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亮点丨首次揭示痒觉从脊髓传递到大脑的一条重要环路

2017 年 10 月 26 日 中科院之声

编者按:近年来,中科院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进一步增进公众对中科院亮点工作的了解,同时促进院属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对重大成果的传播推广,特启动“中科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筛选”活动。


中科院相关职能部门现已推荐2017年第3季度候选条目,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投票,相关得票数将作为正式当选条目的重要参考依据。感谢对中科院科技创新工作的鼓励和支持!


今天介绍“首次揭示痒觉从脊髓传递到大脑的一条重要环路投票请点“阅读原文”。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

  

据不完全统计,20%的人在一生中会被慢性瘙痒困扰。而慢性痒的治疗并不理想,长期瘙痒会导致严重的皮肤损伤,引起抑郁、睡眠障碍等。痒觉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痒觉信息如何从脊髓传递到大脑。

  

2017年8月18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在《科学》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发现了痒觉传递到大脑的重要环路。孙衍刚团队使用小鼠模型,采用光遗传学、在体电生理记录等方法,首次发现痒觉由脊髓痒觉特异 GRPR 细胞传递到脊髓投射细胞,再由投射细胞传递到脑干的臂旁核。

  

该项研究工作首次揭示了一条从脊髓向大脑传递痒觉的长程神经环路,证明了臂旁核是痒觉处理环路中的关键节点,并在慢性痒中发挥作用。该研究为深入解析痒觉在大脑中加工处理奠定了基础,并为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方向。

  

该研究被中国日报、东方卫视、Seeker等国内外媒体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

 

图片说明:痒觉信息从脊髓到大脑传递通路示意图。脊髓中介导痒觉信息的 GRPR 神经元通过兴奋性突触将痒觉信息传递给脊髓投射神经元,再由这些兴奋性投射神经元传递到臂旁核脑区。


支持 投票

请点击

阅读原文


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深度学习可解释性研究进展
专知会员服务
96+阅读 · 2020年6月26日
大数据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专知会员服务
90+阅读 · 2020年5月2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5 月 30 日
科研圈
15+阅读 · 2019年6月9日
类脑计算的前沿论文,看我们推荐的这7篇
人工智能前沿讲习班
21+阅读 · 2019年1月7日
SNN,像你的大脑一样工作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80+阅读 · 2018年11月7日
脑机接口技术如何具体实现?
北京思腾合力科技有限公司
9+阅读 · 2017年12月8日
心理学与脑科学:进展、思考和展望
科技导报
8+阅读 · 2017年10月27日
【深度】多媒体计算国际团队:从单通道感知到跨媒体认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73+阅读 · 2017年8月14日
人工神经网络是否模拟了人类大脑?
数说工作室
9+阅读 · 2017年7月19日
Optimization for deep learning: theory and algorithms
Arxiv
102+阅读 · 2019年12月19日
Graph Analysis and Graph Pooling in the Spatial Domain
Arxiv
5+阅读 · 2019年6月5日
Arxiv
6+阅读 · 2019年4月8日
Arxiv
9+阅读 · 2018年10月2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相关资讯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5 月 30 日
科研圈
15+阅读 · 2019年6月9日
类脑计算的前沿论文,看我们推荐的这7篇
人工智能前沿讲习班
21+阅读 · 2019年1月7日
SNN,像你的大脑一样工作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80+阅读 · 2018年11月7日
脑机接口技术如何具体实现?
北京思腾合力科技有限公司
9+阅读 · 2017年12月8日
心理学与脑科学:进展、思考和展望
科技导报
8+阅读 · 2017年10月27日
【深度】多媒体计算国际团队:从单通道感知到跨媒体认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73+阅读 · 2017年8月14日
人工神经网络是否模拟了人类大脑?
数说工作室
9+阅读 · 2017年7月19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