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正竞相将人工智能融入军事行动,乌克兰与俄罗斯处于研发自主系统以获取战场优势的最前沿。

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革各行各业,战争领域亦不例外。具备人工智能能力的武器正在重塑现代战争形态,对战略规划、战场作战及军事力量的伦理运用产生重大影响。各国正竞相将人工智能融入军事行动,乌克兰与俄罗斯处于研发自主系统以获取战场优势的最前沿。但随着人工智能被纳入实战,一个关键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应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它?又需承担何种风险?

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奥地利外交部长亚历山大·沙伦伯格警告称:“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奥本海默时刻。”正如核武器在二十世纪重新定义了战争,具备人工智能能力的武器如今正在重塑战场——尤其是在乌克兰。沙伦伯格在维也纳关于自主武器的会议上发言时警告:人工智能驱动的战争可能演变成一场失控的军备竞赛。自主无人机和算法驱动的瞄准系统恐将使大规模杀戮变成机械化、几乎不费力的过程。

俄乌人工智能军备竞赛

乌克兰与俄罗斯已陷入人工智能驱动无人机竞赛,双方均在战场上运用自主技术。面对俄罗斯的数量优势,乌克兰在战争早期转向使用无人机。在俄乌战争中,无人机现已造成约70-80%的战场伤亡。乌克兰前总司令瓦列里·扎卢日尼上将指出,乌克兰许多无人机依赖商用组件和开源软件,从而能够进行低成本消耗战。 电子战能力与无人机操作员之间的对抗促使双方进行创新,例如采用光纤电缆规避干扰,但破坏这种适应性的对抗措施已在开发中。现在,无人机战争的下一阶段正在形成:人工智能驱动的瞄准系统使无人机能在最少人为干预下识别并打击目标,即使在严重干扰环境中也是如此。这已成为一场争夺无人机主导权的斗争,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在寻求技术突破。在这种环境下,具备人工智能能力的无人机将不断进化,可能使战争演变为算法之战。

民用创新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胜利无人机”等志愿组织正致力于将人工智能集成到无人机平台中,降低末段瞄准成本。据Dignitas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柳巴·希波维奇介绍,现在只需花费1000格里夫纳(约合25美元)即可为无人机添加基于人工智能的瞄准功能。随着这些模型通过战场使用不断进化,其精度日益提高。然而,人工智能瞄准系统只有在与最终用户实战测试和训练中才能成功。Twist Robotics公司首席执行官维克多·萨哈尔丘克于2025年4月接受作者采访时指出,2024年充斥前线的训练不足的“自行组装”无人机套件很快在战场上失效,这表明缺乏训练时即使优良的瞄准技术也无济于事。

但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并不局限于空中。乌克兰近期对70多辆国产无人地面战车(UGV)进行了大规模测试。试验评估了无人地面载具的技术可靠性、战场就绪度以及在极端条件(包括电子战和远距离操控)下的执行能力。多数系统表现超出预期,其中若干已被乌克兰精英部队投入使用。希波维奇强调,重点是测试多种无人地面载具、收集反馈并进行迭代改进。这代表了开发用于战场部署的全自主无人地面战车的早期阶段。

随着基辅紧急沿前线部署15公里无人“杀伤区”并计划扩展至40公里,乌克兰对技术自给自足的追求从未如此迫切。这项国防部“无人机防线”项目的倡议,旨在通过紧密整合空中侦察与地面作战,使俄罗斯部队无法移动而不被察觉。最终,乌克兰“白鹰”无人机部队指挥官瓦列里·博罗伊克预见未来将出现执行自主任务的协同无人机群。其结果是一种新型无人地带——日益充斥被编程搜寻并摧毁任何移动物体的半自主无人机。乌克兰别无选择只能应战,但在此过程中,它正在塑造战争的未来。

训练自主系统所需的模型需要大量战场数据,而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拥有丰富数据。乌克兰非营利组织OCHI(集中来自超过15,000个前线无人机编队的视频流)创始人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夫告诉路透社,自2022年以来,其系统已收集200万小时(相当于228年)的战场影像。模型据此学习“战斗战术、目标识别及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然而即使数据集日益强大,人类判断仍然至关重要。

乌克兰第108领土防卫旅无人机操作员丹尼洛(代号“卡斯珀”)认为人类必须持续参与无人机操作,尤其在生死决策中。他相信人工智能引导系统可协助瞄准,但需在人类识别威胁之后。同样,第128山地突击旅的瓦西里(代号“威斯卡斯”)警告反对全自主瞄准,主张不应将人类生命托付给算法。

无论如何,人工智能已在战场上显现其存在。事实上,人工智能集成已将乌克兰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打击精度从30–50%提升至约80%,标志着机器智能在战场上的作用日益增强。随着基础奠定,人工智能在战争中的角色正进一步演变。

人工智能在战斗中的下一阶段进化

一位俄罗斯军事博主在Telegram上警告,人工智能将消除传统战争形式,使伪装、欺骗和电子对抗几乎失效。澳大利亚皇家步兵部队前军官丹·斯金纳认为,未来战场将极大受控于管理自身视觉特征的能力,他警告若无有效的多光谱隐蔽手段,部队将瞬间被人工智能驱动的传感器系统探测、瞄准并摧毁。

但即使最先进的机器也无法自给自足。

战争的未来可能取决于哪方能建立更优越的“集群智能”——一个机器网络无缝协同工作,并比任何人类操作员更快适应战场条件。但这不意味着人类参与将终结。随着战场向自主系统转变,人类驱动的后勤与维护仍不可或缺。但即使最先进的机器也无法自给自足。

迈克尔·科夫曼在“俄罗斯应急”播客中指出,部署自主系统面临实际挑战:这些机器故障或损坏时怎么办?即使最先进的无人机和机器人仍需要人类维修、保养和重新部署。虽然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可能革命前线能力,但由人类管理的后勤支柱仍对维持战场运作至关重要。本质上,人类将继续掌控战场决策和战争方式。人工智能将成为增强行动杀伤力的工具。

人工智能并非万能解药

部分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有助于减少战争中的意外伤亡(尤其在城市环境中),另一些则警告它可能以无情精度行动或使用错误数据瞄准平民。孰是孰非尚未可知,但无可争议的是人工智能将在军事行动执行中发挥作用,因而必须处理战场平民问题。

另一挑战是过度依赖技术的风险。Insight Forward首席地缘政治官、乔治城大学兼职教授特雷斯顿·惠特引用历史先例:军队曾优先追求技术优势,却被低技术对抗措施所制。例如,惠特指出反恐战争中美国信号情报领先,因此基地组织改用纸质通信和信使避免探测。同样,在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真主党使用防火毯掩盖导弹发射场,使以色列空袭无法有效瞄准。惠特指出,虽然人工智能和自主武器无疑将增强战场杀伤力,“但领导者永不应忘记想象力和低技术解决方案可能削弱这种优势”。乌克兰最近在6月初的“蛛网行动”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它向俄罗斯各地机场走私大量无人机,随后发动袭击,损坏俄军34%的远程轰炸机队,其中使用人工智能瞄准协助击中飞机最脆弱部位。给俄罗斯造成70亿美元损失。然而,人工智能的伦理辩论不仅限于理论风险。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助理教授保罗·卢申科强调以色列在加沙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瞄准作为现实案例,说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战场决策。基于军事数据训练的机器学习算法能预测敌方位置、分析战术并优化打击。但卢申科警告,将人工智能融入致命行动引发严重伦理关切,尤其是自主武器。据报道,以色列使用“薰衣草”人工智能系统识别多达37,000个潜在哈马斯相关目标,加速空袭的同时也导致重大平民伤亡。

卢申科还探讨了“弥诺陶洛斯战争”概念,即人工智能可能承担更多作战控制权,指挥地面巡逻、空中格斗和海上交战。他认为这种转变需要军事结构的根本变革,包括重新定义指挥控制、创建新职业领域以及重新考虑集中与分散作战。

该方法设想人工智能作为军事行动的核心“大脑”,实时分析战场数据,并以比传统方式更快的速度和精度向人类和自主单位下达命令。“弥诺陶洛斯”一词暗示一种混合模式,其中人工智能与人类力量协同工作,平衡自动化与人类监督以提高军事效能。随着人工智能在战争中的集成持续加速,核心问题依然是:应赋予机器多少决策权?代价又是什么?

并非所有人工智能模型都会针对所有战场场景训练,人工智能必有局限。讽刺的是,过度依赖人工智能驱动战争的一方也可能暴露新的脆弱性——对手必将学会利用这些弱点。

结论

人工智能在战场上已非遥远前景——它已然存在并实时进化。从末段瞄准到战略决策,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战争节奏与工具。乌克兰战场仅加速了这一应用,而未来冲突只会加快变革步伐。竞相构建协同自主系统群以巡弋天空、主宰海洋并以武力压制敌人的竞赛正在进行。然而,在世界竞相构建和部署战场自主系统之际,恐将迎来奥本海默式转折点——跨越前所未遇的界限,赋予机器决定生死的权力。

参考来源:warroom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1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以色列在人工智能和自主战争时代的战略影响
专知会员服务
13+阅读 · 7月24日
人工智能塑造未来空战:印度视角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月14日
战争、人工智能和未来冲突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2024年7月13日
美陆军的人工智能新政策:引领大语言模型的未来
专知会员服务
80+阅读 · 2024年5月27日
俄乌战争与加以冲突:人工智能走向战场
专知会员服务
136+阅读 · 2023年11月27日
从规划到执行:人工智能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
专知会员服务
106+阅读 · 2023年9月22日
美国陆军希望人工智能能为士兵带来信息优势
专知会员服务
55+阅读 · 2023年9月21日
万字译文《海战中实施人工智能的挑战》2023最新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197+阅读 · 2023年5月6日
人工智能军事化与全球战略稳定
专知会员服务
47+阅读 · 2023年3月3日
人工智能和军备控制,80页pdf
专知
12+阅读 · 2022年11月2日
反无人机技术的方法与难点
无人机
26+阅读 · 2019年4月30日
美军电磁频谱战的发展及启示
科技导报
16+阅读 · 2019年3月25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1+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9+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7+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3+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rxiv
171+阅读 · 2023年4月20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80+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174+阅读 · 2023年3月24日
Arxiv
24+阅读 · 2023年3月17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以色列在人工智能和自主战争时代的战略影响
专知会员服务
13+阅读 · 7月24日
人工智能塑造未来空战:印度视角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月14日
战争、人工智能和未来冲突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2024年7月13日
美陆军的人工智能新政策:引领大语言模型的未来
专知会员服务
80+阅读 · 2024年5月27日
俄乌战争与加以冲突:人工智能走向战场
专知会员服务
136+阅读 · 2023年11月27日
从规划到执行:人工智能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
专知会员服务
106+阅读 · 2023年9月22日
美国陆军希望人工智能能为士兵带来信息优势
专知会员服务
55+阅读 · 2023年9月21日
万字译文《海战中实施人工智能的挑战》2023最新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197+阅读 · 2023年5月6日
人工智能军事化与全球战略稳定
专知会员服务
47+阅读 · 2023年3月3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1+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9+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7+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3+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