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3个不上班的90后聊了聊,他们现在混得怎样了?

2018 年 5 月 28 日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80万互联网同行关注!

专注互联网精选内容!


源: 土土土槽ID:xtutux6)

编辑:放开那芒果


前阵子与一个80后聊天,说起00后们的审美和喜好,我忍不住多吐槽了几句。对方说“你现在吐槽他们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我们曾经看待90后的样子”。


当时就觉得“人生果然代代上演的都是同一剧情啊”,其中自然少不了“前浪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这一幕。


点击免费领取2018全球产品经理大会演讲PPT


如果说前几年,“90后”这个词还代表着“年轻”、“标新立异”、“新兴人类”,在社交网络中赚足曝光量的话,在社交媒体和职场中已经开始有“00后”崭露头角的今天,“90后”仿佛是一个已经被时代抛弃的群体。


——时代的聚光灯不再对准他们,就连自媒体标题党都不再以他们为“噱头”赚取点击量了。


毕竟最老的一批90后算上虚岁也即将奔三了。92年的小哥哥都会在综艺节目里被00后嫌弃“太老了”。


92年出生的秦奋在《偶像练习生》中被调侃为“老年人”。


00年的小姐姐也开始在电视上被众多90后“阿姨”、“叔叔”们pick……


恍惚间,第一批90后已不再年轻。当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都是比自己年龄小还努力能干的小朋友时,我总是会想,那些即将退出“青春舞台”的第一批90后同龄人们都去哪儿了?


既然最近在做“不上班”的选题,我就去找那些“不上班的90后”们聊了聊,看看他们现在的生活与工作是怎样一种状态,脱离企业组织独立做事的他们,混得还好吗?


以下是3位不上班90后的自述。



v叫兽   23岁  呼和浩特

前Java工程师  现硬笔书法创业者


“说实话,我真的没那么喜欢上班”


正式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前,我的工作是Java软件工程师。


高中毕业后我才开始接触网络,当时觉得计算机黑客技术很酷,高考后便报了软件工程专业,当时的想法要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拼一把,毕竟感兴趣,愿意去学。


上大学以后才知道课程的复杂,前后端,从HTML+CSS到JavaScript再到J2EE... ...有些东西真的不是一个人纯靠兴趣就可以做好的。


2016年4月我去北京做交换生,继续学习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在北京的一个互联网公司入职。开始上班后才意识到在公司上班和想象中差别很大:每天做着重复性的工作,到处都是Ctrl+C、Ctrl+V,无穷尽也。


我有一个业余爱好是练字,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一直在坚持,工作以后也是。每天上班之前必须练习半小时左右字,晚上下班坐地铁到家后,哪怕十一点半了也要练字,每日一字发到朋友圈,并更新到我的个人公众号上,获得了大量点赞和转发。



直到现在,我的自媒体“叫兽说书法”已经做得稍微有些模样,已经积累了粉丝20W+,专注于硬笔书法领域。


2017年我下定决心辞职,回家租房子专门练字。


原因有二,第一,上班工资不如我的自媒体收入高;第二,我觉得上班真的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更不要说对自己的提高。


辞职做书法自媒体,自己感觉还算良好,当然也并不容易,其中的苦闷只有自己最清楚。更多的还是家里人的闲言碎语,说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我只是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而已,不论大小。


有时候就这样,既不愿意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还不让其他人这么做。


话说回来,那些每天按时到公司打卡上下班的人,真的喜欢上班吗?



 张熠如   24岁 欧洲/北美  

专栏作者/文学译者/教育行业从业者 


“边旅行边工作 我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


我是熠如(微博:随意如),专栏作者,文学译者,教育行业从业者。


高中时去美国留学,大学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文学专业。这些年来,一直在创作小说、散文、随笔,也拿了一些文学奖项。


合著了《英国细节》,这些年的作品,刊载在《三联生活周刊》《外滩画报》《周末画报》《上海壹周》《文学报》《台港文学》《新华文摘》等刊物上。


熠如刊登在杂志上的文章


除了写作,也做文学翻译。一直在翻译《纽约客》、《巴黎评论》的当代小说,见于《小说界》等。目前还在从事英语、阅读、写作、文化方面的教学。因为时间自由,所以旅行了很多,去了五大洲百余城市,这两年主要的时间待在欧洲和北美。


毕业后我很快过上了不上班的生活。其实最开始我没有考虑过不上班,所以毕业前一直在为找工作而做准备——大量的中英文阅读和写作、口译笔译能力的提升,和坚持了数年的教学授课。


现在看来,也就是这些准备让我最终过上了不上班的生活。我当时的经济来源比较多,主要有写稿、笔译、口译、文案策划,也做一些网课教学,手头的各类远程类工作也发展得不错,就做出了不上班的决定。


做出决定的第一个月就去了米兰,投奔从事戏剧行业的朋友,然后又在西西里岛待了很久。


当初不上班的初衷是想把精力放在对自我的提升和探索上,去更多地方、过自由的人生。


比较幸运的是,我的家人、朋友从来没有干涉过我,他们很支持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也感谢他们,尤其是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


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我是付出型人格,总是想要把最好的都给他人。不上班之后也得到了很多来自朋友的爱和帮助,也经常会和朋友完成一些合作。职业发展算是顺利,经济上也没有太大负担,目前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都还不错。


但也会有焦虑时刻。一方面是因为自由职业的工作量其实不少,一个一个deadline记在日历上,看着很有压力。另一方面,个人的发展非常倚靠本身的能力,所以自我提升的压力也会比较大。


但好在相比在公司上班,自由职业的时间灵活自由,随时可以安排旅行,也能有更多精力反思自己、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是好处。坏处在于,不会有真正的休息日,即使旅行也不会停下手头的事,经常因为时差半夜起来处理工作。


像我一进入工作状态就很难停下,运动、娱乐之类的计划都会不断往后推。现在就是给自己立了目标,一个月去一个地方见朋友,为了在朋友们面前好看一点也就会迫使自己好好饮食运动。


但是以后的话,如果诱惑足够大,我可能会考虑去上班。



紫祺  28岁  北京

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


“我不是一个好员工,却是一个开心的自由创业者”


我是第一批90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二本女青年,不合格的上班族,毕业后每份工作都没做满一年就跳槽了。


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从事过公关公司的双微运营、小型婚恋创业公司的社群/用户运营,移动办公领域创业公司的新媒体运营等工作。


我在职场,一直都是特别特别一般的人,本事说不上突出,只能算及格。


工作的几年,我在职场上一直不太开心,其中有我的原因,也有行业和公司的原因。所以我很早就想自己单干了,不用因为公司意志服务我看不上的客户,而且跟朋友也谈过单干的事。


上班的时候,我这种文艺女青年常常觉得没音乐,就写不出文章来。而且每天挤地铁的时候我都在想,要是一直到老我还这样挤地铁上下班,真的受不了。


真正让我产生变化的,是我的一位领导。他说我气场不错,可以试试对外沟通合作类的工作。的确,我不那么喜欢静下心来花时间去做调整文档格式类的工作,尽管这些在我以前的工作里都是基本功,但我不喜欢花精力去做。

   

2018年3月18日我开始正式不上班,当时考虑了几点:


我28岁了,还一无所有,危机感很重。


工作几年后我意识到做个好员工,并不是正确打开自己的方式。


我想用自己认可的方式,相对随心地赚钱服务客户过日子。给自己攒属于自己的人脉和客户,而不是为公司。


现在不上班快两个月了,感觉很好。主要的经济来源是跟朋友合伙接餐饮企业公众号代运营服务+主动勾搭大咖,给他们提供文字类的服务。


虽然没以前的收入高,但自由。我可以不挤地铁,学习怎么跟自己的客户沟通,怎么管理我在带的兼职员工,效率和收益都由自己决定。


最近感觉自己当初做老师的潜质都出来了,我是师范类专业,当初因为我这个学历的教师在老家收入太低和我不安分的性格等原因选择了北漂,但心里一直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帮助更多的人。现在正在实现的路上,我挺开心的。


说到不上班以后的好处,那就太多了。首先时间自由,行为相对自由。你可以决定自己什么时间去哪儿,见谁,说点儿啥。不用因为以前的一份工作那么被动。钱没多少,事却很多,各种掣肘,公司一个调整架构让你走人没商量。


其次,我有更多时间去运作和打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了。我约了很多久未谋面的、微信互相感觉不错的朋友见面,他们中有开律所的CEO,也有做保险的姐姐。我还给很多人做了人脉和资源的对接。


然后是生活质量提高了,有空给自己做早餐吃,也体验了很多一直想体验的事。我现在不用挤地铁,可以晚起,错过地铁早晚高峰期,偶尔走在地铁大军的人流里,我不担心打卡晚了,会慢下来观察一下别人。


现在也有空读书了,消化我爱看的文章。有时候在咖啡馆都能摇出几首好听的歌,偶尔也能和来咖啡馆的人交个朋友。


我很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自由。


很多人会问,做自由职业会不会很焦虑啊?说实话,我不焦虑。不就是没人按月发工资了吗?我想要的不是月薪,而是时薪!


我现在给我的小伙伴们发工资都是立刻的。干完一个立刻给他们转账发工资,绝不拖欠。因为我成本也不高,没有工位,不用给别人交五险一金。我只需要多攒客户,快速迭代就好。我很喜欢这种工作模式,以后也不会把自己的事业变成重投资的事。


还有大家总觉得不上班不稳定,那是穷人思维。一个打工的,才是最不稳定的好么?不用拿稳定麻痹自己,AI和大数据来的时候,老板们都不知道躲哪里哭,怎么管你?能给你稳定的,永远是自己,哪个公司也不养老。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上班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能:你必须在有个时间节点去打卡才能获取收入,你的成长速度要受限于平台本身。


虽然我将来可能还会去上班,但心态上不会是打工者,而是以参股的方式。


我还记得在婚恋公司工作的时候,那些从小家里条件不错的人,自带隐形清高,觉得你一个二本的农村来的女孩子,跟他们说句话都是浪费时间。


我理解他们的观念,但我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天蝎座的人爱憎分明,我觉得实力打脸就是最好的办法。我投胎起点没你好,那又如何?人生是个很长的、多维度的较量。


越长大越明白空头支票没意思,握在手里的只是短暂拥有。不要那么看中存量,要看增量和增长空间。


能有幸以自己的方式运作自己的人生,是我的荣幸。


我今年的目标就是把我欠下的事干完,切换一种灵活的生活方式:去旅行,去读书,去体验。不管我在哪儿,都不耽误干活儿。有手机有网络有电就行。错峰出行,错峰旅行。


现代女性三大任务:赚钱,变美,撩汉。我已经在路上了。


投稿邮箱:mm@zaodula.com

本文由土土土槽(ID:xtutux6)原创发布,授权互联网早读课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推荐阅读: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AI创新者:破解项目绩效的密码
专知会员服务
32+阅读 · 2020年6月21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书籍推荐】简洁的Python编程(Clean Python),附27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73+阅读 · 2020年1月1日
周志华教授:如何做研究与写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148+阅读 · 2019年10月9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离开清华的99种方式 | 刘维特:去央行,从随口说说到梦想成真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26+阅读 · 2019年6月21日
知乎破8万赞回答:那些厉害的人,思维方式比你强在哪儿?
吴恩达“官宣”荣升准爸爸~
AI100
4+阅读 · 2019年1月18日
热点|清华才女飙泪谈人工智能:这才是我最大的担心
机器人大讲堂
3+阅读 · 2017年12月4日
Learning Dynamic Routing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Arxiv
8+阅读 · 2020年3月23日
Arxiv
23+阅读 · 2018年10月24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10月8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5月4日
Arxiv
8+阅读 · 2018年4月8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月11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AI创新者:破解项目绩效的密码
专知会员服务
32+阅读 · 2020年6月21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书籍推荐】简洁的Python编程(Clean Python),附27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73+阅读 · 2020年1月1日
周志华教授:如何做研究与写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148+阅读 · 2019年10月9日
相关论文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