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战争中,通信不仅是工具——更是武器。过去数十年间,技术创新推动通信领域急速扩展。这种扩展使得军事专业人员能够在全球作战剧场共享信息并做出明智决策,但这种扩展也伴随着挑战与局限。
近几十年的冲突几乎均具有多国性质。战争主要通过多国联军(而非冲突双方单一部队)进行。联军为战场带来巨量资源、人员与装备,但也可能引发摩擦。最常见的摩擦源之一是通信系统互操作性缺失。
当全球多国军队参与联军行动(如北约在阿富汗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建立可快速安全互通的网络面临重大挑战。北约当前解决方案是"联合任务网络(FMN)"。FMN虽能有效解决通信系统互操作性构建难题,但其自身亦存在挑战。本文旨在识别这些挑战并探讨应对之策。
尽管每次冲突对实施联合任务网络(FMN)都带来独特挑战,但大多数挑战可归为以下三类:
技术挑战或许最为常见。现代通信系统由精密设备构成,实现不同系统间互通常令人头疼。多国部队中常遭遇多样化的遗留通信系统。部分成员国使用的遗留系统可能无法兼容现代FMN标准——某些军队仍使用数十年历史的设备(无法与现代数字设备对接)的现象并不罕见,这造成巨大的互操作性鸿沟。
网络安全风险也与技术挑战相关。随着多国部队间数据共享,网络攻击风险上升。现代作战节奏迫使指挥官在信息共享需求与防护需求间寻求平衡。根据平衡点的选择,支持FMN倡议可能面临困难。
最后一项技术问题涉及带宽与网络延迟。现代作战行动对带宽提出极高要求,若叠加沙漠或山地等恶劣环境的影响,通信网络可能遭遇显著延迟问题,进一步加剧FMN模式压力。
作战与后勤挑战使FMN实施更趋复杂。首要任务是实现联盟成员国间程序标准化。以北约为例,各国均采用自身标准作战流程(SOPs)。缺乏通用框架时,每次部署都需一定程度的技术即兴发挥,而FMN旨在提供此类框架。
培训与知识缺口也属作战与后勤挑战范畴。北约成员国培训与能力并不均衡——部分部队在部署使用先进装备方面经验丰富(每年投入巨额军费支撑专业能力),但其他国家未必如此。
例如,2023年美国军费约8203亿美元,而北约成员国阿尔巴尼亚仅约3.976亿美元。如此悬殊差距下,通信能力必然存在显著差异,但FMN仍需确保双方部队能够互通。
即便最先进的通信系统若无法在严酷战场环境存活亦形同虚设。FMN须适应任何冲突地域,这意味着军事专业人员需配备卓越通信装备,且围绕FMN制定的流程也须经受环境考验。
除上述挑战外,政治与官僚压力进一步考验FMN模式。部分国家对通过FMN共享机密或敏感信息存疑,预算限制与资金问题亦是影响因素——某些政府国防预算雄厚可轻松整合FMN倡议,而其他国家或无力满足FMN需求。
即便政府具备支持FMN的资源,国防采办流程的迟缓也可能阻碍创新技术快速应用。以美国为例(全球最大国防预算国),据政府问责局报告,美国防部(DoD)采办流程正经历显著延迟。
应对技术挑战的解决方案始于协调互操作性标准。若某国幸运地拥有促进互操作性的装备,即具备竞争优势。除硬件外,北约正采用螺旋式产品开发流程持续优化联合任务网络(FMN)。其制定的指导方针具备可扩展性,旨在以最小摩擦实现新装备融入系统。成员国现需在新系统采购阶段认证FMN兼容性。
为应对安全风险挑战,FMN已采用端到端加密、零信任安全模型及AI驱动的威胁检测系统。AI工具不仅能实时侦测攻击,还可预测其发生时间与地点。这些先进措施助力FMN应对未来冲突的技术挑战。
针对带宽与延迟问题,FMN正引入5G、卫星通信与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此类创新确保FMN系统即便在偏远或基础设施薄弱环境中仍可运行。
在作战与后勤层面,FMN面临的挑战可通过培训与装备结合解决。任何服役人员皆熟知"像作战一样训练"的理念。北约已开发标准化培训课程,并将FMN训练融入多国联合演习——通过虚拟仿真与实兵演练结合,确保部队在实战前熟练掌握FMN系统。
装备方面,最佳解决方案是成员国采用便于互操作性的平台。专为严苛环境设计的机动通信系统堪称理想选择。
尽管政治与官僚挑战较难克服,但未必阻碍FMN推进。成员国与北约伙伴间建立信任是关键。若需高效共享情报,各国须制定透明数据共享政策与互操作性协议。FMN架构虽已为此进程奠定基础,但各国参与共享通信网络时须主动营造信任环境。
突破官僚障碍方面,通过公私合作实现成本效益最优方案通常最有效。商用技术经军事化改造后,可为传统国防采办模式提供可扩展且经济的选择。
FMN代表多国联军作战的未来。尽管FMN赋予指挥官快速安全共享信息的能力,但仍需克服重大挑战——技术、作战、后勤、政治与官僚层面的障碍均需破解。通过采用标准操作程序(SOPs)、适当培训与适配装备,FMN将有力支撑未来战场通信体系。
参考来源:BASE CAMP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