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应遵循哪些宏观与微观的原则?

2018 年 3 月 30 日 NPDP产品经理资讯 清水Calvin

写在前面 / 每一个产品经理不仅应熟知,还应融入到工作之中的思想,其实归纳起来并不复杂。本文将这些原则思想逐一整理并加以解释,希望能对各位PM有所帮助。P.S因为原文贼长,小编在不改变本意的前提下进行了一些删减。



每位产品经理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一些产品原则,今天先一起探讨应该遵循的四大宏观原则七则微观原则我们先来梳理一下:


宏观原则

  • 少即是多

  • 用完即走

  • 平衡用户与商业价值

  • 用户至上


微观原则

  • 用户需求深挖到最后都是人性层面

  • 好产品是持续迭代出来的

  • 产品设计核心在于业务和操作流程

  • 产品功能要做到有深度、够精简

  • 产品要具备持续性、稳定性

  • 用数据支撑取代个人感觉

  • 实践与理论结合,重实践和反思


宏观原则1: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其实最初是由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设计哲学,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正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更显得高贵、雅致,而结构本身也已升华为建筑艺术。


放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其实和建筑学相似,把产品想象成一栋建筑,对建筑而言,最重要的是居住属性,对产品而言,最重要的是帮用户解决问题,也就是工具属性。如何用最短的路径、最直接的方式帮用户解决问题是一个产品最应该花费精力思考的问题,除此以外的点都只是加分项。如果在加分项上投入过多精力,就会导致多即是少的结果,加了一堆功能点,丰富了一堆小细节反而使产品最终体验更差、用户找不到重点,也就成了减分效果。


有些产品在UI设计上过多在意美观,增加了不少多余的润色,但其实UI设计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让用户简单、快速、无需教学就能根据页面进行操作。回想下iOS首创的锁屏解锁引导,很简洁直观,使得几岁的小孩子都可以按引导滑动解锁手机,这才是UI设计应该追求的东西。就像一个建筑,简洁、大方就好,在墙上搞涂鸦会显得无比违和、杀马特、廉价感。


少即是多,在我看来就是做产品应该关注最核心的帮用户解决问题的工具属性,不要把自己想象为百宝箱、美术画册。越是用户量级大的产品,就越应该去除冗余,自身功能流程和界面都做到最简。这方面的典范就是微信。也许很多人会说微信也没有很简洁呀。但微信这么多功能所解决的问题量级是更大的。仔细想想,微信承载的功能是QQ+支付宝+今日头条+QQ空间+百度+陌陌+浏览器,这些产品单拿一个出来都不见得做的比微信简洁。可以说微信是一个最简洁的生态系统,坐拥9亿+用户也是基于少即是多的原则。而符合多即是少的产品却比比皆是,支付宝、喜马拉雅FM、淘宝等等,可以想象一下,为什么老年人可以不需要儿女教就可以用微信,而其他产品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宏观原则2:用完即走


这是小龙提出的一个原则。字面意思就是用户用完了产品就走。通俗点讲就是活好不粘人。其实反映的是产品使用效率。同样一个需求,A产品解决需要5分钟,B产品解决需要10分钟,那么可以理解为A产品使用效率更高,也更符合用完即走的原则。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的出发点不应该是把用户留下来,从而提升产品人均使用时长。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更快速、更高效的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比如XX电池医生,之前的PM在里边加入了类似今日头条的信息流,很可能是出于商业化目的,但我认为这就是违背用完即走原则的功能。支付宝做社交也是一种违背用完即走,而主要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行为。


今日头条充斥着大量低质、简短的UGC内容,最近还被相关部门约去喝茶了。给男性用户推一些美女固然能提升产品使用频率和时长,但这本身并非用户来到头条最需要的信息,头条更重要的应该是告诉用户这个国家、城市、用户兴趣领域内发生了什么新事件,人均70多分钟的使用时长,最终结果就是看了一堆美女、谣言、标题党,加上几条广告,我认为这样的产品并没有真正实现自身价值,没有高效、直接地满足用户需求。当然,任何产品为了扩大用户规模,都不得不走向内容低质化(比如知乎),但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差异化的内容来合理解决。


宏观原则3:平衡用户与商业价值


一款成功的产品,既需要坚实的用户价值,更需要一定的商业价值,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一款产品完整的业务闭环。一个用户从获取到留存再到转化,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持续变现。但用户与商业价值存在一个平衡,一旦失衡,就会导致产品进入非良性发展。


举个过于看重用户价值的例子,豆瓣。用户价值本身做的很好,不会为了商业化而修改电影评分,因此也是国内比较权威的电影评分参考。但正是因为创始人阿北的产品情怀,产品本身没有进行很好的商业化,变现规模有限,导致产品本身资源受限,错失了很多很好的扩大产品规模的机会。不过最近豆瓣也开始接一些广告,推出一些官方周边产品,算是开始看重商业变现的一个不错的尝试。而刚刚提过的XX电池医生则是过于看重商业价值的例子。


产品商业化要讲究效率和质量,首先就是商业化位置要尽量少,在单个位置上做到很高的变现效率,比如相对百度来说,google的广告条数更少,CPM反而更高。其次是质量,优质的广告对用户体验基本伤害很小,比如微信朋友圈广告的质量就让人忍不住点赞。


宏观原则4:用户至上


很多公司的价值观里都有这一条,但大多都停留在说说而已。真正用户至上,是一种良好的服务姿态。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满意,这是产品在市场中立足和存活的根基。把股东、企业、老板、领导的利益放在用户利益之后,这在现实中少有企业能做到。但往往能做到的企业或个人,才有可能真正做出伟大的产品。


在用户利益受到其他利益威胁时,我们有没有勇气去坚守用户利益?在领导出于个人KPI发出指令时,我们敢不敢去从专业角度质疑和反对?这都是考验用户至上原则的重要问题。首先要明确的点是,产品经理不能主要出于公司的利益做功能。产品经理做烂一款产品很简单,但想做好一款产品却很难,这需要平衡多方利益、进行适度妥协、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接下来讲一下我认为需要遵循的微观产品原则。


微观原则1:用户需求深挖到最后都是人性层面


对用户需求的深挖程度,代表产品水平的高低。从用户需求表象不断推理,到最后一定归结到人性层面(贪婪、懒惰、荣耀、社交、爱美、更便宜等)。人性层面的需求不会随时代而有大的变化。


举个例子,比如用户说需要辆马车,但其实深层次的需求是更快。大家应深挖表象需求,善用同理心体会用户心理,从而最终深挖到用户人性层面的需求。这里推荐看下苏杰老师提出的Y型用户需求分析模型。


微观原则2:好产品是持续迭代出来的


我们做一款产品,是靠快速迭代而逐步趋于完美的,不可能一下子把功能都做到位,用户需求也是逐步拓展的。回想微信的功能迭代历程,从最初的聊天,再到语音聊天,再到摇一摇、朋友圈,然后公众号,信息流、搜索,再到现在的小程序,微信是通过持续迭代新的功能来不断满足用户更多需求,用户群也因而不断扩大,实现了连接更多。


很多产品经理在迭代一个功能时,总希望想的全面、周到,体验做到完美才敢上线。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花费了较多精力在把单个功能从80分做到100分,而错失了快速上线来收集反馈和效果数据的最好时机。精益创业方法的核心就是倡导MVP(最小可行化产品),追求产品的快速推出、持续根据用户反馈和数据进行迭代,最终才能快速趋于完美。


微观原则3:产品设计核心在于业务和操作流程


从界面设计开始做产品设计是很多新手产品经理的必经之路,虽无贬低之意,但界面设计只是包装,丑一点也没关系。关键还是包装内的货能不能解决用户问题。更核心的设计在于功能的操作流程和最终输出效果。对产品核心的工具属性来说,管用、好用远比好看重要得多。产品经理要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地方去。比如研究市场、用户、产品定位,思考创新点和差异化竞争方式,模拟用户真实使用习惯和心理等。


微观原则4:产品功能要做到有深度、够精简


单个产品功能,要抓住并解决用户的某类核心问题,而非好几个问题。尽量少的拆分功能点,保证功能的集中性,做到有深度也够简洁。往往错误的做法是做一堆浅而全的功能点,导致的结果是分散了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注意力,并且每个功能都难以达到甚至超出用户预期。这其实与宏观的少即是多原则一致。


微观原则5:产品要具备持续性、稳定性


好的产品要能持续、稳定的输出,给用户以稳定可靠的印象。


先说持续性,现象级产品和持续型产品的区别在于所满足用户需求的刚需性与频次。比如足记、脸萌这样的现象级产品注定只是红了一把然后迅速衰退。


再说稳定性,具备稳定性的产品,可以每次都做到80分,这样才能给用户以可值得信赖的印象。而那些时而95分,时而60分的产品会因为不够稳定而使用户持观望态度,产品口碑也难以形成。


微观原则6:用数据支撑取代个人感觉


这条原则其实就是强调数据驱动产品设计与迭代,而不是基于个人经验的主观决策。产品经理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数据敏感度,学会用数据挖掘用户需求,用数据评估产品效果,从而找到不足,依据数据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数据验证。


当我们发现一个用户需求时,要学会用数据来支撑和验证该需求的刚需度和频次,目标用户规模,以及满足该需求需要的成本、预期产出和收益,从而评估出ROI。这样在进行需求优先级排序时,就可以结合产品阶段、市场与竞品竞争格局、加上不同需求的ROI进行综合考量,这样排出的优先级也会更加科学一些。


当产品单个功能上线后,要建立效果评估指标,并及时总结该功能上线效果,找到可改进和有问题的点,持续优化和改进产品功能。


微观原则7:实践与理论结合,重实践和反思


其实以上这些微观原则都是总结、提炼于我平时的产品实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每位产品经理来讲,自己总结的方法论都会与他人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从别人那里听来和学来的方法论都只是一堆看似简单的理念和文字,真正转化吸收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实际运用,依据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和问题,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才会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当方法论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进行提炼,可以得到自己的通用产品结构化思维,这是做产品最终的追求。




作者:清水Calvin

文章来源:https://www.jianshu.com/u/6d0ae40c24ee

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产品的定位依据就是用户需求,有时候用户自己并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而有些人必须明白。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专知会员服务
121+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代码整洁之道》:5大基本要点
专知会员服务
49+阅读 · 2020年3月3日
【精益】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的联系和支撑
产业智能官
36+阅读 · 2019年9月14日
产品经理们,好好琢磨产品定位吧
产品100干货速递
7+阅读 · 2019年6月4日
印象笔记和有道云笔记竞品分析报告
产品100干货速递
5+阅读 · 2019年3月26日
从5个维度出发,构建高质量的用户画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7+阅读 · 2019年1月24日
怎样用声纹识别,提升智能硬件产品的用户体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6+阅读 · 2018年8月27日
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
产品100干货速递
26+阅读 · 2018年6月19日
智能时代,图像检索技术在美团APP中的应用分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9+阅读 · 2018年5月23日
有了场景和画像才懂用户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6+阅读 · 2017年8月26日
谈谈用户画像
caoz的梦呓
10+阅读 · 2017年8月17日
Learning to See Through Obstructions
Arxiv
7+阅读 · 2020年4月2日
Revealing the Dark Secrets of BERT
Arxiv
4+阅读 · 2019年9月11日
Object Detection in 20 Years: A Survey
Arxiv
48+阅读 · 2019年5月13日
Arxiv
135+阅读 · 2018年10月8日
Arxiv
11+阅读 · 2018年4月8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精益】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的联系和支撑
产业智能官
36+阅读 · 2019年9月14日
产品经理们,好好琢磨产品定位吧
产品100干货速递
7+阅读 · 2019年6月4日
印象笔记和有道云笔记竞品分析报告
产品100干货速递
5+阅读 · 2019年3月26日
从5个维度出发,构建高质量的用户画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7+阅读 · 2019年1月24日
怎样用声纹识别,提升智能硬件产品的用户体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6+阅读 · 2018年8月27日
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
产品100干货速递
26+阅读 · 2018年6月19日
智能时代,图像检索技术在美团APP中的应用分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9+阅读 · 2018年5月23日
有了场景和画像才懂用户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6+阅读 · 2017年8月26日
谈谈用户画像
caoz的梦呓
10+阅读 · 2017年8月17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