ
0+阅读 · 2022年7月4日
2021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创新创业研究报告
CCF计算机安全专委会
5+阅读 · 2022年4月8日
从0到1,搭建经营分析体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3月6日
独家揭秘腾讯研发效能体系 | 活动通知
DevOps时代
21+阅读 · 2018年10月24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1年6月3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