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审视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三年后对军事战略与常规军事行动理念的演进。评估了俄军精英层对诸兵种合成作战、海面作战与空权控制作战(含远程精确打击)的思考,探究其对如何调整国家军事战略与作战理念以应对未来战争中武装冲突形态变化的观点。
研究首先分析构成俄军作战理念基石的俄罗斯战略思想,继而探讨三大作战领域:诸兵种合成作战、海面作战及空权控制作战。俄军在上述领域均遭遇重大意外挑战,包括无法实施有效的合成进攻、丧失黑海控制权、未能取得制空优势等。研究团队主要援引俄军政精英广泛阅读的《军事思想》等权威期刊,同时参考俄顶尖智库、中央报刊发布的军事专家评论及官方条令。
报告指出:尽管技术进步导致武装冲突形态发生重大战术变化(尤其无人系统的广泛运用),俄罗斯对常规军事行动的战略与作战思维仍基本延续战前模式。对多数俄军精英而言,纵使俄军在战争中遭遇意外挫折,战局仍证实了战前对武装冲突特性的预判。因此,俄方对武装冲突形态的认知几无演进,其战略理念与作战条令亦无根本性变革迹象。
俄军精英选择以确认偏误与技术崇拜的独特混合方式应对新兴军事挑战。他们坚称既有理念始终正确,俄军在乌受挫主要归因于:有效且长期秉持的理念存在规划与实践缺陷,同时西方对乌空前未料的强力支援。尽管训练不足亦有影响,但俄军事思想家在战役层面鲜有提及需通过系统性训练改进来解决上述失败。他们认为应对之策在于采用人工智能、下一代无人系统等先进技术及适配的战术创新,鲜有军事专家呼吁反思战时战略或作战理念。
俄精英层对诸兵种合成作战的思考凸显此路径。军事思想家坦承俄地面部队未能在战争中实现由坦克与摩托化步兵主导的快速突破纵深作战。但将此结果归咎于无处不在的情报监视侦察(ISR)能力与大规模精确火力的扩散。他们认为这些条件催生了“透明战场”,俄军部队一旦集结、机动或实施纵深作战即遭精确火力即时探测打击。然而,俄精英非但未放弃战前条令,反聚焦于通过扩编部队规模、压制对手ISR与打击能力来恢复战场机动能力。
同理,俄海军专家正应对黑海舰队战时挑战及其对未来海战的影响,包括舰队未能维持制海权及多艘战舰损失。尽管乌克兰缺乏传统海军,其武装力量却成功运用无人水面艇与精确导弹反制俄水面舰队。纵然挑战艰巨,俄军精英仍致力于恢复舰队夺取局部制海权与执行关键任务的能力。为此,他们主要倡导通过战术技术措施提升舰艇生存力、压制对手ISR并反制导弹与无人机攻击,而非对作战艺术进行重大修订。
俄空天军在战场的成败同样引发空权理论家的深刻反思。但其空权控制作战理念仍未根本性偏离2022年前的主题。虽然俄作者剖析了空天军优劣势并提出多重应对方案,但对空战本质的总体评估未变,亦未主张空战战略、条令或理念的根本变革。俄空权理论家着眼于通过扩编规模与依赖先进技术(包括强化地面防空与远程打击能力)来解决乌克兰战场暴露的问题。然而,对于压制摧毁敌防空系统的作战思考依然停滞,尽管空天军未能夺取乌克兰制空权并引发系列连锁反应。
鉴于俄方在战略与战役层面均缺乏重大条令修订,俄罗斯仍延续2022年前的框架定义与西方的战略竞争。其仍以相似假设与理念筹备与北约的战争。俄方胜利理论依然基于:在威胁期创造制胜条件、在战争初期实施快速压倒性打击、通过战略防御与远程打击施加代价、维持升级主导权、瓦解敌方作战意志。
乌克兰战争持久化、俄军打击行动未能瓦解乌方意志、俄方升级威慑可信度丧失——这些因素对俄军思想构建影响甚微。诸兵种合成作战、海面作战价值、制空权核心地位及远程精确打击的根本制胜意义,在俄军战场失利背景下仍展现出惊人韧性。未来十年俄军重建过程中,这些理念很可能继续主导。
因此,俄军精英既未接受消耗战理念,亦未放弃或根本性改变海面作战概念。其继续将远程精确打击视为潜在制胜能力,视地面防空为非对称优势,并构想诸兵种合成机动部队在破碎战场作战的图景。纵有战场失利记录,俄军仍是极具实力且危险的对手。
相关理念对任何潜在对手均有重大影响。俄方倚重"战争初期阶段"作为战略支点,意味着各国须持续发展能提供战略战术预警的先进系统。从战役层面看,关键军事、经济与民用目标遭远程精确打击的高风险,要求各国采取措施增强战争初期及后续阶段的抗毁能力。此外,俄理论家力推快速动态地面作战,西方军事规划者应预判对手在未来冲突中竭力避免消耗战。在海域方向,俄理论家主张结合高强度前沿近海防御与远洋长航时隐身平台,这些平台将配备兼具攻防效能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
综上,基于上述预判并假设在波罗的海等区域追求更有限目标,一支作战模式与2025年相似的俄军,五年后很可能在未来冲突中实现其战略军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