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豆科植物根际激发效应产生机制的研究

项目编号: No.41301265

项目类型: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立项/批准年度: 2014

项目学科: 天文学、地球科学

项目作者: 韩丽丽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项目金额: 26万元

中文摘要: 激发效应在土壤中普遍存在,但它的产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植物品种、土壤性质、微生物种类均会影响激发效应的大小,因此植物根际激发效应的产生是植物、土壤以及微生物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激发效应产生的主要驱动者,微生物是如何参与激发效应的产生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过去的研究发现含氮比例高、复合有机物刺激的土壤易产生较高的激发效应。因此,本项目拟针对豆科植物根际激发效应的产生过程,研究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关键微生物功能基因及其与相关通量(如CO2的释放)之间的关系;明确对激发效应产生起主要贡献的微生物及其功能基因,揭示豆科植物根际激发效应产生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为土壤碳、氮元素循环过程的调控提供依据。

中文关键词: 激发效应;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根瘤菌接种;大豆

英文摘要: The priming effect (PE) is ubiquitous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but its generation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 would be affected by plant species, soi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species, therefore, PE in the plant rhizosphere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eractions of plant, soil and microorganisms. Despite being the dominant drivers of PE, the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microbial regulation in PE remained less documented.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PE tended to be higher in the soils with high levels of nitrogen and composite organic materials. This project will decipher the process of PE in legume rizhosphere, and elucidate the change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key functional genes and gaseous fluxes (e.g. the emission of CO2) during this process.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dominant microbes and functional genes responsible for the PE is essential to interpret the corresponding microbial mechanisms, thereby providing evidence for the mediation of terrestrial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ing.

英文关键词: priming effect;soil microbial community;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rhizobium inoculation;soybean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0

相关内容

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6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5+阅读 · 2022年2月17日
可持续发展进行时跨越数字化分水岭,6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3+阅读 · 2021年10月23日
专知会员服务
54+阅读 · 2021年10月1日
【ICML2021】学习分子构象生成的梯度场
专知会员服务
15+阅读 · 2021年5月30日
专知会员服务
40+阅读 · 2021年5月12日
专知会员服务
34+阅读 · 2021年5月7日
【干货书】计算机科学离散数学,62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33+阅读 · 2020年8月31日
【干货书】流畅Python,766页pdf,中英文版
专知会员服务
226+阅读 · 2020年3月22日
靶向蛋白质降解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预测
GenomicAI
4+阅读 · 2022年3月5日
人工智能预测RNA和DNA结合位点,以加速药物发现
【干货】人类海马体精细亚区加工工作记忆的神经动力学机制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
0+阅读 · 2021年12月8日
我们从哪里来?跨物种脑网络组图谱绘制为研究人类本源增添新证据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0+阅读 · 2021年7月12日
一文读懂Attention机制
机器学习与推荐算法
63+阅读 · 2020年6月9日
Science:脂肪细胞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发挥调节功能
外泌体之家
19+阅读 · 2019年3月7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9日
Arxiv
46+阅读 · 2021年10月4日
Arxiv
19+阅读 · 2021年6月15日
An Attentive Survey of Attention Models
Arxiv
44+阅读 · 2020年12月15日
Self-Driving Cars: A Survey
Arxiv
41+阅读 · 2019年1月14日
小贴士
相关主题
相关VIP内容
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6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5+阅读 · 2022年2月17日
可持续发展进行时跨越数字化分水岭,6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3+阅读 · 2021年10月23日
专知会员服务
54+阅读 · 2021年10月1日
【ICML2021】学习分子构象生成的梯度场
专知会员服务
15+阅读 · 2021年5月30日
专知会员服务
40+阅读 · 2021年5月12日
专知会员服务
34+阅读 · 2021年5月7日
【干货书】计算机科学离散数学,62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33+阅读 · 2020年8月31日
【干货书】流畅Python,766页pdf,中英文版
专知会员服务
226+阅读 · 2020年3月22日
相关资讯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相关论文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9日
Arxiv
46+阅读 · 2021年10月4日
Arxiv
19+阅读 · 2021年6月15日
An Attentive Survey of Attention Models
Arxiv
44+阅读 · 2020年12月15日
Self-Driving Cars: A Survey
Arxiv
41+阅读 · 2019年1月14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