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通过整合无人机攻击战术与适应性改进,在乌克兰战场获得显著优势并加速夺取关键城镇。其无人机技术革新正部分达成"战场空中封锁"(BAI)效果——即运用空中力量打击前线近后方目标以影响短期战场态势[1]。过去三年因防空系统密集部署与电子战(EW)技术压制,乌俄双方均无法使用有人战机或无人机实施BAI,但当前俄军已在其攻势行动中达成局部BAI效果[2]。俄罗斯外部的技术支持,使其得以研发并量产具备更强抗干扰能力、更远航程、更高速度及复杂环境适应性的无人机。乌克兰及其盟友亟需投资不依赖电子战的动能反无人机系统,以保障近后方区域乃至前线阵地的安全。

俄军正运用战术无人机对乌军地面交通线(GLOCs)实施有效战场封锁,助推其在乌东地区的推进。BAI本质是通过打击前线近后方目标来短期影响战场行动[3],关键目标涵盖道路、铁路、桥梁(支撑GLOCs的基础设施)、指挥所、弹药库、集结区及训练场等。简言之,BAI旨在切断敌军维持战场运作所必需的物流通道与设施。乌军人员与分析人士指出:俄军早在2025年冬春季节即开始沿全线系统化使用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与巡飞弹药打击乌军GLOCs及关键目标,为其2025夏季攻势有效实施物流封锁[4]。乌方情报显示俄军此前仅将战术无人机用于战场支援,现已将其作战范围扩展至乌军近后方区域[5]。近期俄军在利曼、塞弗尔斯克、康斯坦丁诺夫卡、波克罗夫斯克及新帕夫利夫卡方向的推进,很可能得益于新型FPV无人机与巡飞弹药的有限BAI效果。

过去三年因防空与电子战压制,乌俄双方均未能使用有人战机或无人机实施BAI[6]。俄军主要运用战机对乌纵深后方基础设施实施远程导弹打击,并在前线投掷滑翔炸弹,但未直接投入战场上空。乌军曾在2022年赫尔松反攻中证明地面系统可达成局部BAI效果——使用美援"海马斯"火箭炮摧毁安东诺夫斯基大桥与卡霍夫卡大坝公路[7]。受限于有效载荷,乌俄无人机虽无法彻底摧毁桥梁或公路等目标以达成完全BAI效果,但正持续打击GLOCs上的单辆载具、战壕等防御工事及关键基础设施,逐步累积起与BAI目标相似的遮断效果:包括迟滞敌方援军与补给物资抵达前线的时效。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3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