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对维持海军作战效能与战备状态具有核心作用。然而,海军后勤职能的边缘化现状所衍生的管理实践与领导力问题,阻碍了信息价值挖掘与知识体系构建,制约着组织绩效提升。在装备采办与持续保障领域,海军亟需强化后勤知识管理能力,并对支撑知识生成的信息系统实施深度现代化改造。鉴于后勤流程需跨越内外组织边界以保障作战效能,海军更应推进作战与后勤体系的高度融合。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节立足"对抗性后勤"理论框架与海军条令体系奠定论述基础;第三节剖析后勤对海上作战的核心支撑作用;第四节详述作战-后勤一体化机制并引入创新系统整合议题;第五节评述海军现行作战后勤融合模式;第六节基于知识管理框架解构海军后勤问题;末节提出提升海军后勤整合效能的实践建议。
马克·厄贝尔与克里斯托弗·金西指出:军事作战策略与后勤保障存在互构关系。基南·约霍团队进一步强调,后勤的核心职能是为作战指挥官提供可纳入行动方案的选项支持。但在美国海军现行体制中,后勤职能的分散化使其难以发挥核心作用,加剧了后勤人员相较于作战指挥体系的地位弱势。
印太司令部(INDOPACOM)等战区联合作战司令部负责其责任区(AOR)内的军事行动,其下属军种机构(如海军太平洋舰队PACFLT)设有后勤参谋部门,主要保障责任区内部署部队的作战持续需求。
近期印太司令部开始与"国防创新单元"(DIU)合作采购产品服务以支持其任务。此举实质上绕过了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与国防部长办公室主导的传统需求定义流程,规避了军种采办与保障体系。这种新型直采机制旨在快速满足印太责任区内作战人员的紧急需求——传统需求定义、采办及后勤流程被认为存在严重迟滞。
印太司令部海军部门与DIU合作面临特殊挑战:需克服海军主要作战领域(水面战、航空战、水下战)各自为政的战略愿景割裂问题。非传统供应商开发的无人载具等技术正跨越传统作战领域边界,海军必须构建更整合的体系才能成为DIU及其合作企业的专业客户。海军部长(SECNAV)与海军作战部长(OPNAV)如何调整流程以整合DIU采购的海军装备服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议题。印太司令部-DIU合作机制的核心目标,正是拉近作战人员与采办后勤职能的距离。
在此背景下,严格区分采办与持续保障职能、将参与主体限定于单一作战领域的传统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武器与保障系统管理需求。快速采办产品服务的新机制,必然要求配套的整合式后勤流程——以无人系统领域为例,技术迭代加速要求同步缩短研发列装周期。若缺乏与作战决策紧密联动的深度整合后勤流程,海军新系统(特别是全寿命周期保障维度)的有效应用将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