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空中死神之眼

在俄乌战争中,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的颠覆性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场始于业余无人机改装的军事创新,已演变为由基层步兵实时书写的新作战条令——而非将军们的手笔。原本由受过严格训练的空军飞行员在安全基地操控的无人机,如今已下沉至步兵班组层级。廉价的FPV无人机兼具高速与致命性,或可视为现代版西班牙大方阵的再现,只不过长矛与火绳枪已被配备FPV无人机的步兵班组取代。

这一转变超越战术适应,标志着战争形态的深层重组,堪比16世纪西班牙大方阵的崛起。正如火绳枪曾作为脆弱但革命性的武器,与长矛方阵及国家基础设施结合重塑战争规则,如今由FPV无人机、无线电与平板电脑联网的步兵班组正重构作战阵型、杀伤链与机动节奏。乌克兰战场孕育的不仅是新式武器库,更是新军事条令的早期框架——或许我们正见证大方阵继承者的诞生。

俄乌士兵皆将天空视为持续迫近的死亡威胁场域。有士兵直言:"仿佛空中潜伏着千名狙击手。"这些无人机不仅是"天眼",更是"行刑者"。操作员操控它们钻入装甲车舱口、飞越营房窗口、沿战壕投送爆炸物,直击敌阵要害。

据估算,俄乌战中60%-70%的俄军装备损毁由无人机造成。战壕、掩体与森林等传统"安全区"概念已然瓦解,战场变得透明、可观测且危机四伏。FPV无人机的嗡鸣便足以迫使步兵与载具仓皇躲避,其存在本身或许就是21世纪的新型压制火力。

在乌克兰,被无人机锁定往往意味着死刑。无人机不仅搜索目标,更将坐标实时传输至迫击炮、火炮或导弹阵地。当空中嗡鸣锁定敌军,无形的死亡倒计时即刻启动——间接火力响应时间或有差异,但目标坐标一旦进入杀伤链,钢铁暴雨必将接踵而至。

为应对威胁,部队开始布设防网、深挖工事或使用反无人机武器,但这些仅是权宜之计。正如乌军指挥官指出:适应已不足够,变革势在必行。无人机非简单叠加,而是彻底重塑战场形态:昔日的战壕间"无人区"已成无人机猎杀区,游荡弹药以恐怖精度巡逻、观测与打击。若敌见你,必锁定你;若锁定你,必歼灭你。

量产化精准死神:无人机重塑战争规则

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不仅是武器,更是空中力量的扩散化体现。廉价、迅捷且残暴高效,它正成为21世纪的AK-47——改写战争规则的全球暴力工具。但与AK-47不同,它无需直视目标、无需体力与勇气。FPV无人机是精确化大规模杀伤体系转型的组成部分,与游荡弹药、小型无人机系统及"见证者"等传统无人机共同拓展战场监视与打击能力的范围与持续性。

上世纪,士兵尚可依赖地形求生——掩体、黑夜或距离可能带来生机,战壕、森林与城市街区尚可作为护盾。FPV无人机彻底粉碎了这种信念。这场革命的核心在于:杀伤力已实现病毒式扩散。任何人都能以数百美元购得远程观测、追踪与杀戮能力。曾经国家专属的能力如今可装入背包;曾经需要机场起降的打击力量如今从沟渠发射。斯蒂芬·比德尔的"现代战争体系"强调分散、掩蔽、伪装与诸兵种协同以确保战场生存,但无人机正在改写这些规则。当廉价消耗性平台能穿透掩体并实时定位隐蔽部队时,即便现代战争体系也在网络化致命威胁的压迫下濒临崩溃。

从第一视角到致命性自主化:即将到来的无人机闪电战

西班牙大方阵曾统治欧洲战场近一个世纪——其优势并非源于单一武器,而在于将新兴技术(火绳枪)与革命性作战艺术相融合。然而,正如军事史上所有优势一样,其霸权仅是暂时的。战争中的技术与战术优势无法永久占有,只能阶段性租用——对手始终在为下一轮霸权支付首付。

至17世纪初,欧洲指挥官开始研发瓦解大方阵主导地位的战术。他们引入新型阵型以最大化火力、速度与机动性,压缩密集长矛步兵编队规模,释放火力的致命潜能。未来军事霸权的归属不再属于率先使用新武器者,而属于最优化整合者。

相同模式正在当今显现。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通过持续空中威胁重塑了小规模作战形态,但这仅是FPV赋能作战的初始阶段。下一阶段将随着战术级可扩展致命性自主武器的出现而快速到来。自主武器并非新生事物——以色列"哈比"巡飞弹药或舰载近防系统早已具备无人干预的威胁探测与摧毁能力。但当前涌现的新型系统截然不同:它们是小巧、机动、协同的致命自主无人机群,在战术前沿开展集群作战。这些系统将延伸人类作战半径,以自主协同集群独立行动,具备击穿防御体系并为快速突袭创造缺口的能力。我们当前见证的仅是无人机小规模冲突,而即将到来的可能是更趋近无人机闪电战的形态——高速、自主、为规模化杀伤极致优化的作战模式。

无畏机器:自主化杀戮的未来图景

西班牙大方阵的强大不仅源于武器融合,更在于严苛训练。其紧密阵型要求枪林弹雨中保持纪律,勇气成为核心战力。而在未来由致命性自主无人机主导的战争中,人类的恐惧将被系统性地剔除。

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与自主无人机不仅改变战术,更侵蚀战争的心理根基。克劳塞维茨曾言,士兵须克服恐惧、疲惫与混乱方能作战。但无人机无惧无倦:当最优秀的操作员精疲力竭时,机器仍稳定如初——不眨眼、不恐慌、不遗忘目标。

自主无人机无需实弹训练培养勇气。那种以冰冷非人精度实施杀戮的勇气与能力,将通过编程注入系统。曾被视为辅助工具的自主系统,或将跃升为攻防前线主力。自主无人机群将免疫压制、无视伤亡、永不迟疑。

机器不懂恐惧、不知疲倦、不受摩擦损耗。它们不会在火力下产生应激反应,亦不会犹豫。正如乌克兰士兵所言:"你能躲避炮火,但无人机是另一种噩梦。"

这场深层革命昭示:我们正迈向无惧战争。此概念应引发深思。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是其最新且最令人胆寒的呈现。昔日士兵的心跳设定战斗节奏——勇气、疲惫、恐慌,而无人机抹去这种韵律。它无需呼吸饮水,耐力仅受燃料或电池限制。将此类无畏武器投入战场的后果,可能远超人类想象。当战争在进攻端更趋无情,意味着蜂群将展开无差别屠杀;而在防御端,进攻者将以血肉与机械支付惨烈代价。人类或将怀念恐惧、疲惫与压力对战争暴行的约束与缓冲。

构想新型步兵排编制

15至16世纪的指挥官面临与当今相似的挑战:如何在战场释放新型火力技术。西班牙大方阵正是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等指挥官实验新阵型以打破中世纪骑兵霸权的产物。随后,瑞典古斯塔夫·阿道夫与荷兰莫里斯亲王进一步完善理念,重组步兵以最大化战场火力、机动性与灵活性。

我们正处于类似的历史拐点。传统步兵排作为基本作战单元,设计初衷适应步枪、机枪与迫击炮主导的战场。若无人机改变接触战形态,排级组织与战术必须同步革新。一旦确立排级新战术体系,即可构建战役与战略层级的未来战争基因。

构建无人机作战小队

未来步枪排的作战模式或将彻底改变:传统三步枪班加一武器班的编制可能演变为两机动步枪班、一武器班与新增的9人无人机小队(专司掌控交战空域)。无人机小队可下辖四个双人组:防御组专注反制敌无人机;两组猎杀组实施攻击(重点猎杀敌方无人机操作员);一组瞰制组执行战场扫描,向排长传输实时影像并协调火力。无人机将与机枪、迫击炮同等重要,成为排级作战核心要素。未来步兵不仅固守地域,更将掌控空域。

结语:下一场军事革命

战场正被重塑——无关钢铁或勇气,而由廉价无人机与不知疲倦的监视力量主导。这种战争新形态——持续全域监视、可消耗打击平台与实时杀伤链——挑战着20世纪军事体系的所有假设。为机动而建的步兵与装甲编队如今直面致命空域。天空不再空旷,而是充满敌意的战场。

无人机时代远超进化或创新范畴,而是一场军事革命。闪电战、航母作战、铁路与步枪曾是划时代的创新,但它们仍在既有军事框架内运作——提升速度、后勤与射程,但未彻底重构战场底层逻辑。相比之下,无人机战争不仅改变作战方式,更迫使我们在组织、训练、指挥与装备层面全面革新,催生新编队、新学说与新的战场生存法则。

正如军事史学家所言,真正的军事革命迫使社会重新思考战争本质。无人机并非嵌入旧体系,而是将其溶解。曾经需要整编部队与机场的能力如今装入背包;曾经仰赖勇气的战斗如今仅需带宽支撑。

西班牙大方阵教会欧洲战术与技术需协同进化,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以更迅猛的节奏与更致命的后果传递相同教义。无论在乌克兰的堑壕网络还是其他战场,旧有阵型正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愈发恐怖的新形态。

这不再是科幻小说对未来战争的预言,而是当下战争的现实。

大方阵的启示在于:当新武器要求新编队、新战术与新战略时,适者生存,逆者消亡。目前正身处这样的历史时刻。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非现代战争的附属品,而将成为其新核心。无论掌握在国家军队还是叛乱分子手中,它们都在重新定义战斗、胜利与死亡的内涵。

参考来源:warontherocks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2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中文版 | 2025战场集群:AI防御机器人席卷前线
专知会员服务
19+阅读 · 4月21日
中文版 | 俄乌战争:乌克兰无人系统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22+阅读 · 4月16日
《俄罗斯 vs 乌克兰:新一代武器》
专知会员服务
84+阅读 · 2023年2月7日
DARPA | 世界上最大的“5G+AI+仿真”探索项目
走向智能论坛
30+阅读 · 2019年7月29日
【数字工程】美国国防部数字工程战略解读(全文)
产业智能官
33+阅读 · 2019年4月15日
刘亚威 | 美国国防部数字工程战略解读(全文)
走向智能论坛
12+阅读 · 2019年4月10日
进攻机动作战中的机器人集群
无人机
31+阅读 · 2017年12月4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8+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4+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61+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168+阅读 · 2023年3月24日
Arxiv
24+阅读 · 2023年3月17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8+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4+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