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前瞻规划聚焦科技学术合作计划

2018 年 10 月 8 日 未来产业促进会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来源:陆军学院双月刊第561期,作者:方玉龙 钟玉萍


国防科技前瞻规划聚焦科技学术合作计划



【编者按】台《陆军学院双月刊》第561期以“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为例阐述台“国防科技前瞻规划”,探索推动“国防”科技前瞻规划,结合科技研发及精准探索未来需求,以探讨、发展并验证台军5年兵力整建计划及10年建军构想是否符合实需。文中所涉及的观点为该文作者所提,不是本公众号的观点,请读者朋友们注意甄别。

提要


一、国防科技发展非一蹴可及,须经由长时间擘划,辅以近、中、远程规划,以形成国防科技发展指导,该指导除可支持军事战略外,亦可有效发展符合国防科技之前瞻计划并支持建军备战作业,逐步推算出近、中、远程之打、装、编、训建军规划需求。

二、肆应未来国防科技发展蓝图,除运用部会、民间学术机构间已具备科研能量,建置跨部会合作模式平台,汲取科技发展规划,形成趋势检讨,以充实军队战备整备,供后续作战计划检讨、运用。

三、未来战争以科技为先导趋势,台军各项装备有赖于先进科技发展,可掌握各项战场信息,发挥战力,其科技研究发展系持续挹注于创新动力,并将透过“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奠基台军战力不坠。

四、分析比较世界先进国防科技前瞻规划方法,做为国防科技前瞻最适化机制检讨参考,并回溯于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之整体有效规划及政策方针推动,奠基国防整体战力。

关键词:国防科技、前瞻规划、学术计划


前言


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生活的舒适与便利,在文明发展的演进同时,随着科技的变革与创新,逐步奠基国家竞争力,亦改变了台湾的产业结构模式与未来发展方向。1因此,政府部门逐年挹注预算于增加科技研发与创新发展规划,目的即为提振国家整体科技能力,藉由科技来链结人类生活各项所需。因此,将挹注之国家资源做优先缓急分配,以创造并带来经济价值相乘效益。于是,政府部门间意识到科技政策制定的重要性,不管是近、中、远程科技规划,亦唯有积极落实科技发展,才能赋予未来愿景及可供遵循的方向。

国防科技前瞻是国防政策推动及拟定计划的一种必要作为及手段,其可预判未来国防情势,及科技趋势的发展,依据国防战略拟定及肆应敌情威胁,结合国防可用资源,并依国家整体经济等因素纳入全般考虑,在国家整体发展经济的多元目标下,必须考虑内外情势变迁,奠基整体性暨全面性科研规划,藉由军队作业维持费、军事投资预算的适切编列及挹注,将攸关国家防卫及吓阻力量建构,遏止敌不敢进犯,以勾勒出国防科技未来发展的蓝图及愿景。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其重要性并不仅局限于国防领域,亦于政府部门意识到政策工具的重要性,而其科学技术的改变,预判将兴起一波推动作用的力量,引领科技向前迈进。2故上述科技发展的目的不外乎藉由科技研发成果与国防领域军事需求相结合,以洞悉未来高科技战争,了解科技成果外显于战争中所扮演角色。3

综上,国防科技规划经纬万端,如何将每年国防有限资源加以有效整合,拟定一套国防科技前瞻最适化机制检讨参考,避免分散于各军种的小规模军备采购,以达成国防前瞻科技活动,形成国防科技政策的需求并且可适度支持国家层级科技政策。4本研究将参酌先进国家政策规划的方法与运作情形,回溯于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之整体有效规划及政策推动,以构建符合军队科研目标,奠基国防整体战力,提升科技治理的效能目标。针对台湾“国防”科技前瞻规划后,如何将现行各军种在推动“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上规划、执行、管制、评估及审查等作为,以支持“国防”科技前瞻作为,充实建军备战整备,奠基“国防”整体战力,提供权责单位策进参考与规划。


科技前瞻的发展演进历史
与推动


科技前瞻起源于1950年代冷战时期,美国因应国防上之需求而委托兰德公司(RAND)进行军事预测而发展出的一套技术预测方法,美国于进行几次前瞻计划上,其中最著名的即是「关键技术」(Criticaltechnology)调查。5该「关键技术」为阐述美国技术发展的现况,提出重点领域与发展策略,以协助未来科技政策的拟定与资源优先配置之选择。6然科技前瞻发展策略拟定,系囿于国家整体资源有限,并无法满足各领域需求,因此自然须有一套审查标准,依国家科技规划近、中、远程迫切需求,以合理配置资源。

随着未来战争型态越来越复杂,过去传统的军事战略规划已不符合未来的战争,兰德公司便是在此情势下应运而生的军事需求研究机构。兰德公司于1948年正式成立,由美国国防部拨发国防预算做为研究经费,其功能是向美国空军建议优先发展的设备与技术。故兰德机构中的经济与其他数理背景专家,相继开发出德菲法(Delphi)、关键技术法(CriticalTechnologiesorKeyTechnologies)等预测方法,是最早进行专业化技术预测的研究机构,亦为国防前瞻方法的鼻祖。7因此,美国兰德公司和国防相关单位在对未来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后认为,未来的战争将由科技主导成败。8因此,谁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掌握关键技术,将驱动军事作战领域革命,使武器装备发生深刻变化,以克敌致胜。9

承上,国防科技前瞻规划及检讨即孕育而生,在国防科技前瞻规划及检讨下系指透过一系列系统化的方法及思维,以评估未来可能会影响国防安全、产业竞争、财富创造以及生活质量的科技发展趋势。10然前瞻一词虽源自于技术预测性。11其目的即为藉由兼具科学的严谨性与创造性的方式来进行预测,期以探索长期的发展机会,与利用未来愿景反馈至阶段性之目标与命题。在前瞻之程序上,第一阶段着重在预测的精确性及结果的扩散;第二阶段是提出优先级,并建立产业界、学者网络,使之成为主要的评估方式;第三阶段,则为利害关系人之参与及评估,以寻求共识与发掘前瞻技术;最后,于第四阶段,则朝向科学和创新系统的分配角色,各组织会基于彼此协调的原则下,运用前瞻技术至不同需求。12然对于任何组织来说,上述科技前瞻资源挹注受限于资源可用性无法照单全收,所以必须经由选择,以律定优先级与轻重缓急。13

因国家整体财力资源有限,藉由科技前瞻的执行与检讨,可为先进国家描绘未来发展蓝图的政策工具,该工具的本质乃以调查专家的意见来预测及勾勒未来的情景及需求。藉调查专家意见的过程以形成共识,并确立共同追求之目标,同时藉由科技前瞻的执行,能明确掌握长期科技发展的脉络,并引导科技政策与策略的形成,建构完善的科技基础建设与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使经济与社会获得最大的效益。14因此,科技前瞻成为引导科技政策与策略的形成之作为及手段,将可建构完善的科技基础建设与有利创新的环境,裨益于推动科技发展。15

囿于全球化环境趋势及科技强国因素使然,使得各国于科技竞争上更趋于白热化,科技研发实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要如何掌握技术发展趋势、以高效配置研发资源是政府组织所面临的难题。因此,为了资源有效配置及整合,台湾政府于2014年成立科技部,奠基推动科技发展的里程碑,科技部辖下之「工程司」更建立由上而下的科技选题机制,另「前瞻与应用科技司」则凝聚共识、精准探寻未来需求,使政策与社会需求作更有效的链结。所以,前瞻规划活动的成果与科技政策的相互结合将会更形紧密。16

仿效科技部的组织型态,台“国防部”于推动“国防”科技政策上,亦成立如资源规划司科技企划处,将“国防”科技政策推动、发展与军事行动相互链结,目的即是将复杂且动态的军事科研过程,拟具一套思维准则,而于执行上循序检讨及验证,以达成“国防”安全、产业经济、社会需求及民众期许。17因此,好的科技政策将延续台湾整体竞争力,并驱动“国防”科技领域向前迈进,于短期、中期及长期观之,更形成科技前瞻愿景。

综上,推动“国防”科技前瞻规划,亦与科技部的科技研发及精准探索未来需求有异曲同工,不仅可探讨、发展并验证5年兵力整建计划及10年建军构想是否符合实需,以近、中、远程规划,逐步滚动修正打、装、编、训之需求,来推估未来科技情势,作为“国防”政策与科研技术投入参考,殊值重视。


国防科技前瞻规划阐述


国防科技工业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与科技技术奠基基础,亦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向前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18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非短期可收立竿见影之效果,须经由长时间擘划,辅以近、中、远程之期程规划,以形成国防科技发展指导,目的即为以科技建设远景,加强科技管理,有系统地经由科技预测理念及方法,掌握长期发展信息,拟订国防科技政策措施规划与推动之质量。19在国防科技前瞻规划中其关键因素为配合军事整体施政计划,拟具国防科技规划的蓝图,全力支持科技研发,规划在未来国家整体竞争力与科技发展快速的动态环境下,将科技管理与预测未来趋势,纳为开拓科技应用成果的呈现,期待确保国家整体科研整体竞争力。针对未来科技规划的发展走向执行概估即为科技前瞻,科技前瞻乃为一全方位规划过程,可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探讨并包括技术面等范畴,亦对经济、环境与社会层面之影响与冲击做一系列的前瞻分析。20因此,于技术面范畴上之技术前瞻可定义为:一个系统性的展望未来长期科学、技术、经济及社会之过程,目的即希望能系统性的培养远见、开创新兴技术的不断产生。21


承上,因科技技术随着时间更迭不断推陈更新,新兴技术取代旧有、不符合潮流之技术,于预测未来科技发展趋势走向,常运用以下方法特性(如表1),来论述科技前瞻规划。


科技实力是国家对外竞争力的重要要素,而国防科技前瞻即为预判未来的科技趋势走向,更是趋动国防科技向前迈进的进程,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民生、国防甚至教育文化皆深深受到科技的影响。因此在科技发展方面不断开创、推陈出新不只是开发中国家的使命,更是已开发国家的国家纲领;科技政策引导一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则是重要关键,因此科技政策的规划将扮演着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角色。22而科技政策规划需要结合国家现况需求、并合乎当前态势,其除了可进行科技探索加以预测未来需求,更可筛选出具有潜力的技术项目来推动,并同盘点学术单位、研究机构之研究技术发展能量,目的可达成在技术项目的研发中,何者具备优势以及在未来有待加强投入的部分。


表1科技前瞻方法特性



数据源:余序江、许志义、陈泽义合着,〈科技管理导论:科技预测与规划〉(台北:五南图书出版),1998年3月,页37~39。



国防科技领域范畴中,国防整体预算配置有限,秉持国防科技发展思维和决策运行机制上须采有效率作为,以前瞻研发机制来支持国防科技领域上的规划,已不再是以各军种基本需求为主,而是转变为以联合作战为相互支持的型态,运用跨各领域科技与整合型之创新模式来达成国防科技之需求,期使国防科技于遂行军事任务之余,亦可链结国防产业并且满足经济及产业实需,达成国防需求。故现行科技发展思维将有别于过去想法,藉由近、中、远程国防科技规划,形成国防科技发展指导,据以推动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完成建军规划、武器筹获检讨及链结国防产业(如图1),朝向技术导向(technology push)转型为需求导向(demand pull),然后进行国防策略性整合规划(strategical planning),以遂行国防科技发展,具备近、中、远程之规划及共识。

国防科技前瞻规划结合技术地图、关键技术法、专家小组讨论法、科技发展趋势分析等方法,建立国防科技发展之议题与机制。目的即修正过去的决策运行机制,由下而上(bottom-up)的组合型态,转型为以政策主导趋势分析为基础,由上而下(top-down)的整合性前瞻规划,据以推动联合作战为相互支持的型态。


国内、外国防科技
前瞻规划机制


国防科技前瞻运用的方法相当多,要立即判定那种方法最适合台湾的“国防”科技前瞻作业机制,其实不易,因此对比各国、民间科研组织团体如何进行科技前瞻,做为“国防”科技前瞻最适化机制检讨参考,有其必要性。除了技术地图、关键技术法、专家小组讨论法、科技发展趋势分析等方法外,更有召开座谈会或深度访谈,以了解台湾推动“国防”科技前瞻及民间主要科研组织(如中山科学研究院及汉翔公司)进行科技前瞻说明,提供参考。


一、台“国防”科技前瞻规划


国防前瞻规划机制作业,乃采以国防科技发展趋势为方向、考虑军队远程战略情势、国际环境分析与军队各军种需求为输入,利用作战场景需求进行验证,在完整规划下,提出愿景、拟订10年建军构想、5年兵力整建。上述作为,于运用年度重要演训规划(如计算机辅导兵棋推演等),结合美方观察人员就台湾用兵作战现况从旁了解,以推估实际用兵作战情形,来审认并多方讨论与修正方向,藉由检讨会方式,提出可行性建议,确立10年建军构想、5年兵力整建规划蓝图后,旋由战略规划司启动建案程序,并请资源规划司与军备局移交由中山科学研究院开始投入预测的新武器需求后,进行技术地图展开及建案审查,以完成“国防”科技规划后,逐步进行10年发展构想及5年科技研究应用与产制计划(如图2)。23



图1近、中、远程“国防”科技规划流程

数据源:作者研究整理。

二、科研组织-汉翔公司科技前瞻规划


依据“《国防法》”第22条规定:“结合民间力量,发展国防科技工业,获得武器装备,以自制为优先,向外采购时,应落实技术转移,达成独立自主之国防建设”。因此,汉翔公司在规划未来科技前瞻时,朝以台重大政策发展方向为发展基础,同时参酌“国防部国防科技规划”指导,由“国防部”肆应未来作战场景及10年建军构想、5年兵力整建规划蓝图后,逐步建置执行技术预测的动作,并承制“国防部”需求客制化来产制武器系统,达成科技前瞻,如目前推动“国机国造”、IDF型机升级即为明显实例。综上,科研组织之科技前瞻规划,实有助于奠基“国防”整体战力,达成“国防支持经济、经济建构国防”的良性循环,以及“科技研发创新带动国防、国防驱动科技研发创新”的紧密结合效益。


三、美国科技前瞻规划


美国因应国防上之需求而委托兰德公司(RAND)进行军事预测而发展出的一套技术预测方法,美国在进行几次前瞻计划上,其中最著名的即是“关键技术”(Critical technology)调查。24该“关键技术”藉由美国国防部拨发国防预算做为研究经费来源,而后兰德公司(RAND)向美国空军建议优先发展的设备与技术,以建立国防科技领先地位。25因此,兰德机构中的各领域专家学者,相继开发出德菲法(Delphi)、关键技术法(Critical Technologies or Key Technologies)等预测实用方法,并将预测实用结果提供参考、运用。26俾使国防部依据预测方法,将国防预算挹注于军事领域上,肆应各种型态的作战场景。藉由科研前瞻规划,全般检讨实际需求,以有限的国防财力资源,达成军事科技需求。


图2“国防”科技前瞻规划

数据源:“《国防部资源规划司105年度委托研究计划-国防科技前瞻作业机制研究》”,页49。


目前,对于世界上维持霸权地位的美国来说,因兰德公司的军事预测而奠基成功公算,并维持难以挑战的地位至今。其技术预测得当,为政府支持科技研发提供了难以撼动的依据,逐渐成为各国科技政策规划的基本架构。27


四、韩国科技前瞻规划


韩国在韩战之后,有鉴于科技研发实力乃代表国家对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于1993~2016年共进行了5次国家级科技前瞻调查(如图3),目的即为建立「国家重点科学技术战略蓝图」,政府各部会则依据此蓝图来规划年度计划,具体将前瞻调查成果,落实在政策规划与计划执行上。28

自从1993年韩国第一次科技前瞻调查发展至今已20余年,每一次执行科技前瞻调查均有所收获,并强调的是韩国科技之愿景与展望,除了可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外,亦预想未来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发展未来的技术来解决未来的问题。29因此,韩国在5次国家级科技前瞻调查期间,更据以拟订科技技术基本计划,透过跨部会平台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综合行动方案,透过科技来解决社会问题,促使决策者统整规划国家资源,奠基国防整体科研发展。30


图3韩国5次科学技术前瞻调查方法比较

数据源:

MinistryofScienceandICT&KoreaInstituteofS&TEvaluationandPlanning(KISTEP)(2017).

综合上述科技前瞻规划机制,目的均为挹注于科技新思维,并结合当前科技实力竞争发展趋势,来预测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脉络。在本质上,科技前瞻调查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科技政策的形成及是否长远推动。具体而言科技前瞻调查成果,更会落实在政策规划与计划执行上紧密结合。


目前台湾科技前瞻最适化机制,乃为透过行政院重大政策与计划拟案、行政院科技会报会议、科技部“全国科学技术会议”及每4年召开一次的“全国科学技术会议”,建立一沟通讨论平台,将各部门“国家”科技研发规划,整合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形成“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总计划目标。故科技前瞻调查已被视为科技政策形成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台湾科技前瞻规划,将藉由整合沟通平台,逐步擘划出符合科技发展愿景,并拟订近、中、远程达成愿景之方法,来推动执行。


国防科技学术合作
计划前瞻规划


“国防”科技前瞻规划有其必要性,依技术地图、关键技术法、专家小组讨论法、科技发展趋势分析等方法,完成“国防”科技指导,亦可纳入政府“全国科学技术会议”中讨论,以“国防”科技为推动基础,建立“国防”科技前瞻研究机制,促进民间参与“国防”军备发展,同步结合台湾学术研究机构科技研究能量,提升“国防”科技前瞻研究发展,执行以“国防”科技基础与应用研究为主之学术合作专题研究计划,以完成近、中、远程建军规划需求,导向以政策主导趋势分析为基础、采由上而下(top-down)的整合性前瞻规划,达成联合作战为相互支持的型态。

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的主要目的,系整合学研单位厚实的科学研发能量,共同参与国防科技基础与应用研究计划,以奠定国防科技关键技术根基并将知识永续传承。知识力是国家最强战斗力,国防基础科技为强国最有力后盾,在国防科技前瞻规划上,更应建筑在科技范畴上,整合小规模军备采购,采以技术平台主轴方式呈现,以符合建军构想的规划。

目前两岸关系特殊,挹注于军事预算迥异,台湾无法与对岸进行军备竞赛,建军规划应朝以“创新/不对称”战力为主,开发具有科技潜力、逐步培养自行研发能力,将“国防”科技往下扎根,故“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前瞻规划有其必要性,以构建真正自主的“国防”。近年来,台湾自主研发的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飞弹等“国防”武器系统与装备,即为运用“国防”科技基础与应用研究为主之学术合作计划奠基成果,延伸所产制之“国防”自主武器,现阶段台湾虽在武器研发上,尚未完成独立自主,但不能永远依赖向外采购,须秉持核心技术是无法取代的,唯有重视自行研发,将核心技术植基于台湾,才能发展出后端的高级科技,亦达永续经营。

分析近年“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挹注预算(如表2),多以解决各军种军事实务上之需求(如表3),尚未依前瞻奠基技术研发等之任务范畴,考虑敌情威胁、科技技术趋势、未来需求预判、未来作战任务与战场场景等需求,逐步纳列整合计划研究之“国防”专业科技前瞻规划。

有鉴于此,依前述科技前瞻规划机制,乃为挹注于科技新思维,并结合当前科技实力竞争发展趋势,来预测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脉络。将科技政策的形成及推动,更落实在政策规划与计划执行上,为避免各军种以基本需求为主,而转变为以联合作战为相互支持的型态,依循目前“国家”政策推动以“国防”自主为目标,藉由前瞻近、中、远程研发机制,支持“国防”科技发展,而“国防”科技又可链结“国防”产业,以达成“国防支持经济、经济建构国防”的良性循环,将持续透过“国防”科技发展与支持,以前瞻、正确的建军方向,建立坚实的国防武力,以有效达成“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支持建军规划的目标(如图4)。31针对“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前瞻规划有以下建议,提供策进参考与规划。


一、配合台5+2新兴产业政策,“国防”科技研发聚焦于“国机国造、国舰国造”等领域上,藉由“国防”科技前瞻规划引领产业升级,推估中、远程需求。


表297~106年学术合作计划统计表


数据源:“国防”科技发展推行会学术配合发展会报第13次委员会会议资料


表3“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用于军事领域上


数据源:“国防”科技发展推行会学术配合发展会报第13次委员会会议资料



图4国防科技学合计画达成建军规划简图

数据源:作者研究整理。



二、将“国防”科技研究与国家级前瞻科学研发相互结合,共享整体研发成果或经验,扩展研究领域,于全国科学技术会议,建立沟通讨论平台,将各部门国家科技研发规划,整合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三、“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置重点于关键前瞻技术之合作开发,配合优势不对称战力需求,针对学、研机构之重点特色与研究能量,投注较高额度之经费,规划较中、长期之研究,掌握关键性技术发展,并与国际前瞻性与先进性观念接轨,以强化科技新知。

四、以“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为平台,积极争取与经济部、“中研院”及工研院等跨部会的合作机会,有效整合研发资源,进而提升整体“国防”科技水平,达成“国防”科技规划愿景。

五、整合军种间的小规模军需采购,采以技术平一主轴方式呈现,如船舶类、航空载具类、水下战具类、先进技术类等与各大型研发计划相结合,勾勒出需求端之需求面,广征产、学、研机构共同参与合作,使“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藉由技术导向(technology push)转型为需求导向(demand pull)规划。

六、逐步强化“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规模,使其更具弹性以因应产、官、学、研提升技术之需求,配合国家市场机制,共同开发高效率技术,汲取世界科技潮流趋势,对前瞻科技与经济发展提供贡献。

七、“国防”科技之发展与产业界链结紧密,藉由提升”国防”科技之余,扶植产业同步奠基能量,达成“国防支持经济、经济建构国防”的良性循环,将“国防”科技不具机敏性质能量转于民间,进而提升产业自主研发能量,共同成长进步。

八、运用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转型行政法人,在组织及营运上所获得之弹性,除满足“国防”科技需求规划之余,亦逐步进行10年发展构想及5年科技研究应用与产制计划,以延伸科技研发、人才培育及产业创新等效应。

结语


国防科技前瞻是政策规划的一种必要方法与手段,乃为肆应当前及未来敌情威胁、结合政府可用挹注预算及目前社会上趋势环境,来预测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脉络。藉由完善的科技政策的制订机制,同时参酌5年兵力整建、10年建军构想、台湾学术研究机构科技研究能量,“国防”科技前瞻研究发展规划等,进行“科学技术前瞻调查”,并依据前瞻调查的结果,拟订最适机制,以具体行动将前瞻研究成果,落实在政策规划与计划执行上。

“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每年挹注预算约1亿余元,导入“国防”科技前瞻规划之重要性,参采专家小组讨论法、科技发展趋势分析等方法,以形成“国防”科技指导,聚焦于“国机国造、国舰国造”等前瞻领域上,引领产业升级,推估中、远程需求,将“部会间层级”提升至“国家间层级”,并考虑环境需求,由技术导向(technology push)转型为需求导向(demand pull),然后进行“国防策略性整合规划” (strategical planning),以遂行“国防”科技发展具备近、中、远程之规划及共识,并纳入“全国科技会议”的议题中讨论,将更能聚焦在科技发展的适切性,藉此建立中、长程科技发展的目标。

现代战争以科技为先导,军队各项武器装备有赖于先进科技发展,除精准掌握战场信息外,可有效发挥军队整体战力,目前台湾相关武器研制单位如中山科学研究院、军备局生产制造中心等“国防”科技研发机构,在“国防”科技研发上,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运作机制,为了确保“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的研究方向能符合建军备战需求,达成前瞻科技规划,已将“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成果定期实施评鉴并追踪运用,以管制研究成果能发挥实质的效益。

综上,“国防”科技发展规划不仅影响军队建军与战力发展,并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及国家安全相关。未来,“国防”科技学术合作计划之规模应逐步扩大,藉由跨部会、跨领域合作,使其更具弹性以因应台湾产、官、学、研提升技术之需求,汲取世界科技潮流趋势,同时配合“国家”整体市场机制,共同开发高效率技术,置重点于关键前瞻技术之合作开发,达成优势不对称战力需求,针对台湾学、研机构之重点特色与研究能量,投注较高额度之经费,掌握关键性技术发展,并与国际前瞻性与先进性观念接轨,为台湾前瞻科技与经济发展提供更大贡献,奠基“国防”整体科研发展愿景。


参考文献:



1吕宜瑾,〈洞烛先机-南韩科学技术前瞻发展概况〉,https://portal.stpi.narl.org.tw/index/article/10365,民国107年4月20日。

2苏恩泽着,〈科技军事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页1。

3同注2,页66。

4同注1。

5Georghiou,L.(1996),"TheUKTechnologyForesightProgramme",Future,Vol.28(4),pp.359~377。

6同注5,页359~377。

7Anderson,J.(1997),"TechnologyForesightforCompetitiveAdvantage",LongRangePlanning,30(5)。8王世忠编,〈21世纪军事科技〉(北京:新华出版,2002年1月),页24。

9同注8,页24。

10同注5,页359~377。

11赖志远、朱闵圣、邱锦田、洪文琪、叶乃菁、王玳琪、吴悦、康美凰、陈嬿妃(2006),〈从技术预测走向技术前瞻―以日本第八次前瞻为例〉《科技发展政策报导》,第2006_2期,页241~260。

12柯承恩、孙智丽、吴学良、黄奕儒、邹篪生,〈科技前瞻与政策形成机制:以农业科技前瞻为例〉《科技管理学刊》,第十六卷第三期,民国100年9月,http://www.biotaiwan.org.tw/download/aboutchief2/10010/%E7%A7%91%E6%8A%80%E5%89%8D%E7%9E%BB%E8%88%87%E6%94%BF%E7%AD%96%E5%BD%

A2%E6%88%90%E6%A9%9F%E5%88%B6%EF%BC%9A%E4%BB%A5%E8%BE%B2%E6%A5%AD%E7

%A7%91%E6%8A%80%E5%89%8D%E7%9E%BB%E7%82%BA%E4%BE%8B.pdf,民国107年4月20日。

13许秀影等作,《项目管理基础知识与应用实务》(第六版)(台北:社团法人中华项目管理学会),2016年2月,页128。

14Georghiou,L.(2001),"TheGenerationForesight:IntegratingtheSocio-economicDimension",TheProceeding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echnologyForesight---TheapproachtoandthepotentialforNewTehnologyForesight,(ResearchMaterial:77),Tokyo:NISTEP.

15《国防部科技前瞻与技术路径图研习手册》(2016),页4。

16光荣与荣耀-建构永续国家竞争力前瞻能量,http://www.stpi.narl.org.tw/archive/glory5.html,民国107年4月20日。

17苏民着,〈国防科技政策探讨与研究-以系统动态观点探讨两岸军力平衡发展动态模式〉(台北:致民学术出版),2014年7月,页3。

18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编,〈邓小平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2004年7月,页1。

19余序江、许志义、陈泽义合着,〈科技管理导论:科技预测与规划〉(台北:五南图书出版),1998年3月,页1。

20袁建中、陈坤成,〈科技管理基础与应用〉(台北:华泰文化事业出版),2017年1月,页37。

21同注19。

22林品安、王宣智,〈我国学研能量分析方法于科技政策规划之应用-以预测分析为例〉,https://portal.stpi.narl.org.tw/index/article/10209,2018年5月5日。

23国防部编印,《105年度委托研究计划-国防科技前瞻作业机制研究》,页49。

24同注5,页359~377。

25前瞻社作者群(2010),〈政策前瞻的思维〉,前瞻社。

26同注25。

27SargentandShea,OfficeofScienceandTechnologyPolicy:HistoryandOverview,2016/6/22.https://www.fas.org/sgp/crs/misc/R43935.pdf,2018年5月5日。

28同注1。

29同注1。

30黄意值,〈韩国科技政策浮现新趋势:以科研成果解决社会问题〉,https://portal.stpi.narl.org.tw/index/article/10291,2018年5月5日。

31林勤经,〈建立国防科技前瞻研究机制促进民间参与国防军备发展〉,民国94年1月12日。



  注:投稿请电邮至124239956@qq.com ,合作 或 加入未来产业促进会请加:www13923462501 微信号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联系QQ:124239956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科学技术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189+阅读 · 2020年5月3日
专知会员服务
121+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学界丨面向未来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科技部部长:即将发布人工智能项目指南和细则
全球人工智能
6+阅读 · 2018年3月11日
权威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7)
全球人工智能
12+阅读 · 2018年2月25日
天津市智能交通专项行动计划
智能交通技术
8+阅读 · 2018年1月18日
A Modern Introduction to Online Learning
Arxiv
19+阅读 · 2019年12月31日
Arxiv
18+阅读 · 2019年1月16日
Self-Driving Cars: A Survey
Arxiv
41+阅读 · 2019年1月14日
Arxiv
11+阅读 · 2018年4月25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