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能力如何转化为战场胜利?解答此问题既能洞察外交危机升级为战争的风险决策机制,也能为该过程提供信息支撑。现有政治学文献常将引发此类风险决策的作战条件视为静态,并通过"力量优势"棱镜观察。尽管该假设在某些情境成立,实证证据表明其在大约半数暴力危机中无法解释冲突结果。政策专家与实践者日益承认力量优势论的缺陷,尝试以多种启发法替代之。除政策重要性外,该问题对战争学术研究具有深刻启示:多数运用竞争成功函数构建战争解释模型的研究偏好以军事能力为基础,但若其未能准确捕捉数据生成过程则存方法论缺陷。同样,深入钻研作战动力学的军事运筹学领域,亦多出于便利采用军事能力路径。

本文主张:军事能力转化为胜利的算法机制取决于部队暴露度(exposure)而非火力强度。暴露度定义为:作战力量既处于敌方致命火力覆盖区、且被敌方确知存在状态的程度。通过调节暴露度值,可直接控制能力与火力精度的效应——低暴露度下效应递减至归零,高暴露度则使能力与火力的杀伤潜能充分释放。本文通过构建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体系的战斗耗损模型,评估部队损耗程度与速率,关键理论贡献在于:借香农信息熵原理阐释暴露度在战斗不确定性中的作用。论证表明:暴露度作为战斗熵的具象表现,实为驱动战斗耗损的原子级要素。由此颠覆主流认知——力量优势并非决定战果的关键,其完全依赖于暴露度。进一步揭示:能力数量仅构成承载限界(carrying capacity)——即交战方投入作战行动的兵员储备池。

通过分析常规战与反叛乱战两大核心案例(辅以三级案例的微观证据),阐明暴露度效应在所有作战类型中均主导能力效应(差异仅存于程度)。模型逻辑表明:士气等非物质要素并不如传统认知般影响战争结果。通过揭示耗损与暴露度的因果关系,强调耗损速度对抵消叛乱分子外部补给的作用,深化了对反叛乱战争动力学及行为体动机的理解。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2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模拟战争中的战斗评估》109页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104+阅读 · 2023年12月8日
《战争的演变:让科学成为博弈发展的典范》52页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54+阅读 · 2023年8月6日
《多域联合部队和领域思维的未来》45页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3年5月25日
《自动化支持下的军事战役-战略决策》154页博士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129+阅读 · 2023年3月8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7+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rxiv
170+阅读 · 2023年4月20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70+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77+阅读 · 2023年3月26日
Arxiv
24+阅读 · 2023年3月17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7+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