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争议性、数据饱和的战场环境中取胜,北约认为必须改进其空中指挥控制(C2)体系。布里格迪尔·穆罕默德·塞尔坎·丹提出“集中指挥、分布式控制与分散执行”理念——在保持统一性的同时提升作战节奏。借鉴乌克兰军队的敏捷性及“敏捷战斗部署(ACE)”分散经验,他主张构建韧性冗余的通信信息系统(CIS)、预设授权机制及通过演习与兵棋推演验证的严谨战术、技术与程序(TTPs)。运用“条令、组织、训练、物资、领导力、人员、设施与互操作性(DOTMLPFI)”分析框架,他系统规划了强化节点、同步多域作战(MDO)并在通信降级时保持空权决定性的实施路径。

引言

实现决定性空中力量效能的能力取决于指挥控制(C2)敏捷性,然而当代威胁日益挑战传统C2范式。尽管制空权仍是现代冲突成功的基石,但复杂敌手与高节奏作战需求超越既定原则;它们要求C2演进能够最大化效能、降低脆弱性并在同级对抗中驱动作战节奏。在此背景下,鉴于当前与未来威胁环境,传统空中力量原则中的“集中指挥与分散执行”可能已不足以取胜。远程弹道导弹(由先进情报、监视与侦察(ISR)系统支持)、低可观测战机发射的防区外弹药、以及具备精确打击能力的进攻性单向无人驾驶航空器(UAV)的出现,凸显了需要新C2方法以维持对近同级对手的空中作战。因此,本文主张提升空中力量C2生存力与有效性需采用分布式路径,在保留中央战略监督的同时战略性下放执行权限。

持久要务:指挥统一性

单一空中指挥官保留战区内空军部队指挥与效能生成责任仍至关重要。缺乏指挥完整性,空中力量无法预期夺取并保持制空权。在没有指挥统一性的情况下分散空中力量会阻碍预期效能的生成,低效消耗资源并最终妨碍任务完成。然而,基于适度分配C2权限、同时保持对中央指挥忠诚度的方式,能够支持高威胁环境下的持续作战。空中力量需要创新设计与主动指挥,如同人体依赖功能健全的大脑。但C2中心固有脆弱性(因防空系统不完善及其作为首要打击目标的地位),要求规划、协调与评估流程实现功能与地理分布,即便集中指挥与批准权限对部队管理仍至关重要。此外,当单位在动态环境中依指挥官意图主动行动时,他们能有效将计划转化为实地行动。简言之,集中指挥、分布式控制与分散执行构成现代空中C2方法的基石。

敏捷性以增强韧性

乌军对俄军持久抵抗能力部分源于其通过作战动态性复杂化并扰乱敌目标锁定周期的能力。具体而言,“敏捷战斗部署(ACE)”方式——即战机与陆基防空反导系统保持机动而非固定部署——是其生存力的显著贡献因素,其他关键作战适应措施包括在争议空域内谨慎管理暴露程度。通过分散机场成功持续作战使乌克兰空中力量保持战斗力。虽然ACE下的分散单元可能面临连接中断风险增加,但将ACE概念整合入分布式C2框架旨在提升整体指挥效能的韧性。此方法降低C2体系灾难性单点故障风险,即使部分组件暂时在通信降级下运行。ACE方法案例如运用隐蔽与欺骗手段。以主动与被动欺骗方法支持机动周期是作战关键环节,历史上多次胜利均得益于此。然而,实现高度敏捷性与韧性不仅依赖物理分散与机动,更需底层C2结构支持贴近执行点的及时决策。实现此种赋能需分配控制功能,并建立在互信与战略目标共识基础上。此外必须承认,对于复杂复合空中作战(COMAO),“共享理解”不足以实现精确同步。在ACE模式下,分散部署的多样兵力单元的成功聚合与协同,根本依赖于稳健、韧性且充分冗余的通信信息系统(CIS)能力(如后文所述),以促进必要数据交换与指挥导向,即使通信间歇或受限。乌克兰经验(常涉及更小型、更敏捷编组)提供生存力启示,但将其扩展至大规模COMAO并实施分布式C2,需要完善开发的战术、技术与程序(TTPs)及超越战略协同的技术赋能手段。

通过分布式控制贯彻指挥官意图

从功能上讲,分布式控制涉及根据协议和命令将特定权限下放至相关组成部分,以执行指挥官意图、保持主动性并维持作战同步性。这种通常涉及在作战与战术层级授权的分布式结构,使下属单位能基于指挥官行动方案主动执行特定联合部队空中组成部队司令部(CFACC)职能,或在通信中断等情况下被动响应。作战强度、独特地理环境与时间约束可能界定授权责任范围。作战层级涉及运用军事艺术策划与执行主要行动以实现战略目标。联合部队空中组成部队司令部及其下属空中作战中心(AOC)是管理、协调与同步空中力量活动的主要要素。实现预期转型需区分C2职能:虽然部署计划、应急计划、持续保障活动与长期规划等战略任务保持集中化,但专注于近期的空中任务指令(ATO)生成等任务应下放至下属梯队,并根据需要适应不同指挥偏好。此外,由于技术竞争持续不断,完全防御防空系统并不现实,将这些要素进行地理与功能分布可提供最优可持续性。将作战中心人员分散配置至纵深及不同轴线上的合适地点,而非集中于单一中心,可缓解潜在敌攻击限制或消除C2功能的脆弱性。在此分布模式中,分散人员与职能作为联合部队空中组成部队司令部的功能备份;若主要能力遭攻击,这些冗余机制可确保C2周期连续性。例如,在对近同级对手的大规模作战中,可保持集中指挥,同时根据下属指挥中心的地理专长、经验与能力向其授权。支持职能责任转移的稳健CIS基础设施可增强灵活性。关键在于,接收授权控制的作战中心必须具备必要技术能力、作战经验及人员数量与质量以有效管理周期。在战术执行层,分布式控制目前授权位于地面或机载C2节点的空中战场管理员(ABM),或可由担任任务指挥官或编队领队的战斗机飞行员实施。但本文讨论的分布式控制概念通过将通常隶属于主要空中作战中心的特定C2权限与责任正式授予指定下属梯队或地理分散节点,超越传统分散执行。这意味着某下属C2节点可根据预先协定的权限获得特定区域的动态目标批准权,而另一节点在主要空中作战中心受损时承担其责任区内一体化防空反导(IAMD)主导职责。为实现分布式控制,各节点必须在通用作战图、共享C2流程及明确的功能交接协议下运作,确保控制本身(而不仅是任务执行)具备韧性与适应性。

应对挑战:迈向分布式未来

向真正有效的集中指挥、分布式控制与分散执行模式转型面临重大但可克服的挑战,需审慎应对。尽管原则合理,但其实际应用需仔细考量哪些职能最适合从联合部队空中组成部队司令部中央机构下放。可能适合下放的职能包括近程作战规划(如空中任务指令生成)、动态目标批准权、特定责任区的空域控制职能、局部一体化防空反导交战决策,以及战术级情报监视侦察任务分配与融合的某些要素。关键标准在于职能分布是否能在不损害整体作战连贯性或避免误伤风险的前提下提升节奏、韧性与杀伤力。然此类分布本身会引发后续挑战。跨地理或功能分散的控制节点保持同步与冲突消解变得更为复杂。因此确保各级理解并遵循最高指挥官意图至关重要,且在通信降级条件下必须鼓励领导主动性。若缺乏清晰交战规则与意图的充分约束,分散执行存在偏离中央计划的内在风险,导致次优结果或意外后果。此外,验证下属梯队承担这些授权职责的能力与战备状态需要严格评估。克服这些障碍需要协同行动:必须精心制定稳健条令,明确分布式C2框架内的权限、责任与限制,重点聚焦预先协定的授权与强健数据同步策略;必须细致拟订并验证新战术技术程序;最重要的是,这些概念不能仅停留于纸面,必须通过高要求演习与兵棋推演进行广泛演练。这些活动需真实模拟高节奏、争议性及通信降级的环境(此类环境最需分布式控制),使部队能在实战依赖前发现摩擦点、优化流程、建立信任并验证模型有效性。

实施路径

鉴于空中力量管理领域概念转型的必要性已确立,核心问题在于:“我们应当如何行动?”实现这些变革需要快速、实用的整合流程,而DOTMLPFI(条令、组织、训练、物资、领导力、人员、设施与互操作性)框架提供了一个识别必要行动的结构体系,现将北约相关措施按逻辑分组如下:

条令:
• 以“像作战一样训练”的理念定义、记录、训练、测试并完善战术、技术与程序(TTPs)。

• 在和平时期建立各单元间必要的信息共享流程与权限机制。

• 确保条令支持执行与同步多域作战(MDO)的能力,将网络与太空效应纳入分布式结构。

组织:
• 构建支持分布式控制的部队与指挥关系,确保指定的下属中心获得适当资源与授权。

• 根据区域与职能专长进行责任委派。

• 即使在分布式C2模型内,也保持多域作战同步的组织能力。

训练:
• 实施严格的训练计划,重点培养分散执行所需技能,包括主动性、理解指挥官意图及在降级条件下操作的能力。

• 利用高要求的演习与兵棋推演来测试和完善分布式C2概念,并建立信任。

物资:
• 确保稳健、弹性且充分冗余的通信信息系统(CIS)能力;探索并利用基于云的系统与低轨道卫星通信。

• 寻求自动化及在可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增强C2功能并减轻人员负担。

• 增强各层级的综合防空反导(IAMD)能力以保护C2节点与部队。

领导力:
• 培养能够促进互信并在指挥官意图范围内鼓励适当主动性的领导力。

• 确保各级领导者经过培训,能够沟通并理解总体任务目标与意图。

人员: • 培养训练有素、适应性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战士精神”的空军人员,使其能够在压力下和获得授权时做出正确决策。

• 明确分布式作战的人力需求,并确保人员具备高度的态势感知能力。

设施:
• 准备并可能加固指定的主要与备用/分散式C2设施,考虑地理分布与特定角色(如下属空中作战中心AOC)。

• 选择设施地点时考虑物理基础设施、专业知识的可获得性及区域知识。

互操作性:
• 为分布式C2场景制定并定期演练标准化的程序。

• 投资于为内部及与指定任务伙伴互操作性而设计的C2架构。采用开放标准与灵活接口。

• 建立并强制执行共同的数据标准、通信协议与可互操作的C2系统接口。

实施此转型需要在落实这些具体行动的同时,实现思维模式的根本转变。此清单并非详尽无遗,领导者必须主动审视自身组织,寻找分布与授权的机会。

结论

变化是永恒的,但变革既定观念与实践常遇阻力。自二战以来作为决定性因素的空中力量,其成功源于智慧的领导与适应能力。需要通过准确分析作战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来持续维护空域、领土与领海。如标题所强调,在未来冲突中获取决定性力量的关键在于演进C2结构,以匹配现代战场的速度、复杂性与杀伤力。所提出的“集中指挥、分布式控制与分散执行”模型通过增强对C2节点攻击的韧性、通过赋能下属梯队提升作战节奏、以及培养超越对手决策周期所需的主动性,直接贡献于这种决定性。

展示在作战方式上的优势,特别是通过演进的C2,是确保威慑与集体防御的可信途径。一个功能良好的分布式控制流程在被对手感知时是一种有效的威慑,并能保证高强度空中作战中的功能性C2。然而,必须主动完成此演进。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3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联合作战概念的发展》最新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34+阅读 · 8月11日
一体化战术网络在移动指挥所中的应用
专知会员服务
36+阅读 · 3月1日
侦察型无人潜航器群任务概念建模分析
专知会员服务
20+阅读 · 2024年9月7日
美空军未来作战概念
专知会员服务
96+阅读 · 2024年7月14日
敏捷作战部署(ACE)概念
专知会员服务
80+阅读 · 2024年7月4日
颠覆性空战中的美军协同作战飞机
专知会员服务
72+阅读 · 2024年2月22日
无人系统与作战能力的变革
专知会员服务
75+阅读 · 2024年2月11日
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作战飞机空战机动决策
专知会员服务
118+阅读 · 2023年5月22日
超视距空战的交战决策支持
专知会员服务
95+阅读 · 2022年6月23日
《多域作战环境下的军事决策过程》
专知
110+阅读 · 2023年4月12日
美国“忠诚僚机”项目概念与技术现状
无人机
12+阅读 · 2018年11月1日
智能无人作战系统的发展
科技导报
35+阅读 · 2018年6月29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3+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82+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79+阅读 · 2023年3月26日
Arxiv
69+阅读 · 2022年9月7日
Augmentation for small object detection
Arxiv
12+阅读 · 2019年2月19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联合作战概念的发展》最新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34+阅读 · 8月11日
一体化战术网络在移动指挥所中的应用
专知会员服务
36+阅读 · 3月1日
侦察型无人潜航器群任务概念建模分析
专知会员服务
20+阅读 · 2024年9月7日
美空军未来作战概念
专知会员服务
96+阅读 · 2024年7月14日
敏捷作战部署(ACE)概念
专知会员服务
80+阅读 · 2024年7月4日
颠覆性空战中的美军协同作战飞机
专知会员服务
72+阅读 · 2024年2月22日
无人系统与作战能力的变革
专知会员服务
75+阅读 · 2024年2月11日
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作战飞机空战机动决策
专知会员服务
118+阅读 · 2023年5月22日
超视距空战的交战决策支持
专知会员服务
95+阅读 · 2022年6月23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3+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