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疯狂科学家实验室"此前曾论述,包括自主行动型先进战场机器人系统及更广泛人机协同趋势在内的无人系统,将在未来作战力量中占据显著比重。本文将解析俄罗斯战场自主系统三大发展趋势——揭示其如何拥抱颠覆性技术。
未来十年对俄军具有里程碑意义:历经数十年技术投资、新武器测试验证与未来战争概念研究后,俄军将进入成果转化期。以下三大趋势值得关注,首当其冲的是俄军作战无人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叙利亚战场经验与二十年美军无人系统应用观察,促使俄罗斯国防部决心扩展无人作战能力,超越现有实时战场监视的情报、监视与侦察(ISR)无人机体系。未来十年,俄军将完成多型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作战无人机测试评估,包括:
• 重型"猎人"攻击无人机(UCAV)
• 叙利亚战场验证的中型"猎户座"无人机
• 以色列许可证组装的国产"前哨"无人机
• 中型"海盗"无人机
• 对标美国"全球鹰"的远程"阿尔蒂乌斯"无人机
这些无人机需数年时间方能列装,部分型号处于工厂测试阶段,另有型号进入军方测试评估。根据型号差异,其航程覆盖百余公里至数千公里,可搭载多样化武器执行多域任务。
俄地面部队正测试全系列无人地面战车(UGV),涵盖从微型到坦克级平台,配备机枪、火炮、榴弹发射器与传感器。俄国防部正探索此类UGV在城市战等多样化作战场景的应用模式。海上领域,俄致力于列装无人水下/水面航行器(UUV/USV),以增强舰船与海上资产的ISR范围与能力,同时赋予反潜、排雷甚至作战功能。事实上,俄海军计划为舰艇配备空基、水面及水下无人系统,使每艘军舰成为无人技术的搭载平台与运用节点。
图:克朗施塔特技术公司研制的俄罗斯"猎户座-E"中空长航时无人机
另一重要趋势是从人工操控向有限人工智能(AI)驱动的全自主模式逐步转型。俄国防部已明确要求无人系统在快节奏动态战场实现自主运行。尽管复杂技术障碍可能使完全自主方案在本十年内难以实现,国防部仍将推动开发者取得阶段性成果,使作战载具具备有限半自主能力。此外,国防部期望AI能指挥空、陆、海基无人系统的集群行动。为实现目标,俄已设立多个高科技武器研发测试中心,包括类DARPA机构"高级研究基金会"(负责AI与集群技术开发)及国防部直属的"ERA科技园"。
图:Uran-9无人地面战车
未来近期,俄国防工业将与国际领先军火出口商争夺无人/自主系统市场份额。当前无人系统市场仍由美、以等主导。迹象表明,俄可能向中东等地区潜在客户推销部分无人机与UGV系统。例如,部分国家据称有意本土化生产俄军主力无人机"海鹰-10"。随着全球军队日益认知无人系统替代昂贵有人装备的效益,俄将积极把握该领域安全采购趋势带来的商机。
图:"海鹰-10"无人机
上述趋势与全球军用无人技术发展主线吻合,主要国家与客户正测试评估新概念武器。经历近年冲突检验的现代化俄军,将在未来近期吸收实战经验、获取新技术备战下一场战争,并向意愿客户与盟友推广解决方案。
参考来源:mad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