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认知战的概念,这是一种通过操纵对手的认知机制来实现战略目标的多层面方法。本文借鉴历史实例和当代发展,深入探讨了现代冲突中日益受到关注的 "人心 "问题。分析包括俄罗斯军事文献中提出的认知战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反射控制和心理战。西方文献曾对 "反射控制 "进行过讨论,而 "心理战 "则是最近才出现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概念。本文探讨了这两个组成部分的理论和哲学基础,强调了它们对认知过程的共同重视。心理战是 "可控混乱 "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占领对手的意识并诱导集体心态的变化,而 "反射控制 "则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信息影响对手。本文还讨论了认知战对北约和西方国家的影响,强调了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和加强认知防御以抵御对手利用系统漏洞的企图的重要性。最后,本文强调了保护人类思维的迫切需要,因为人类思维已成为当代战争中追求政治目标的主要战场。

1 引言

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冲突时期,信息、心理和影响力行动都被用来实现多个战略层面的目标。虽然有观点认为法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拦截无线电和电话通信最先参与信息作战(Bailey, 2001),但孙子早已论述了将后方和陆军的团结和士气与敌方进行比较的重要性(Sun Tzu & von Clausewitz, 2000)。此外,腓特烈大帝以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情报系统而闻名,他利用欺骗手段误导对手对其兵力和意图的认识,从战略上瞄准对手的信息和认知过程(Dufy, 1974)。

过去 50 年的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有可能以创新的方式运用行之有效的战争方法。由于战争的首要目标是政治,而军事手段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因此争夺 "人心 "已成为当代战争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北约军事威慑力量的高度可信性,这对西方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对手不再仅仅依靠常规军事手段,而是越来越注重利用西方的系统性弱点,通过控制对手的认知过程,影响个人和集体层面的认知、行为和决策,从而取得政治上的胜利。从本质上讲,人脑已成为战场,而整个社会则是主要目标。

北约及其成员和盟国一直在发展对认知战意义和影响的理解,而俄罗斯的军事文献则对类似现象进行了独特的分析。西方认知战的方法不区分影响的层次。换言之,认知战可指针对个人、群体或整个社会的行动。相反,俄罗斯军事文献将战争中的认知因素分为 "反射控制"(Refexive Control)和最近提出的 "心理战"(Mental Warfare)。

西方文献中广泛讨论的 "反射控制 "主要集中于通过诱导个人或群体对现实的认知发生转变来操纵他们的认知过程。相比之下,"心理战 "试图重塑个人和社会集体的认知过程,目的是改变他们的社会意识。这是通过破坏精神和道德价值观、传统以及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基础来实现的(伊尔尼茨基,2022 年)。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对西方和俄罗斯当代认知战的进展进行分析,尤其侧重于确定核心理论和概念基础、流行趋势以及所使用的工具。鉴于这一领域仍在不断发展,本文提出了更多的问题,而不是给出明确的答案。因此,本文是对西方和俄罗斯围绕认知战正在进行的讨论的介绍性探讨。本文的第一部分从西方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随后的部分则深入探讨了俄罗斯的发展,最后得出结论。

2 西方的认知战

自 2017 年起,美国开始使用 "认知战"(Cognitive Warfare)一词来描述一个国家或有影响力的团体为操纵敌方或其民众的认知机制而可能采用的特定行动模式。认知战的目标是削弱、煽动、影响目标实体,并有可能征服或摧毁目标实体(Stuart,2017)。认知战整合了信息战的各个组成部分,将针对无形资产的心理战和影响战与旨在扰乱或破坏有形信息系统的网络战结合起来。

根据 Claverie 和 du Cluzel(2022 年)的研究,认知战战略通常包括通过提供有偏见的信息(或经过数字修改的信息)来蓄意操纵现实,从而达到促进自身利益的目的。新通信工具的出现成倍地扩大了可能性的范围,在这一领域产生了新的方法和目标。然而,这种复杂性的增加凸显了潜在目标采取持续复原姿态的重要性,因为受害者可能只有在攻击发生后才会意识到。这就强调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有效地应对认知战威胁。

如图 1 所示,认知战在两个传统上相互独立的作战领域交汇处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是心理作战(PSYOPS)和影响作战(通常与权力概念相关),另一方面是网络作战(主要用于防御和破坏物理信息资产)。虽然认知战的技术方面,特别是涉及网络能力的方面,与传统的心理战不同,但认知战可以被视为一种互补的努力,其特点是在心理影响领域内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战略(Claverie & du Cluzel,2022 年)。因此,认知战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辅助战略规划或在不直接对抗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相反,它涉及到一场深刻的冲突,涉及到敌对群体的思想、情感和信念,最终重塑他们对现实的认知(Claverie & du Cluzel,2022 年)。

图 1:认知战与 PSYOPS(广义上包括实际心理作战和其他非动能行动,如影响行动和军民合作)之间的差异。改编自 Claverie 和 du Cluzel (2022)。

认知战不仅仅是一种辅助战略,也不仅仅是一种不通过肉搏战而取得胜利的手段。其根本目标是通过操纵敌方对现实的感知,对其核心信仰、价值观和情感发动战争。这种类型的战争专门针对敌人的思维过程、认知框架和整体世界观,影响他们如何感知世界和形成概念思维。认知战的预期效果包括改变世界观,从而扰乱敌方的平静心态,破坏其确定性,削弱其竞争力,阻碍其繁荣发展(Claverie & du Cluzel, 2022)。

从本质上讲,认知战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心理行动来左右对手的认知、信念和决策的冲突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干预现实构建过程,破坏心理自信、对过程的信任,以及对群体、社会甚至国家顺利运作至关重要的机制(Claverie & du Cluzel, 2022)。因此,认知战的目的是扰乱或利用对手的决策能力,操纵他们的认知,最终获得战略优势。它可以包括心理战,如宣传或虚假信息、网络攻击以及通过数字通信传播虚假信息。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都可以参与认知战,并对对手的决策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认知战将新技术与人为因素和系统相结合,包括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信息通信技术(ICT)、神经科学、生物技术和人类增强过程。这种融合对安全这一包含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广泛概念构成了高风险(Masakowski 等人,2020 年)。因此,战争领域已从传统的三个(陆、海、空)扩展到北约目前认可的六个(陆、空、海、空、网络和认知)(Guyader,2022 年)。

前面的讨论没有明确北约或任何欧盟国家准备用认知战工具与其他行为体交战。相反,目的是更好地了解认知战及其自卫手段。恶性行为体利用认知战对付西方的事例时有发生。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散布虚假信息诋毁媒体、公共机构、政治家和公务员,以及有关 COVID-19 疫苗、气候变化、5G 技术等的虚假说法,都是这方面的明显例子。

俄罗斯分析人士敏锐地注意到西方世界认知战的最新发展。俄罗斯总参谋部学术期刊《Voennaia mysl'》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以明显的忧虑感断言,西方政府正高度重视尖端认知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使他们有能力对个人、社会集体和整个国家机器的认知领域施加影响。这种能力构成了全球发达国家为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而实施全面认知战战略的基石(Zhdanov 等人,2023 年)。

3 俄罗斯战争中的认知战

俄罗斯的认知战方法与西方的理解不同。相反,它根据行动的来源划分出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当源头来自俄罗斯时,它被称为 "反射控制",而当源头来自西方时,它被称为 "心理战"。虽然 "反射控制 "在西方文献中已有广泛论述,但 "心理战 "的概念相对较新,值得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因此,本文将主要关注 "心理战 "的原则。这两个概念有着共同的理论和哲学框架,都与认知过程相关联。此外,"心理战 "还与 "反射控制 "共享 "反射性 "原则。

"反射控制 "是一种向对手(被控制者)提供敌方专门信息,诱使其自愿采取控制者所希望的预定行动的技术。这可以通过改变敌人的信息处理(认知)或有选择地传播信息(信息)来实现。当敌方受到影响而自愿做出对控制者有利的决定时,可进一步将其分为建设性反射控制和破坏性反射控制,前者的目的是破坏、瘫痪或抵消敌方的决策过程和算法。这种操纵利用道德、心理和其他因素,包括对手的个人特征,利用欺骗行动中的心理弱点。

不要把冲突仅仅看作是两支兵力之间的互动,而必须把冲突看作是发生在敌对双方决策过程中的一种动态。每个对手的选择都是由他们对自己和对手的认知所决定的,从而形成两者之间的反射互动。再现控制包括这样一个过程,即一方向敌方提供推理或信息,引导敌方进行逻辑推理,并最终做出由发起方预先确定的决定。一个更现代的定义将其描述为一种向伙伴或对手传递特别准备的信息的方法,目的是引导他们自愿做出行动发起者所希望的决定。反射控制所使用的主要手段有(科莫夫,1997 年):

  • 消耗: 这种战术旨在迫使敌方采取不明智或徒劳的行动,消耗其资源并降低战斗准备。它可能涉及有限的战斗或声东击西的行动。

  • 诱饵: 该战术涉及信息反击,使敌人在脆弱地区(后方、侧翼等)感受到不需要特殊反击措施的威胁。其目的是转移敌人对真正威胁的注意力,使其放松警惕。

  • 瓦解: 这种战术主要是一种外交武器,利用信息反击向敌方灌输违背联盟利益的思想。这可能包括误导公众舆论,或向相关国家领导人灌输有关军事政治局势的错误观念。此外,它还可能包括在敌国内部制造紧张局势或加剧现有矛盾,削弱其军事和经济实力的行动。

  • 绥靖: 用于说服敌方,使其相信对手持有中立或友好的意图。它涉及信息对抗措施,给人一种例行战斗训练而非准备敌对行动的印象。其目的是让敌人相信对手是和平的、不具威胁性的,从而降低他们的警惕性。任何计划中的攻击都要严格保密。

  • 恐吓: 目的是让敌人了解对手真实或想象中的优势。

  • 挑衅: 目的是诱使敌方采取对己方有利的行动。

  • 超负荷: 它要求在准备和敌对行动期间向敌人灌输大量信息。这给他们的指挥系统造成压力,迫使他们在不确定和混乱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 建议: 这种战术涉及塑造和利用对方的行为模式。在准备阶段,向敌方提供法律、道德、意识形态或其他方面的信息,促使其采取有利于对手的行动。

  • 分散注意力和瘫痪: 在作战行动的准备阶段,对敌方最重要的地点之一(如侧翼和后方)造成真实或假想的威胁。它迫使兵力重新评估其关于行动轴心的决定。

尽管人们可能对 "反射控制 "持怀疑态度,但它的明显优势在于,它迫使潜在用户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即了解敌人、思考招数和反招数,并尝试发展一种严谨的方法论来分析战略问题并做出最佳决策,这一点至关重要。因此,"反射控制 "旨在改变受试者对物质世界的感知,从而影响社会意识并改变其认知过程。反射控制可以理解为一种策略,通过向合作伙伴或对手提供精心定制的信息来影响他们,从而引导他们自愿做出与发起者所期望的结果相一致的决定。因此,它是俄罗斯影响认知的主要手段之一,旨在影响对手的决策过程。它与北约之前讨论的认知战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

心理战的概念主要与俄罗斯人的信念有关,即他们正面临着一场由西方通过颜色革命发动的文明战争,以达到俄罗斯军事文献中所谓的 "受控混乱 "状态。日丹诺夫等人(2023 年)认为,俄罗斯对维护国家利益的追求已经转变为文明对抗,表现为针对整个西方世界的混合战争,这不仅包括国家作为主权国家的存在,还包括整个俄罗斯文明的保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之前讨论的发展,而之前的讨论大约在 2010 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当时 A. A. Bartosh、I. N. Vorobyov、V. A. Kiselyov、S. G. Chekinov、S. A. Bogdanov 和其他俄罗斯军事学者开始就俄罗斯军事文献中所称的 "新一代战争"(Voyna novogo pokoleniya 或 New Generation Warfare)展开讨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战是 "可控混乱 "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 "可控混乱 "战略是 "新一代战争 "的一部分。

"可控混乱 "是一种地缘政治模式,旨在对另一个国家(客户国)选定的目标受害国造成破坏。这种 "破坏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制造人为危机,削弱受害国的地缘政治优势,包括领土面积、人口总数、国际地位、经济潜力、军事实力和综合能力(Serzhantov et al.) 它还与俄罗斯的 "混合战争"(gibridnaya voyna)概念密切相关,该概念被定义为侵略国协调使用多种类型(工具)的暴力,旨在利用目标国的弱点,涵盖所有社会功能,以实现协同效应,使敌人屈从于自己的意志(Bartosh,2022 年)。在这种情况下,夺取领土被推翻令人反感的政府和赋予忠诚的政治兵力所取代,从而剥夺目标国的主权并将其置于外部控制之下。

正如 Vorobyov 和 Kiselyov(2014)所述,俄罗斯深信西方正在使用一种颠覆性的意识形态武器,即所谓的 "西化"(Westernization),它涉及将与西方国家相似的社会制度、经济、意识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强加给俄罗斯(或其他国家)。这一战略旨在诋毁俄罗斯现有的社会制度,在民众中制造分裂,并为反对派运动争取支持。从根本上说,这就是 "颜色革命",俄罗斯人坚信这是西方发动 "混合战争 "的主要手段。

在俄罗斯看来,"混合战争 "仍然是西方使用的专用工具,与俄罗斯的军事条令格格不入。根据俄罗斯的文献,混合战争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Vorobyov & Kiselyov, 2014): 第一阶段是在受害国内部挑起危机、促进不稳定、制造内部冲突;第二阶段的中心是使受害国退化、贫困化,并最终将其推向解体,有效地将其转变为通常所说的 "失败国家";最后,西方将自己描绘成仁慈的救世主,对局势进行干预,促进政治权力的更迭。如有必要,美国兵力随时准备实施入侵,然后开展所谓的 "稳定 "行动。混合战争中使用的主要手段有(Karavaev,2022 年):

  • 侵略行动(攻击)不经宣布即开始。侵略行动(攻击)具有演变性和永久性,发生在灰色地带,有时会导致受害国因无力有效反击而失败。
  • 战败的民族国家要么被解体,要么领土不被占领,要么不仅失去人口和资源,还失去政治意愿和自治机会。
  • 受害国的人民往往会发现自己被外部和内部实体管理,丧失了影响自身命运的能力。一场争夺思想、知识和意志的战斗正在打响,它塑造着个人和整个社会的世界观。
  • 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众的优先事项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外部强加的不同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得到了当地民众的默许。
  • 当精神空间和公众意识被占领时,胜利就被认为是绝对的,这导致被征服者不仅失去了捍卫自身价值观的能力,而且完全吸收了胜利者强加的外来的、虚假的指导方针。
  • 在这场战争中,闪电战包括通过针对对手的精英和媒体来瘫痪对手的意志,随后瓦解国家机构,从内部瓦解陆军、军队和安全机构。
  • 对受害国的攻击不仅从外部进行,也从内部进行,这与传统的 "由外而内 "的战争方式有着本质区别。因此,这场战争的战线和战斗规模各不相同,但却具有同步性和系统性。

心理战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使用一套方法和影响手段,将不同规模的活动和行动进行战略组合,以 "占领 "对手的意识为目标,挫败社会意识,导致其意志瘫痪,并诱导民众的个人和集体心态发生变化(Karavaev,2022 年)。因此,心理战被定义为 "旨在'占领'对手意识的各种规模活动和行动的协调总和。这样做的目的是麻痹其意志,改变民众的个人和群体意识,打击陆军和社会的士气,摧毁其精神和道德价值观、传统以及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基础,抹杀人民的民族认同感(伊尔尼茨基,2022 年)。它有七个主要信条:

  • 信息化: 对国家和军事指挥系统以及对方的控制产生复杂的影响,从而导致通过所需的决定,并使基础设施管理的运作陷入瘫痪。

  • 心理:蓄意利用宣传和其他手段(外交、军事、经济等)直接或间接影响敌方的观点、情绪和情感,从而影响敌方的行为和文化设施。

  • 控制论: 旨在破坏信息安全,扰乱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窃取数据,秘密监视和搜查不利证据。

  • 政治:为政治孤立创造条件,并造成各种后果;

  • 经济上: 经济:制造人为的贸易壁垒和限制,暂停投资资产。

  • 金融: 关闭资本市场,使借贷、金融服务、中介和结算成为不可能。

  • 混合型:结合使用秘密行动、破坏和网络战,以及向在敌国境内活动的叛乱分子提供支持。

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军事冲突期间,其目标都是敌对一方的心态、身份、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其目标是摧毁或改变影响对象:摧毁公众意识、公共机构、国家、兵力等。心理战的主要形式包括多向信息行动,其间使用特定的信息行动来影响人的意识(态度、感染、模仿、说服、影响、压制和暗示),针对的领域如下(伊尔尼茨基,2022 年)。心理战使用以下技术(Karavaev, 2022):

  • 隐瞒有关社会各领域形势的重要信息。

  • 根据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的原则,将有价值的信息淹没在一系列 "信息垃圾 "中。

  • 偷换概念或曲解概念。

  • 将注意力转移到无关紧要的事件上。

  • 应用媒体空间中经常使用的概念,而这些概念的含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 向受众展示比正面新闻更受关注的负面信息。

  • 讨论没有实际社会价值的事件,利用错误的社会学研究成果来歪曲社会形势。

  • 禁止某些类型的信息和新闻栏目,以防止公众广泛讨论对某些权力结构至关重要的问题和话题。

  • 公然撒谎,误导民众了解本国和外国公众。

在这种情况下,行动重点是控制对手的认知过程,以影响个人或集体的观念、行为和决策。目标是使受攻击国家/地区的民众与攻击者的政治、社会、经济和军事/战术目标保持一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利用社会工程工具和技术,混淆政治辩论,瘫痪决策过程。过去三十年的技术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网络和网络资产的重要性增加了改变和控制信息流的机会。由于目标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过程,信息已成为一种武器(Ilnitsky,2022 年),因此社会已成为战争中的一个公平目标。

4 结论

克劳塞维茨阐述的持久原则强调,在大战略层面,战争是围绕政治目标展开的。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新的交战形式,包括动能和非动能方法。这些多层面的战略旨在引起个人和集体认知过程的转变,最终目的是实现战略目标,传统上通过动能手段来实现,现在则通过非动能手段来实现。近年来,"认知战"(cognitive warfare)概念备受关注,其目的是操纵敌人或民众的认知机制,以削弱、影响或征服目标实体。这种战争形式利用心理战、影响战和网络攻击来改变对手的认知、信仰和决策过程。在此背景下,北约和西方国家一直在努力应对认知战的复杂性以及对手利用系统漏洞带来的挑战。此外,战斗序列已从过去的体力、情感和智力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智力、情感和体力因素并重。

与当前的西方方法相比,俄罗斯军事文献提出了更加细致和独特的观点,介绍了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反射控制和心理战。虽然 "反射控制 "的概念在西方文献中已受到关注,但 "心理战 "的概念却是最近才出现的。反射控制和心理战的理论和哲学基础都以认知过程为中心。反射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向对手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来施加影响,而心理战的目标则是对方的心态、身份、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战是受控混乱和颜色革命背景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俄罗斯的文献,心理战的目的是占领对手的意识,麻痹他们的意志,并促使民众的个人和集体心态发生变化。它试图摧毁或改变目标国家的社会意识、公共机构、国家、兵力和其他关键方面。心理战结合多向信息作战,利用特定技术影响人的意识,包括态度、感染、说服和压制。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认为心理战是西方用来对付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不结盟国家的工具。

从这个意义上说,俄罗斯将自己定位为西方挑起的文明战争的受害者。俄罗斯不认为自身存在潜在的缺陷,而是将西方价值观和政治、社会、经济模式的吸引力归咎于外部操纵,不认为本国精英的价值观和政策可能会导致独特的弱点和挑战。因此,俄罗斯将责任归咎于西方等外部行为体。

与此同时,俄罗斯还采用了他们认为西方正在对其使用的策略,将矛头指向西方本身,这也可以被称为 "文明战争"。他们的目的是利用西方自身的制度脆弱性,目标是推翻令人反感的政府,让政治兵力上台,而不是夺取领土。因此,由于目标是政治性的,他们利用了社会与政治、政府、经济、军事和其他机构之间的差距。因此,这些叙事不是亲俄的,而是反西方、反体制、亲民粹的,针对的是更广泛的社会阶层。

尽管认知战并不能取代动能战,但由于对手不断采用创新和复杂的方法来实现其政治目标,西方在反击认知战时必须保持警惕。通过投资于积极主动的措施,包括增强复原力、信息安全和认知防御,北约及其成员国可以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威胁时更好地保护其社会并维护民主价值观。政治家、公务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还必须明白,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国家的信任度。信任度越低,认知行动成功的几率就越高。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45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无休止的战争:成功解决冲突的框架》64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2023年10月20日
《认知战:特征、目的、进攻与防御措施分析》万字长文
《军事情报的复杂性》中文版
专知会员服务
60+阅读 · 2023年8月22日
《认知科学的军事应用:认知战争——感知与误解》论文
《自主系统的人为控制》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3年2月13日
最新《强化学习导论》教程,32页pdf
专知
3+阅读 · 2023年4月5日
【2022新书】深度学习归一化技术,117页pdf
专知
18+阅读 · 2022年11月25日
【新书册】贝叶斯神经网络,41页pdf
专知
26+阅读 · 2020年6月3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Arxiv
138+阅读 · 2023年4月20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339+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57+阅读 · 2023年3月26日
Arxiv
118+阅读 · 2023年3月2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无休止的战争:成功解决冲突的框架》64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2023年10月20日
《认知战:特征、目的、进攻与防御措施分析》万字长文
《军事情报的复杂性》中文版
专知会员服务
60+阅读 · 2023年8月22日
《认知科学的军事应用:认知战争——感知与误解》论文
《自主系统的人为控制》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3年2月13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