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人测评俱乐部Q群:631042704
ZEALER极客交流Q群:414894623
乔纳森·艾维(Jony Ive)的成就有多高,继任者的门槛与压力就有多大。
前几天,这位苹果功勋设计的离职消息,除了让果粉们一片唏嘘,也给科技圈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迷思:谁有资格接乔纳森的班,继续掌舵苹果的“设计之魂”?
乔纳森到年底才会正式离开,但苹果已经在寻找 Plan B 了。
只是,这个答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根据苹果最新的人事调整计划,从现在开始,苹果交互设计和工业设计的两位高管,都将转而向 COO 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汇报。
这意味着,除了原来运营工作外,威廉姆斯还将担任起苹果设计团队负责人的角色,一跃成为苹果内部仅次于库克的“二号人物”。
杰夫·威廉姆斯何许人也?即便是果粉,对这个名字可能都谈不上耳熟。
1998 年,威廉姆斯以全球采购老大的身份正式进入苹果;在 2015 年升任苹果首席运营官后,他曾与已经离职的前零售业务高级副总裁安吉拉·阿伦茨并列,被视作最有可能接班库克的人。
和负责“奢侈品战略”的阿伦茨相比,威廉姆斯掌管全球运营和客服工作,工作性质要低调的多,他很少代表苹果发声,也几乎不会出现媒体的视线内,作为苹果 COO,他的新闻少得可怜。
在大众印象中,关于威廉姆斯唯一的记忆点,大概就是第四代 Apple Watch 的发布。
作为 COO,威廉姆斯的主要工作,是梳理全球供应链与采购,和负责客服工作;但在本职工作之外,他对产品与设计也有着极大热情。
2018 年 9 月,苹果的秋季发布会上,威廉姆斯负责了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发布,而根据苹果官网,从第一代 Apple Watch 起,他就一直与设计团队紧密合作,领导 Apple Watch 的开发。
威廉姆斯对于 Apple Watch 的最大贡献,是将其从一个昂贵的手机附属品,改造成一个注重功能性的实用产品。
2014 年 9 月,第一代 Apple Watch 作为 iPhone 6 发布会上的“One more thing”面世,威廉姆斯在其中负责领导工程团队,他对产品的极致追求,从那时就体现了出来。
初代 Apple Watch,除了能实现一些与手机的基础交互外,它也能像普通手环一样,提供健康监测功能。
对于健康检测,威廉姆斯放弃了现成的低成本方案,转而建立了一间实验室,招募专业护士和志愿者进行研究;虽然成本飙升,但也为 Apple Watch 之后的诸多进化打下了基础,包括 Apple Watch S4 的心率监测功能等等,都是得益于这种严苛的测试。
苹果一开始对于 Apple Watch 的定位,明显带着奢侈品的属性,最贵的 Edition 版本直接卖到了 30000 美元,同时砸出近 10 亿美元的宣传费,出镜各种时尚杂志、找超模做代言、和老佛爷百货合作,努力为Apple Watch打造一个高大上的形象。
但这个策略并没有让 Apple Watch 获得奢侈品同等的溢价能力,普通版的 Apple Watch 日销量有时甚至不到一万支,Edition 版本一共才卖出 2000 支。
消费者对于初代 Apple Watch 的认知,往往只是一个“能看消息的运动手环”,一个昂贵的 iPhone 配件。
威廉姆斯并不认同这样的定位,他认为
“苹果应该通过实用性来让用户喜欢、习惯这种设备。”
这也直接影响了 Apple Watch 此后的产品策略,越来越多实用功能的加入,给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剁手理由,同时奢侈品的那一套被彻底抛弃了。
2016 年发布的 S2 中,加入了内置 GPS,可以独立于手机记录各种运动数据,运动功能成为它主打的卖点。
到了 2017 年,苹果彻底改变了 Apple Watch 的定位:支持蜂窝数据,支持与 AirPods 直接连接,Apple Watch 脱离了对手机的依赖,变成一款真正独立的智能可穿戴产品。
2018年,苹果对 Apple Watch 健康的定位更加明确:运动健身时,它能监测心跳,甚至拍摄完整的心电图;不慎摔倒时,还能帮你打电话求助,用苹果的话说,它是“健康的终极守卫者”。
威廉姆斯带领 Apple Watch 完成了四代进化,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统计,2018 年度,全球出货量前 5 的智能手表中,Apple Watch 占据了三席,可以说,在 Apple Watch 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威廉姆斯功不可没。
事实上,早在 Apple Watch 之前,威廉姆斯就展示过他在设计上的才能 —— iPhone 4 的玻璃后盖方案,正是在他的推动下才被正式采纳的。
《华尔街日报》之前做过一项调查,不少苹果员工都表示,在创新的层面,威廉姆斯比库克表现出了更多的才能。
正如乔纳森与乔布斯的“挚友”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库克与威廉姆斯也是惺惺相惜。
两人有着近乎“克隆”的背景经历,同样毕业于杜克大学 MBA 专业,加入苹果后的职业路径也近乎一致:
2011 年被任命为乔布斯继任者之前,库克一直负责着苹果的供应链;威廉姆斯也是以相似的采购负责人身份加入苹果的;
两人都是从高级副总裁升任 COO,有趣的是,当年库克担任 COO 的时候,威廉姆斯作为 VP ,正是向库克汇报。
而威廉姆斯还会不会沿着库克的路子,成为下一任 CEO?
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正在无限扩大,设计本身就是一项与产品交织紧密的工作,而这两项,恰好就是苹果的核心价值所在。
尽管接任了设计负责人的工作,但苹果并没有为威廉姆斯冠上“首席设计师”的头衔,从这一点上讲,威廉姆斯很可能只是作为“救火队长”临时上场,而苹果还在寻找背景和资历更加匹配的人选。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下一个乔纳森·艾维”是谁,现在的苹果,都在从一个技术和设计驱动的引领者,变成一个稍显平庸的运营驱动公司。
回望乔布斯和乔纳森时代,苹果总能带来的各个维度上开创性的惊喜,iMac 颠覆了传统台式机的形态,iPhone 则将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引入生活。
而相比之下,威廉姆斯对于 Apple Watch 的改革不可谓不成功,但他更像一个对产品了如指掌的“卖货先生”,熟知消费者需求,知道如何提取出产品的核心卖点,将其扩大化,不断调整,直至完美适配消费者心中理想的“应用场景”。
从另一方面讲,这也受限于苹果产品线目前的窘况,硬件增长出现疲态后,苹果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服务和软件,但这些服务仍需要一个硬件入口,在一点上,苹果宁愿选择用创造力交换销量。
在谈到自己的产品理念时,威廉姆斯曾说过:
“ 优化功能只是基本,重点是深度了解每个应用场景,才有机会创造出贴心的产品。”
换言之,无论未来主导苹果设计的是威廉姆斯,或是任何其他人,苹果用以吸引消费者的,已经很少是产品本身,而是其中的一个功能,一个卖点。
END
SPY 第十期来袭!今天这场对决,更像是同宗兄弟间的较量,当一加 7 Pro 遇上 iQOO,虽说同出步步高家族,二者却拥有截然不同的气质,一加拥有更加沉稳淡雅的外观设计和 90Hz 流体屏,iQOO 则坐拥激进时尚外观和更加极致的游戏体验。
尽管二者看似完美,却都在相机部分翻车,当我们拉出“老大哥”三星 Galaxy S10+ 时,才真正感受到事情并没那么简单。这场对决的胜者将获得 SPY 八强席位,一起期待明晚正片吧!
打开 ZEALER 小程序观看本期视频
记得帮忙点个“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