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神兽??(引自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热播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跌宕起伏的剧情引起了人们对考古工作的热情,细心的你是否注意到九层妖塔一段中出现的全身通红的怪兽,也就是队中教授所说的早该灭绝的史前霸王蝾螈。
抛去庞大的体型,憨态可掬的它是不是还有点可爱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另外一种已经灭绝的体型较小的蝾螈-围场皇家螈。
相比于史前霸王蝾螈,皇家螈可以用“萌萌哒”来形容,它是一类体长小于25厘米的有尾两栖类。产自河北省围场县早白垩世,化石标本现存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先来认识一下标本本尊↓↓↓↓↓↓↓↓↓)
围场皇家螈背视图
“围场”和“螈”不得不说的秘密:“洋气”的名字
围场即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始设木兰围场,而后每年秋季在此举行围猎活动,成为旧时专供皇帝贵族打猎的地方。科学家们就在此处“捕猎”到一亿多年前的蝾螈标本,因而将其命名为围场皇家螈。
来点“暴力”料:蝾螈如何捕食猎物?
蝾螈有水生,半水生和陆生三种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习性有不同的捕食方式。陆生蝾螈是舌伸式(tongueprojection),即将舌器伸出口腔,用沾满黏液的舌器将猎物粘住,而后舌器返回口腔完成捕食过程。水生蝾螈是吸咬式(suction feeding),即通过快速出击将猎物咬住,而后吞咽完成捕食。半水生蝾螈则根据不同的生活方式改变捕食方式。成年的围场皇家螈保存了三对外鳃、两对平行骨化的下鳃骨、幼型的翼骨,这些特征均指示皇家螈是水生蝾螈。它的捕食方式应是吸咬式,不同于“史前霸王蝾螈”。
成年皇家螈----“吐泡泡”
新的研究依据形态学特征对皇家螈生态环境进行复原,皇家螈的幼年个体中保留三对外鳃,鳃丝浓密,具有高的尾鳍,生活在水深相对较深的水域,靠鳃呼吸。向成年转变过程中,外鳃退化,尾鳍减低,生活在水深较浅的水域,可将头伸出水面用口腔换气。此外,化石记录显示,成年围场皇家螈保存了骨化的腕跗骨,表明其四肢具有较强支撑能力。
围场皇家螈生活场景复原图
该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
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