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打击群本质上是多域作战编队。其舰载机联队旨在海上与岸上产生威慑效应,同时确保航母自身安全。航母还受到空中与水面域的水面舰艇保护,以及水下与水面环境中的潜艇护卫。这些打击群资产亦能在海上与岸上发起进攻行动。航母打击群为威慑与防御提供显著规模优势。然而,在当代海军行动中,即便如打击群这般庞大的力量也需要更多规模优势。为此,北约海军正在评估将海上无人系统(如无人水面艇)整合到打击群能力与行动中的方案,以增强规模力量——尤其(但不限于)针对低端任务,从而使打击群有人资产专注于核心高端作战需求。

打击群是复杂的存在,在作战层面整合了航母自身及整个打击群内最高端的常规作战能力。打击群所具备的能力及其产生的效应意味着,在政治战略层面,它是一国所能拥有的最珍贵国防与外交资产之一。但这反过来也意味着仅有极少数国家拥有此类能力。以北约海军为例——除美国海军外——该联盟拥有航母的海军仅配备少量此类舰艇(尽管相较于其承担的任务,美国海军十艘航母的舰队规模仍显有限)。在当今国家海上力量与海上竞争回归的时代,打击群持续发挥着重要的防御与外交作用。然而,为扩展其输出能力,同时使其传统航母打击能力更聚焦于高端威慑与防御需求,北约航母海军正寻求将海上无人系统整合到其打击群中,以满足特定作战需求。

打击群可利用海上无人系统能力支持一系列作战需求。无人机展现了这种需求多样性:它们可执行打击群周边短程或离岸远程的航母舰上输送任务;可提供持续监视,无论是紧贴打击群还是作为其外围远程警戒哨;与舰载机联队协同工作时,它们可用于空中加油支援,或作为有人驾驶高速喷气机的“忠诚僚机”,增强单机的传感与打击能力。

无人水面艇——特别是大型型号——亦可提供前沿部署的警戒能力,前出至打击群前方,增加先进传感能力,以及实施海上与岸上打击行动的能力。

无人潜航器或许是唯一难以直接整合到打击群中提供支援的能力,主要因为打击群是持续移动的实体,且水下域通信仍具挑战性。然而,无人潜航器的潜在核心作用在于提供间接支援——例如,由作为打击群组成部分的核动力攻击潜艇部署,或大规模前出至打击群前方提供传感屏障,或对潜在打击行动区域及计划航线中的海上咽喉点进行清场。

在海上无人系统发展的各个方面,北约航母海军正通过试验测试这些系统的能力与作战概念,以探索它们如何支持并增强打击群行动。

海军规划

在北约航母海军中,美国海军开展海上无人系统试验历时最久。然而,作为全球最强大海军,且其前线有人平台规模仅次于中国,美国海军对无人能力可能有不同需求,并可能以不同于其他海军的方式看待海上无人系统对其未来的塑造作用。

美国海军最初重点是在空中支援活动中使用无人机,如空中加油,随后探索了空中概念,包括为无人机开发打击能力(无人作战飞行器项目)。在水面领域,大型无人水面艇将为海军提供选择,将这些平台部署在打击群内但推至其外围防御圈,以提供进攻性监视与打击,从而清理航线或实施岸上打击以减少威胁。

尽管水下通信存在难题,美国海军确实为其核动力攻击潜艇部队制定了积极的无人潜航器计划。在开发鱼雷管发射与回收概念及系统后,该能力——以HII黄鳝(REMUS 600)无人潜航器形式——现已在“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特拉华”号上投入作战使用。该艇已前沿部署至欧洲战区,并携此能力同行。海军计划在其整个核动力攻击潜艇舰队中,至少有一艘艇永久具备此能力。

图:美国海军已完成“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鱼雷管发射与回收无人潜航器能力的整合。该能力目前部署于“特拉华”号(如图)。[美国海军]

由于美国海军长期要求提升大规模突击能力与杀伤力以及决策优势,无人平台可支持此类需求并为海军增加作战与战略价值。从俄乌战争中乌克兰在黑海的行动中汲取的教训是,现成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如何为构建海上拒止能力提供快速且经验证的解决方案。

无疑,美国海军最新《导航规划》(2024年底发布,聚焦构建海军作战能力——提供战备状态以增强海军长期能力与作战输出,同时为2027年可能对华战争做准备)强调了海军海上无人系统能力的清晰发展路线。在称为“33号项目”——旨在“到2027年让更多准备就绪的球员上场”的概念下——海军目标作为七个项目之一,以更快速度扩大机器人及自主系统与更多平台的整合。此类能力将成为海军“未来混合舰队”的核心,通过有人/无人编组概念扩展覆盖范围、韧性与杀伤力,从而增强多任务常规部队。

《导航规划》指出:“到2027年,将整合经验证的机器人及自主系统供指挥官日常使用。将把成熟能力整合到所有部署的航母与远征打击群认证中,以完善在海上对[有人/无人编组]指挥与控制的方法。”在此背景下,《导航规划》补充道,创新海上无人系统能力的下一阶段将是优先解决关键任务领域(包括监视、火力、组网、后勤与欺骗)的核心作战问题。

增强能力

自2021年起,英国皇家海军一直从其“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上开展一系列无人机试验,不仅旨在增强舰艇及其航母打击群的作战能力,更使打击群概念保持在技术发展最前沿。

此项发展工作正随皇家海军最新打击群行动——执行“高桅”行动的打击群25部署至印太战区——持续进行。该部署展示了自主能力如何融入常规航母舰载机联队以满足不同需求,包括增加规模。

打击群25也反映了皇家海军部署并整合海上无人系统到其当前与未来兵力结构中的路径:该路径导向英国2025年6月发布的最新《战略防务评估》所设定的方向,即指引皇家海军发展“混合型海军”。这意味着同步发展有人与无人能力。打击群25部署正是此体现,舰上操作无人机,同时部署24架F-35B“闪电Ⅱ”战斗机使英国航母能力迈过全面作战能力发展里程碑。来自700X海军航空中队——皇家海军海上无人系统专业中心——的人员随“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参与打击群25,试验例如马洛伊航空T150无人机运输装备。

图:马洛伊航空T150无人机在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飞行甲板上操作图片。打击群25部署期间,皇家海军一直在测试无人机能力。[英国皇家版权2025]

皇家海军计划与打击群进行无人水面艇试验。《战略防务评估》也头条报道了皇家海军发展海上无人系统能力(包括用于打击群)的方向及其对英国与北约的潜在影响。“我们将通过改造航母成为欧洲首个混合舰载机联队——包含高速喷气机、远程武器与无人机——在北约发挥领导作用,”评估称。

“皇家海军必须持续迈向更强大、更廉价、更简化的舰队,发展利用自主性与数字整合的‘高低混合’装备与武器,”评估继续道。“航母打击已处于北约能力前沿,但其向‘混合’航母舰载机联队的演进需更快进展,即有人战斗机(F-35B)由空中自主协同平台及消耗性、一次性无人机补充。”

此类“混合”航母舰载机联队将是皇家海军转型其技能、装备与作战方式以成为海上域集成力量的核心,评估指出。强调任何航母舰载机联队的集成、联合本质及海上无人系统在其中角色,评估补充道英国皇家空军必须发展能与第四、第五及未来一代战机协同作战,并从英国航母甲板起飞的自主协同平台。

图:北约航母海军正在开发有人与无人航空集成作战的概念,如有人/无人编组。[英国皇家版权2025]

总体而言,皇家海军发展海上无人系统的计划基于尽可能快速生成能力并保持调整方向的灵活性,而非固守单一路径,同时确保需要乘员的关键任务(如高端反潜战,仍需要核动力攻击潜艇)保持有人操作——所有这一切通过克服甚至降低系统集成壁垒来实现。毕竟,交付混合型海军将增加集成需求与挑战。

反潜战是皇家海军发展与集成无人能力的早期重点领域,旨在发展情报、监视与侦察规模与存在。 “卡伯特项目”,正采取双阶段方法:围绕承包商拥有、承包商操作、海军监督模式开发“大西洋网”,将商用无人潜航器引入作战,在北大西洋提供联网传感“网”;随后是“大西洋堡垒”,皇家海军过渡到海军拥有与操作的海上无人系统舰队,特别聚焦无人潜航器与无人水面艇,以提供持续规模与存在,并与有人平台集成。

就无人潜航器能力而言,一个关键发展领域是海军的“埃克斯卡利伯”超大型无人潜航器作战演示验证器。原称为“塞特斯项目”并在皇家海军反潜战先锋项目下开发,该超大型无人潜航器于2025年2月首次下水。皇家海军也对鱼雷管发射与回收无人潜航器感兴趣。

至于无人水面艇,尽管皇家海军仍处于理解如何最佳操作它们的早期阶段,其正专注于为这些艇开发更大航程、续航力与并发操作水平,并研究概念使它们能两三艘协同作战,携带不同有效载荷并在其间传输数据。

除推进“大西洋堡垒”外,皇家海军未来四年的关键优先事项是铺开“大西洋网”,包括在该时间框架内或更早将技术演示验证器投入水中。“大西洋网”被视为皇家海军帮助了解其海上无人系统能力需求的关键工具。此学习过程的要素之一是理解海上无人系统在和平与战争间阶段的作用,包括涉及“灰色地带”、混合威胁时。在混合背景下,随着北约“波罗哨兵”等活动及“波罗的海特遣队X”等项目旨在发展监视、存在与威慑能力以应对关键水下基础设施威胁,无人水面艇尤可提供存在与快速响应输出。

图:随着皇家海军聚焦发展“混合”舰载机联队,海军航母是其向“混合”海军转型的核心,集成所有域的有人与无人系统。[英国皇家版权2025]

由于皇家海军当前正启动交付海上无人系统能力的“爬、走、跑”过程,此类项目旨在帮助海军发展对其需求与目标的理解,包括保持按需调整与适应的灵活性。海军也意识到,为满足特定需求、角色与任务而采购的平台,往往在后续被发现适用于其他用途。

除开发平台外,皇家海军专注于指挥控制与集成软件及架构,这些将连接这些平台,并利用与传播其收集的数据。当然,海上无人系统能力的价值在于其数据输出,而非平台本身。

未来航母

对法国海军而言,其生成无人能力与航母能力协同作战的焦点落在下一代航母的发展计划上,该航母正通过“新一代航母”计划交付。未来航母的交付与服役计划分别于2027年与2028年进行。

与英国皇家海军及美国海军类似,法国新航母正被设计开发以搭载有人与无人资产的“混合”舰载机联队,该舰设计可容纳30架有人/无人混合飞机(无人系统兼有无人机与无人作战飞行器)。该舰弹射起飞概念将能适应有人与无人航空器的不同发射需求。无人作战飞行器能力预计2040年可用。

与美国海军类似,法国国家海军视无人机为航母提供支援与作战功能。简氏防务从2025巴黎航展报道,法国武装部队部展示了一款设计作为“忠诚僚机”操作的无人机。

“忠诚僚机”概念常包括无人飞行器支援有人飞行器,例如在压制/摧毁敌防空角色中,从而可能使有人飞行器以降低风险接近其岸上目标。对法国海军而言,其两栖舰艇也将继续用作“无人机母舰”。

参考来源:欧洲安全与防务杂志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1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美军新型AIM-260空对空导弹:旨在确立空中优势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3月16日
俄乌战争:诱饵无人机
专知会员服务
28+阅读 · 2024年10月30日
航空母舰:美国的现代海战优势
专知会员服务
22+阅读 · 2024年7月18日
《反海作战》美空军最新条令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23年9月27日
反导任务规划技术丨研究前沿
科学出版社
21+阅读 · 2019年7月16日
美陆军计划部署四大新型地面无人系统
无人机
31+阅读 · 2019年4月30日
美军电磁频谱战的发展及启示
科技导报
16+阅读 · 2019年3月25日
导弹集群智能突防技术的新发展
无人机
13+阅读 · 2018年11月28日
盘点现代水面无人艇技术
无人机
28+阅读 · 2017年10月16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1+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3+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rxiv
171+阅读 · 2023年4月20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82+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25+阅读 · 2023年3月17日
Arxiv
69+阅读 · 2022年9月7日
Arxiv
10+阅读 · 2020年11月26日
Augmentation for small object detection
Arxiv
12+阅读 · 2019年2月19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2月9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1+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3+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相关论文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