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持续至今并于2022年急剧升级的俄乌战争,通过双方对无人机的广泛使用重新定义了战场。本期简报分析了从战术到战略层面无人驾驶航空系统(UAS)的使用,考察了乌克兰和俄罗斯如何调整无人机技术以在多样化的地理战场服务于军事目标。文件涵盖了无人机的演变、作战整合、受无人机战争和电子对抗影响的战役,为不对称战争的未来及对全球军事条令的影响提供了见解。
关键词:俄罗斯,乌克兰,无人机,不对称战争,第一人称视角(FPV),“见证者-136”(Shahed-136),巡飞弹(Loitering Munitions),电子战(Electronic Warfare)
这场战争在不同阶段经历了多次关键战役。值得注意的战役包括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俄军在此迅速取得了胜利。随后发生了诸如斯拉维扬斯克围城战和伊洛瓦伊斯克战役等,结果各有胜负。2015年在顿涅茨克机场和杰巴利采沃的激烈战斗使俄罗斯及分离主义势力获得了重大进展。2022年的行动带来了基辅战役,乌克兰取得重大胜利,击退了俄军进攻。马里乌波尔经历了长期围困后由俄罗斯控制,而乌克兰在哈尔科夫和赫尔松的反攻中取得成功。由瓦格纳部队主导的巴赫穆特战役以俄罗斯付出惨重代价的胜利告终。在阿夫迪伊夫卡的持续战斗和2023年的南部攻势导致了长期僵局,双方均设防固守并遭受重大伤亡(Davis Jr. & Fitzgerald, 2025)。
乌克兰创新且广泛地使用了无人机。配备熔融铝热剂弹药的小型无人机被用来摧毁受损的俄罗斯坦克,确保其无法被修复或再利用。这些无人机还用于攻击隐藏的敌军阵地,被证明具有成本效益和高效率。乌克兰超过96%的无人机机队为国产,一个去中心化的制造生态系统已经形成。这允许快速创新,但由于无人机类型的多样性也带来了后勤挑战。2025年,乌克兰计划采购约450万架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这反映了其对无人机战争的优先重视(Nabukhotny, 2025)。
俄罗斯广泛使用无人机进行进攻性作战,特别是针对敖德萨等乌克兰城市。这些攻击涉及成波的远程无人机,造成平民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包括停电。俄罗斯还使用巡飞弹和“神风”无人机(kamikaze drones)来削弱乌克兰的防御并攻击其后勤系统。
这场战争证明了自杀式无人机等不对称工具的价值,它们给防空系统带来了高昂成本。蜂群战术压倒了分层防御,突显了对集成电子、雷达和导弹系统的需求。通过情报、监视与侦察(ISR)无人机进行的实时监视提高了打击精度。两国都利用商业技术和3D打印快速发展和本地化无人机生产。电子战被证明至关重要,干扰和欺骗破坏了无人机行动。对城市的打击产生了战略心理效应,影响了平民士气和政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