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体关于持续俄乌战争的最新动态摘要。
美乌签署关键矿产协议,基辅希望此举能确保长期抗俄防务支持。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美国宣布不再调解俄乌和谈(此前普京总统拒绝停火协议),将谈判责任直接移交基辅与莫斯科。美国副总统JD·万斯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乌克兰战争"短期内不会结束"。
此举紧随周三公布的美乌矿产协议达成。该协议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去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向候选人特朗普提出,历经数月紧张谈判(包括2月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对峙)后终告完成。
基辅与华盛顿将推进联合投资基金成立,用于开发乌克兰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协议未包含安全保障条款,但文件直指冲突为俄罗斯的"全面入侵",并强调"任何资助或支持俄罗斯战争机器的国家或个人不得从乌克兰重建中获益"。
随着矿产协议推进,特朗普政府似乎重启对乌军事支持议题。白宫虽于3月中断军援,但本周通知国会批准对乌军方5000万美元直接商业销售。近期媒体报道显示,基辅请求采购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防空系统与拦截弹等本国无法生产的军备。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施压乌克兰割让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领土以结束战争,警告若谈判受阻可能撤回美方支持。此举引发欧洲盟友警觉(视此战事关欧洲大陆安全),各国正寻求在无美支持下强化对乌军援。
与此同时,国会就战争议题展开独立行动——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共和党-南卡)宣称72名参议员支持对俄经济实施"粉碎性制裁"(通过对进口俄油气国家征收特殊关税)。格雷厄姆表示,该法案将对进口俄能源国家征收最高500%的叠加关税。
本周媒体调查揭露塔甘罗格拘留中心乌军战俘的恶劣处境,据称囚犯遭受极端肉体折磨。该监狱曾关押2023年报道冲突时失踪、后被证实遭俄方拘押的乌克兰记者维多利亚·罗什奇娜。调查显示,其遗体今年初移交乌克兰时呈现酷刑痕迹。
华盛顿在军事援助问题上释放矛盾信号。特朗普政府就任以来未批准任何对乌援助计划,并于3月全面切断援助。据报白宫现批准对乌5000万美元新军售,国务卿马可·卢比奥本周呼吁欧洲加大对乌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部分F-16机身疑似从亚利桑那州飞机封存场调拨援乌,可能用作欧洲供应F-16机队的备件。
但澳大利亚媒体本周报道称,退役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移交计划因美方阻挠停滞。拜登政府曾交付31辆M1A1至乌克兰,澳大利亚承诺提供49辆,但特朗普政府迄今拒绝批准移交。
乌克兰持续获得外援无人机。挪威格里夫航空公司周日宣布将捐赠GRIFF 60货运无人机(用于军事物资运输)。尽管外援无人机持续抵乌,乌政府宣称其武装部队现役无人机95%为国产。为支持本土产业,欧盟本周宣布通过欧洲防务基金向乌克兰无人机企业项目注资。
乌克兰继续向德国施压,要求其允许交付“金牛座”导弹。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Olaf Scholz)反对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担心这会使冲突升级。但德国很快就会有新总理弗里德里希·梅尔茨(Friedrich Merz)。
乌克兰部分欧洲伙伴探讨过在和平协议框架下部署维和部队以稳定局势的设想。然而,相关讨论聚焦于乌克兰任务的后勤保障时,欧洲各国政府发现即便部署2.5万兵力的计划都难以制定可行方案——而该数字已远低于建议的部署规模。
平壤本周证实已向乌克兰派遣部队支持俄方作战,正式承认其军事介入——此前数月已有报道称朝鲜士兵现身战场。除人员部署外,朝鲜持续向俄方输送弹道导弹、弹药、榴弹炮与多管火箭炮。据报道,莫斯科则协助朝鲜研发新型军舰。
据韩方估计,朝鲜自参战以来已遭受多达4700人伤亡(含600名阵亡士兵),部分人员被乌军俘获。
俄方最初宣称完全收复库尔斯克地区,但随后承认仍有乌军士兵滞留该区域,称其"藏匿待援"。而泽连斯基则强调乌军正在"积极防御库尔斯克指定区域"。
俄军于4月24日至25日夜间对乌克兰发动新一轮攻击,动用超过200枚导弹与无人机,目标为基辅的国防工厂。
乌克兰防空部队使用国家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NASAMS)拦截俄方导弹袭击(未提及具体攻击目标)。基辅称该防空系统在不到两分钟内击落11枚俄军巡航导弹,相关视频于4月27日公布。
乌总统本周警告称,俄罗斯正在邻国白俄罗斯"筹备行动",指出俄方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盟友即将举行的联合军演实为进攻行动掩护。明斯克始终避免直接参战,但2022年战争初期俄军曾以白俄领土为跳板进攻乌克兰。
《莫斯科时报》本周报道称,俄罗斯国民近卫军(Rosgvardia)2023年耗资82亿卢布从国外采购的反无人机电子战系统,在实战对抗乌克兰无人机时失效。
参考来源:Defense & Security Moni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