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影响下军事战略、军队管理与作战行动的转型。文章考量了人工智能融入军事领域的关键方面,包括其对决策过程、作战行动协调以及新型军事对抗形式发展的影响。特别着重分析了现代冲突中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经验,尤其是在俄罗斯-乌克兰战争期间。基于这些经验,识别了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军事艺术未来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领先国家在国防领域应用创新技术的方法,特别是美国等国在军事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战略。讨论了与实现军事指挥和作战自动化的人工智能系统相关的伦理方面及潜在风险。文章探讨了在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与人类对军事领域关键决策控制的需求之间保持平衡的问题。论证了将人工智能融入军事管理需采用混合方法的必要性,即人工智能作为决策支持工具而非完全自主的作战系统。强调了制定相应的伦理规范和控制机制以确保在国防领域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问题提出。新技术正在改变现代战争的性质。人工智能与军事战略的融合正在改变世界各地军队的作战效能和战略力量的根本本质,开启了一个数字智能变得与物理力量同等重要的新时代。关键问题之一在于人工智能如何用于制定军事战略及在作战行动中决策。研究较少但更为复杂的问题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军事指挥是否会改变目前由人类扮演的角色,或使其消失。核心问题在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改变战争本身的本质——从战争的开始、到敌对行为的进行与结束,因为武装冲突本质上是独属于人类的现象。武装冲突具有组织性,包含战略规划、技术运用和意识形态正当性证明,这确认了其在社会进程中的独特性。人工智能系统对关于发起军事行动的决策过程的影响,在国际关系和军事法中创造了一个新维度。传统的“军事算计”正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转型,要求对既有的威慑机制与制衡原则进行重新思考。
问题研究现状。尽管人工智能在军事事务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但关于此主题的综合性科学研究仍显不足。其某些方面已在诸如G. Akhmametyeva、V. Zinchenko、O. Koppel、N. Loginova、O. Parkhomchuk、N. Patseriya、O. Reshetnyak、A. Sokolov、O. Trofymenko、M. Khaustov、V. Khaustova、P. Chikunov等研究者的著作中得到检视。在已转变为先进军事指挥系统试验场的俄罗斯-乌克兰战争条件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空前规模,催生了进行深入科学研究的迫切需求,旨在系统化总结在作战行动中使用人工智能的实践经验,并为将其融入乌克兰的军事战略形成科学依据的建议。
研究目标在于分析在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军事战略、军队管理与作战行动的转型。
主要研究内容的阐述。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的法律基础受到《联合国宪章》的明确规制。第2条第4款确立了禁止对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基本原则。合法的例外情况是在遭受武装攻击时行使自卫权(第51条),以及为维持国际和平经联合国安批准的行动(第42条)。
然而,人工智能系统的实施可能显著影响适用这些例外情况之前提条件的评估。例如,人工智能可通过更快地分析威胁和潜在攻击、先发制人地探测攻击准备情况或评估防御行动成功概率的能力,改变对行使自卫权所需条件的理解。该技术可通过基于社交媒体分析预测公众反应、模拟军事行动的经济后果、更精确计算潜在损失、预测国际社会的外交反应或评估长期声誉风险,来影响对非明显因素的评估。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可通过缩短态势分析所需时间、提供更详细的事件发展情景、减少人为因素和情感方面的影响,以及支持同时分析多个行动方案,来影响决策过程。
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保持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与国际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平衡。有必要制定新的国际规范与标准,以规制人工智能在军事规划中应用的边界、人工智能支持下所做决策的责任归属、人工智能数据与预测结果的验证机制,以及用于军事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国际控制协议。人工智能可显著改善有关使用武力的分析与决策过程。重要的是要确保这些技术能力不破坏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不导致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的门槛降低。人工智能系统的实施显著改变了作战期间战术决策的性质。军事人员与直接战场的技术性疏离,形成了实施作战行动的新心理与伦理维度。
人工智能在现代战略军事管理中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方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场技术革命并非仅仅改进现有的军事系统,而是在各个层面彻底改变了军事对抗的范式。在战术层面,人工智能能够对战斗态势进行闪电般快速的分析,并以人类智能无法企及的速度做出决策。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处理来自各种情报来源的大量数据,实时生成精确的战场图景。在战略层面,人工智能的实施导致了新的军事潜力形式的出现。自主系统、预测分析和机器学习正成为国家军事实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传统的威慑和军事优势概念。
基于人工智能的军事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已成为21世纪国际安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世界主要大国将人工智能发展视为确保其军事优势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关键要素。美国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战略重要性,已将此项技术纳入其长期国防政策。五角大楼于2014年启动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将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确定为未来美国军事优势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战略路线在2022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该战略确认了人工智能的优先地位,并旨在显著增加该领域的投资。它包括开发新武器系统、改进指挥控制系统以及加强网络安全。美国海军推出了其首艘实验性、完全自主的无人驾驶军舰“海猎人(Sea Hunter)”。这是在机器人战争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该领域正日益成为美国对抗大国的战略基础。该舰设计用于搜寻敌方潜艇。这艘自主舰艇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海军作战,在没有人员干预的情况下执行情报任务和扫雷。
美国空军测试的结果,即人工智能在模拟空战中战胜了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开启了军事航空和人工智能作战应用的新篇章。这一成就远不止是技术能力的简单展示。在现代空战条件下,决策需要在几分之一秒内做出,人工智能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优势。算法能够同时分析大量参数——从目标位置和自身位置到大气条件和武器特性——并即时选择最佳战术。人工智能相对于人类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重要的是要理解这种优势具有特定性质。在需要闪电般快速反应和处理大量数据的高度专业化任务中,算法胜过人类。与此同时,人类飞行员在战略思维、适应不可预测情况的能力以及做出复杂伦理决策方面仍保持关键优势。向作战行动的自主控制过渡很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工智能系统将首先为飞行员提供支持,然后逐步扩大其作用。人工智能在空战中的成功可能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军事航空乃至整个空战原则根本性变革的开端。
人工智能已在军事行动中得到积极应用,以改进决策过程。“马赛克战争”(Mosaic Warfare)和“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ADC2)等项目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来协调不同军事领域的作战行动,优化战略和战术规划。“马赛克战争”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发的一个概念。它概述了供美国武装部队使用的新技术的研发。该概念涉及创建一个动态、自适应的战争系统。在该系统中,各军事单位和平台能够快速重新配置并相互协作。人工智能在协调这些要素、实时分析战斗态势并建议最优兵力部署方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JADC2是美国国防部的一项倡议,旨在将所有军种的指挥控制系统统一到一个单一网络中。该系统内的人工智能有助于处理来自各种传感器和平台的大量数据。这种方法为指挥人员提供了完整的战场态势图和信息支持,以便做出更明智的管理决策。
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使用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情报数据并识别潜在威胁、优化后勤供应链、规划路线并协调部队调动、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局势预测敌方行动、评估风险以及模拟各种场景。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使用也引发了重要的伦理和安全问题,包括算法可靠性、防范网络攻击以及对所做出决策的责任归属。因此,此类系统的开发与实施伴随着相应安全协议和伦理规范的制定。为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未来,五角大楼也在现代化改造军事训练计划,提高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以便武装部队能在其行动中有效实施这些技术。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军备竞赛,其目标是寻找将人工智能用于军事目的的最佳途径。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关于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战争的构想,并被赋予各种概念性名称。它们被称为“超限战”——一种由人工智能控制、人类决策参与极少或完全不参与的战事形式;以及“算法战争”,其中自主系统和武器根据其所处局势自行开始选择行动方案。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提出了“马赛克战争”这一术语。这是一个战术术语,指将传统平台与无人系统相结合以获取战场优势。最近,“软件定义战争”一词被提出,作为一个概念的一部分,该概念认为软件是有效进行下一代战争所必需的防御架构中的决定性部分。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全面战争已成为一个试验场,用以展示人工智能在军事行动自动化方面的潜力及其对战争艺术转型的影响。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对抗被描述为“首场全面无人机战争”。无人系统改变了战斗战术和战略平衡。这场冲突被称为“首场媒体战争”,凸显了社交媒体在事件报道和信息战中的作用;同时也被称为一场“技术战争”,强调了尖端技术在对抗中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武器系统被称为继火药发明和核武器诞生之后的“第三次军事革命”。尽管现代战争的性质尚未改变,但乌克兰正成为一个实验室,下一代战争形态正在此被创造出来。在这个实验室里,人工智能系统正在不断完善。未来的战争将是人工智能参与的战争。在真实战斗条件下使用人工智能的经验表明,武装部队需要加速开发和部署此类技术,以确保在决策速度和质量上的优势。
人工智能被积极用于结合卫星图像进行目标和物体识别的系统。在乌克兰战争期间人工智能的所有应用中,地理空间情报是其最活跃的领域。俄罗斯-乌克兰战争是首场大规模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面部识别软件的冲突,特别是用于识别俄罗斯军事人员和打击虚假信息。人工智能工具也被用于分析未加密的俄罗斯无线电通信。在关于人工智能对军事战略和决策影响的讨论中,关键问题在于谁做出更好的决策——是人还是机器。创新技术凭借更精确的瞄准能力可以减少平民伤亡,然而,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决策可能与人做出的决策一样存在错误。此类错误的风险可能过高。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应用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显著加强冲突早期预警机制,提高军事行动的精确性,并最小化附带伤亡。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分析海量数据以识别潜在的紧张源并预测冲突升级,从而允许采取预防性外交措施。然而,人们严重关切人工智能军事化的潜在负面后果。特别是,决策过程的自动化可能会降低使用武力的门槛,并导致“投机性战争”——即因过度相信军事技术优势而引发的冲突。此外,使人类远离直接战斗可能导致对暴力及其后果的心理感知钝化。
乌克兰战争的经验显著影响了全球范围内军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已导致许多国家调整其军事学说和武装部队发展计划。然而,尽管人工智能应用取得了显著成功,人的因素仍然至关重要。经验表明,最有效的乃是组合系统,即人工智能支持而非完全取代人类决策。
人工智能在军事行动中的整合代表了战争演变的一个分水岭,它通过增强决策能力、自主系统和预测分析改变了传统的作战范式。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正战略性地优先发展人工智能,将其视为国家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而俄罗斯-乌克兰冲突则作为一个现实实验室,用于测试人工智能在战斗条件下的应用。虽然人工智能在以超人类速度处理战场数据、提高瞄准精度以及跨多域协调复杂行动方面提供了显著优势,但它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使用武力门槛、决策责任以及致命性行动中需进行人类监督的深刻伦理和法律问题。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制定军事人工智能应用的国际规范与标准,平衡技术能力与国际法基本原则,建立人工智能数据与预测的验证机制,并探索人机协同系统,以期在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中发挥双方优势,同时降低完全自主战争的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