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正积极发展人工智能(AI)与自主技术以增强作战能力。其计划通过多种方式运用AI技术:优化通信系统、强化舰船状态与性能监控、提升后勤效率,以及执行包括导航与目标锁定在内的一系列自主功能。人工智能与自主系统将成为海军的"关键赋能要素"。其他海军力量(含潜在对手)亦在加速推进AI与自主技术应用。

然而当前围绕军事AI应用的争论多聚焦于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LAWS)——这类系统一旦激活即可无需人工干预自主选择并攻击目标(常被贬称为"杀手机器人")。相关讨论往往侧重其陆战应用风险,尤其关注城市战场中系统区分战斗人员与平民的能力及潜在误判可能性。关于AI及LAWS战争合法性的法律辩论同样集中于陆战场景,因而主要援引专门适用于该场景的武装冲突法(LOAC)。

但将法律辩论重心置于陆战LAWS,可能忽视海战及其管辖法律——海战法(LoNW)的重要特性。海战与海战法在本质上与陆战存在显著差异:海战中军事目标识别通常更直接(基于舰船属性判定),比例原则评估更简明(聚焦目标舰周边附带损伤风险而非舰载人员);健全的海事法规(如船舶国籍与编号制度)进一步强化海上目标识别能力;陆战常呈近距离混战态势且平民密集,而海战多呈分布式远距作战特征,非战斗人员数量稀少且与军舰/潜艇/军机保持空间隔离;和平时期海洋法与海战法确立的成熟机制(如设立警戒区或作战管制区)使海军能有效引导无害船舶规避风险;区别于陆战,海战及海战法包含经济战要素(如封锁敌港或捕获商船),其多数行动完全不涉及目标打击。海战法的这些特质可显著降低AI及自主系统执行海上目标锁定等作战活动的复杂性。

海战法专家应超越陆战"杀手机器人"的争议框架,系统梳理法律专项条款,探究其如何适应海战各维度的AI与自主技术应用。聚焦海战法特质(包括其与陆战法的差异),方能彰显该法律体系对海上AI作战的适配性。本文通过解析海战法特性及其对海上AI与自主系统应用的潜在影响,正沿此路径展开研究。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1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分布式海战的信息图景》2025最新145页
专知会员服务
48+阅读 · 5月1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8+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2+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72+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24+阅读 · 2023年3月17日
Arxiv
69+阅读 · 2022年9月7日
Arxiv
10+阅读 · 2020年11月26日
Arxiv
12+阅读 · 2019年3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8+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2+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